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在国外,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人有多方面的兴趣,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基础,教师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那么,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那些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诱发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身边,常可见这样的一些教师,他们在上公开课、展示课时,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使出浑身解数,将导入“导”得天衣无缝、美不胜收、让人拍案叫绝,然而在漫长的常规教学中,他们却再也提不起精心设计导语的兴致,总是以“开门见山”式的“今天我们上XX课”来展开课堂教学。试想,教师都如此的疲沓,缺乏激情,又怎能要求学生以高昂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呢?
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因此,我们不应仅在应付检查或参加比赛时才去重视导语,而应将精彩纷呈的导语带入到平时的每一节课中,在开课伊始就把学生兴趣调动起来。
二、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采用情感教学的最有效手段是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再现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精心选择音乐引进课堂,取得了好的效果。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我给学生放了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瓦格而纳的音乐,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之上。有条件的教师还可采用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的录像片,让学生在边看、边听、边领略中进入学习的佳境。又如课文《皇帝的新装》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如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我请两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研究。另外在教学《背影》《孔乙已》《变色龙》这类富有形象的文章时,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演“课本剧”,使学生获得参与情境的成功喜悦。
三、精心设问,激发思维活力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
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问题设计得如何。实践证明,学生对经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易产生兴趣,而对太难或太易的问题则不感兴趣,因此,教师不要做那些简单的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而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比学生现有水平稍高一点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既能有所收获,更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变化教法,带来新异体验
好奇是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模式一成不变,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虽然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模式可循,但老生常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使一开始学生很感兴趣,久而久之,趣将不趣。熟知的教学模式,要合理地间断地使用,还要常变常新,敢于突破,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可摈弃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如《背影》),有时从结尾切入(如《枣核》),有时从标题切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也要经常变换花样,可采用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形式。读书的方法可用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它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现在我校不少年轻教师都在积极研究多媒体教学法,自行制作课件,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果。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执教《化石吟》一课时,就是利用自制的课件来突破重难点的。因为学生从未见识过化石是什么样的,我就精心筛选了一些化石图片并配上通俗简明的说明。学生不仅获得了对化石的直观认识,更叹服于大自然的神妙和伟大。这样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就很容易达到,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有效得多。用多媒体进行本课的朗诵训练也很方便高效。我先放一遍录音,然后学生试读、跟读,字幕也随之滚动,并可多次重复。学生读书兴趣高涨,再也不觉得厌烦。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其具体方法和途径也有很多,不是这篇小文所能包纳的。本文只是就自己在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点儿经验谈了谈粗浅的认识,其作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