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女宰相是哪位?说说她的事迹。

如题所述

我知道的女宰相,就是上官婉儿吧,这个人是武则天的心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5
不要乱讲,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上官婉儿虽然有才,虽然武后称帝时,诏敕多出其手者,但她只是内舍人”。不是宰相,难道进出政府大院的都是公务员?? 女丞相本人实不可知,千万不要以电视剧为来源
第2个回答  2014-04-25
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最贤德的宰相之一,也可以说是后世所有宰相的楷模,后代的好宰相,都被形容为有伊尹之贤。 殷朝的祖先是契,是舜的辅臣之一,经过十几代的传承,到了成汤的时候,正赶上夏朝的最后一位帝王——夏桀当政。夏桀残暴无德,一味残害百姓,民怨沸腾。成汤修德保民,天下归心,作为夏桀的臣子,大概因为不满他的暴政,提出了谏阻,所以还被囚禁在夏台那个地方,也就是皇家监狱,后来又把他放出来。这件事本身就说明夏桀的无道,因为,假如成汤无罪就不该囚禁,假如成汤有罪又不该放。由此可见,夏桀执政完全是胡作非为。 成汤的当时也是一方诸侯,封邑在亳,也就是今天的亳州。由于成汤实行仁政,民心归向,所以国力强大,对那些实行暴政或败政的诸侯进行征讨。葛伯是当时的一位诸侯,因为不祀,也就是不敬天地,不保养民众,遭到了成汤的征讨。成汤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一个人朝水里看,能看到自己的身影,视察百姓民情,能知道政治是否清明。 伊尹听到了这句话,就感叹道:“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意思是说,成汤真是明白人啊!能听取别人的言论,道行才能进步。君临国家,以民为子,实行善政,这是你成汤的责任,要努力啊,努力啊! 伊尹作为商朝的开国宰相,是如何为成汤所有的,信史上没有特别准确的记载。一种说法是,伊尹见成汤仁善有谋,就想帮助成汤干大事,也就是夺取夏朝的天下,于是就在贵族有莘氏家做媵臣,负鼎俎,也就是做厨师,他用厨艺游说成汤,使成汤了悟了王道,并帮助成汤夺取了夏朝的政权,建立了商朝近千年的基业。 还有一种说法,伊尹是当时的处士,也就是后代的隐士,很有名望,成汤就派人礼聘他出山,请了五次,伊尹才答应了成汤的请求,向成汤进言素王和九主之事,也就是上古时代贤明帝王建功立业的策略,成汤听了非常佩服,就把国政完全委托给伊尹,伊尹跟成汤一起创建千年功业。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历史发展到夏末商初,君权与相权开始分离已经很明确,而且,相权的重要性,宰相的地位也得到加强。一方面,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与伊尹的贤明有直接关系。从伊尹开始,我国古代对宰相评价最重要的几条原则就是:有道,有智识,有仁惠之心,能知人。 有道,是有善道,能分明善恶,能进善退恶。有智识,是智慧能谋,见识广博,天地人神都要知道,特别要了然天下形势。有仁惠之心,就是包容,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包容才能成就。能知人是特别的素质,没有这一点就不是好宰相,前面说了能包容,能包容任何人,但也不是一味的不分青红皂白,而是剖析明了,对别人的才智有非常准确地把握。这几条都具备了就差不多是一位好宰相了。 伊尹帮助成汤打败了夏桀,夏桀逃到了鸣条山,丧失了权柄,成汤夺取了天子政权。夺取政权之后,成汤要迁夏朝的社,就是把夏皇家的香火断了,结果被伊尹劝阻住了。这一点非常重要,真正的仁德之君,在改朝换代的时候能善待前朝王室家族,一般都能享国长久,否则就会出现因果相循,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的特有现象,全世界都是如此。那些把前朝王室或统治者赶尽杀绝的人,都是不仁之人,不仁之人一般都不能享有国家。这也是一个政治课题,可以深入研究。 成汤接受伊尹的建议,保留了夏朝的社稷祭祀,于是更加赢得了天下诸侯的归心,于是成汤就登基称帝,做了天子,并且平定了天下。 成汤称帝之后,诏诰天下,要求不要滥用民力,要让百姓修养生息,每个人都要勤奋耕作,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要滥兴民功。这就是著名的《汤诰》。汤诰的一个核心思想其实就是无为而治,要引导百姓安居乐业,统治者不要逞私欲,扰乱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结果导致民怨,那就会失去百姓,从而失去天下。这个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统治者无为而治,是最理想的治国状态,即使到今天也是中国的一个政治命题。多数统治者都喜欢多事,多事的结果是把天下搞乱,而历代崇尚无为而治的统治者,结果都会形成一段时间政治清明的时期,形成国泰民安的局面,也就是所谓的盛世。而喜欢多事的统治,则只能导致乱世,导致民穷国蔽。 