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三书六礼,明媒正娶”

如题所述

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才会被承认为明媒正娶。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吉是当男方拿到女方的生成八字以后,找人进行卜算两人的八字是否相合,如果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便准备礼物让媒人通知女方,准备双方订婚,至此男女双方的婚事初步已定,这个过程又被称为“过文定”。

三书六礼具体内容:

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不过,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30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礼仪有点不同。可说是更为庄重繁复。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而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


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目的是为了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除此以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是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故此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

三书六礼具体含义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

六礼“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

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0

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明媒正娶,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méi zhèng qǔ,释义是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公开正当仪式结婚。

扩展资料

起源:

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籍《礼记》和《仪礼》都对此有所论述。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一般认为,此婚俗于秦朝已经定下,其后用于汉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13

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明媒正娶是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公开正当仪式结婚。

古代婚俗

古代成婚的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6-14

旧时,苗族婚姻中的证婚人。三媒即婆家媒、娘家媒、舅家媒,六证即男女两方各请媒三人,合为六证。从苗族《古老话》中得知,苗人不仅老早就有明媒正娶的传统,而且还有三媒六证。三媒六证。在古时,实际上是婚姻的凭中人,相当于现在的证婚人。

男女双方结婚后发生纠纷,六证要负责调解。男方退婚或女方逃婚,经三媒六证评理后,输的一方要负责赔偿损失。在古代,三媒六证起到现今法律的制约作用。

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与私奔相对。中国古代的婚俗之一。指正式通过媒约之言、纳聘迎娶而得到妻子。


古代婚礼习俗: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

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

旧时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