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是闻名世界的古战场,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了

如题所述

自古钓鱼山就是官民宴游之地,是为“合川八景”之一——“鱼城烟雨”。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以此来算距今已有777年的历史了),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命甘闰钓鱼山上筑城,作为合州军民避蒙古兵锋之地。

淳祐三年(1243年),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余玠采纳播州(今贵州遵义)贤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石照县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钓鱼城”之名始传于世。

宝祐二年(1254年)七月,合州知州王坚调所属石照(今合川)、铜梁、巴川(今铜梁)、汉初(今四川武胜)、赤水(今合川)五县十七万军民大修钓鱼城,进一步完善城筑。

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渝川地区,于次年2月兵临重庆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在城南脑顶坡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北碚温泉寺。南宋朝廷诏奖“节义为蜀列国之冠”。蒙哥之死促使了蒙古汗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

景定四年(1263年),时任合州知州的张珏第四次筑城。

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抗击蒙古的保卫战长逾36年,历经战斗200余次,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10万大军进入川峡四路,欲效西晋灭吴之法,先取长江上游,然后水师顺江东下,配合陆路平定江南。然而,他急欲统一中国的脚步却意外地止于一座扼守在嘉陵江上、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钓鱼城下。 因身中炮石而伤重不治的蒙哥,临终前留下“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的遗诏。 蒙哥驾崩之后,为争夺皇位,各路蒙军纷纷回到草原。这使得南宋的历史又延续了20年,也使得蒙古西征的高潮至此终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