《汤诰》出来之后,伊尹大为赞赏,为此做了一篇《咸有一德》,赞美成汤无为而治的美德。最高权力的无为,是以宰相的鞠躬尽瘁为前提的,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历代贤相都是如此。偶有例外,也是特殊历史阶段,比如,萧规曹随,这些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成汤去世之后,伊尹继续辅佐继任的帝王。成汤的太子名叫太丁,在成汤之前就死了,继承帝位的是太丁的弟弟外丙,三年后也去世了,由外丙的弟弟中壬即位,四年后中壬去世。七年之后,成汤的两个儿子先后即位,又先后去世,政治的不稳定是可以想象的,当时天下的权柄都在伊尹手中,他不仅辅佐了成汤建立商朝,也帮助继任者们稳定政局,维护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这些还不算,真正让伊尹名垂千古的是他在处理商朝第四位帝王的问题时所表现的忠与仁,智与勇
第3个回答  2014-04-25
武则天〖人物生平〗 上官婉儿是(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当时的少女婉儿即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关于婉儿的伤疤另有一说,因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自此,婉儿一为纪念李贤,二是因为无欲无求,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妆照镜。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皇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氏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昭容,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为了保住武家日渐衰微的地位,为了武家和李家可以像武曌所想世世代代交好下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把武三思荐给了韦后。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为保情人地位,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御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300余,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
第4个回答  2014-04-25
屡见有历史八卦言:唐代的上官婉儿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宰相。其实,上官婉儿有宰相之实,并无宰相之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宰相,应该是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的王妃——妇妥,即商代卜辞中提到的“小臣妥”。 商代妇女的地位很高,“女干部”担任军政要职屡见不鲜。武丁的王后妇好(母辛)不仅主持宗庙的祭祀,而且曾几度率领大军出征立下奇功,应该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这在卜辞与安阳小屯发现的妇好墓中得以印证。而武丁的王妃妇妥(卜辞写作“帚妥”),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女宰相。 商代卜辞所见武丁的配偶除了妣辛(即妇好)、癸、戊之外,还有妇嫀、妇周、妇楚、妇蛭、妇杞、妇妊、妇鼠、妇庞、妇妥等。妇妥是武丁的王妃,已为学者们所公认。 而这位妇妥却在卜辞中与“小臣”一词相联系。商代的宰相称为“少臣”、“小臣”,古文字中“少”与“小”通用。商汤的宰相伊尹便被称为“小臣”,如《叔夷钟铭》有“伊小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墨子·尚贤下》则说“汤有小臣”。商代的卜辞中未见大臣,只有小臣,商代的小臣是地位仅次于王的宰辅重臣。 在武丁时期的卜辞中,武丁的后妃诸妇中唯一被冠以“小臣”的便是妇妥,卜辞里称之为“小臣妥”。商代晚期“小臣妥”玉琮一端刻铭文4字,其铭文释文为:小臣妥见。“妥”是人名,卜辞惯例人名从女者皆为女性。武丁卜辞说:“戊午卜,小臣不其女力(左女右力)?”“不其女力(左女右力”,便是问是否生小孩,此小臣自然是个女性。武丁卜辞里还曾占卜“小臣冥(娩)嘉”,这个分娩的小臣也只能是妇妥。 目前考据证实的武丁时期担任“小臣”一职的女性只有妇妥。这样看来,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第一位女宰相便是妇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