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生长环境

例如湿润或干燥那些,详细些~

蜜蜂类的地理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不同亚科或属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蜜蜂科的熊蜂以北温带为主,可延伸到北极地区,而在热带地区则无分布记录。短舌蜂科分布于澳大利亚;蜜蜂科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亚属只分布于中亚;蜜蜂科的无刺蜂属则分布于热带。不同景观均有蜜蜂分布,大多数栖居在草原、森林、河谷、山地和荒漠。各景观带均有代表属或种,例如地熊蜂为森林草原种,拟地蜂属为典型的草原属,准蜂属以草原种居多。

蜜蜂释义: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似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螫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食性食物: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食性可分为3类

1、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

2、寡食性。即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

3、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矢车菊花地蜂。蜜蜂各种类采访的花朵与口器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较短的种类采访蔷薇科、十字花科、伞形科、毛茛科开放的花朵;而切叶蜂科、条蜂科和蜜蜂科的种类由于口器较长,则采访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9
温度主要影响蜜蜂所采的花的泌蜜量,从而影响蜜蜂的产蜜量,蜜源植物开花泌蜜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6-30℃。比如:
柑橘花为总状花序,花多为白色.开花期要是遇上多云或晴天,温度在20℃以上,泌蜜很涌.
龙眼开花要求较高的气温,气温在13℃以下时开花少,开花最适温度为20~27℃,泌蜜适温为24~26℃。龙眼是夜间泌蜜,晴天夜间暖和南风天气,相对湿度70~80%时泌蜜量最大。蜜蜂在天亮时就出巢采集。花期间遇北风、西北风或西南风不泌蜜。单朵花开花泌蜜2~3d,若遇高温干旱则1d就萎凋。
甘薯适宜泌蜜温度度为22~25℃,相对温度为75%~85%。在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上泌蜜多。
养蜂与气象

气象条件与养蜂的生产关系。包括养蜂生产过程中气象条件对蜜源植物的生长、开花泌蜜、吐粉和蜜蜂授粉,对蜜蜂个体的生长发育、蜜蜂个体和群体的活动以及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了解这一关系,对掌握蜜源植物开花、泌蜜规律进行预测预报工作,以分行适宜于蜜蜂生产和采集的环境条件,避开不利的气象条件,以饲养健康强壮的蜂群,获得优质高产的蜂产品,具有指导意义。
一、蜜蜂与气象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个体和群体对气象条件要求不一。蜜蜂的群体通过消耗食料用不同的方式调节巢内的温度和湿度。养蜂者根据蜜蜂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外界气象条件的要求及外界气象条件的变化,创造适合于蜜蜂生活的条件,减少蜜蜂能量消耗,促进蜂群的发展。
1 温度
蜜蜂是变温动物,体温接近于气温,个体不能保持热量,而群体具有调节蜂巢内温度的能力。蜂巢内有蜂儿和无蜂儿时,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蜂儿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4-35℃。温度低于32℃,发育期延长1-3天。温度高于36℃,就会缩短发育1-2期天。无蜂儿巢内适宜温度为14-32℃,蜂群在20-25℃时,消耗食料最省。当升高或降低温度时,消耗食料都会相应增加。蜜蜂个体安全临界温度,意蜂是13℃,中蜂为10℃。蜜蜂安全采集的温度,中蜂为10-40℃,意蜂是14-38℃;适宜蜜蜂采集和为农作物授粉的温度是20-30℃。当湿度下降到14℃以下时,意蜂的个体渐呈冻僵状态,到6℃时冻僵。高于46℃时死亡。但群体蜜蜂适应性强。蜂群在-20℃情况下,还可在室外进行越冬。蜜蜂能感觉温度升降在±0.25℃的变化。当气温下降到6℃以下时,群体蜜蜂就会结成球团,依靠团集运动升高温度。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为14-25℃,外围温度为6-10℃时消耗食料最省。因此蜂群越冬季节采用室内越冬时,室温应保持在0-2℃;室外越冬应根据气象条件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在夏季生产季节,应扩大巢门。蜂箱安放在树荫下,减少蜜蜂调节巢内温度的消耗。
2 湿度
蜜蜂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蜂儿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75-85%。在流蜜期生产季节,蜂巢内相对湿度要求40-65%,便于蒸发花蜜是的多余水分,提高蜂蜜的浓度。在非流蜜期,巢内适宜相对湿度为75-90%,越冬期则以75-80%最适宜。空气过分干燥,蜂蜜失水结晶,以致蜜蜂无法取食。
3 光
蜜蜂只能识别黄、绿、蓝、紫四种光的颜色。养蜂者常利用蜜蜂这种特点在蜂箱上油漆各种颜色使之识别,以避免迷巢时互相拼杀。蜜蜂对红光是色盲,夜间检查蜂群时,可以用红灯避免蜜蜂趋光。蜜蜂是日出性昆虫,有趋光性,在采集季节,为了争取较长的采集时间,可将蜂群巢门朝东南方向。为了安全转运,最好选择夜间转运蜂群。
4 风
无风或微风的天气适于蜜蜂飞行。当风速为4.2米/秒时蜜蜂停止自发飞行,当风速6.7米/秒时,蜜蜂飞行不可能持久。暴风雨来临时蜜蜂飞行次数大为减少。在选择蜂场地址时,要考虑风力、风向和风的频率。在风大的地方,场地应选在蜜源花粉下风向的避风处,让蜜蜂空腹逆风去,满载顺风归。
二、蜜源植物开花泌蜜与气象
气象条件是影响蜜源植物开花泌蜜的主要因素。研究蜜源植物开花期和泌蜜量丰歉与气象条件的头系,就能够根据气象条件、预测预报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情况,选择蜂场放蜂路线,提高蜂蜜产量。
1 温度
春天来得早,气温高而稳定的年份,春季蜜源植物开花期提前3-5天,养蜂生产可获丰收。遇春寒或干旱,会延迟开花期,减少泌蜜量。不同的蜜源植物花期所要求的温度不同。温度在10-20℃时,油菜、紫云英的花就能开放,而荆花、枣花需在20-30℃之间才开放。温度还会影响花蜜的分泌,新疆吐鲁番气温高,棉花泌蜜量比内地高1-2倍。蜜源植物开花泌蜜的适宜温度为16-30℃。当温度低于10℃时,蜜腺萎缩,花蜜分泌减少,甚至停止;当温度高于35℃,水分蒸腾过盛,花蜜分泌减少。不同植物适宜泌蜜的温度不一。昼夜温差越大,越能促进植物花蜜的分泌。
2 水分
降水量适宜能促进蜜源植物正常生长,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花蕾开放。开花前雨水充足,开花期每隔一星期左右下场小雨或中雨,雨后晴天,则植物泌蜜特别丰富。秋雨均匀,南方山区冬蜜可望丰收。4-5月份雨量充沛,可以预测华北山区荆条蜜丰产。如果降水量过多,会使某些植物烂根,徒长或倒伏。特别在开花期遇暴雨,既影响蜜蜂采集活动,又会冲掉花蜜,使花蕾脱落,花期缩短。洋槐花期短,如遇暴雨,常使洋槐花失收。中国南方油菜、荔枝、龙眼、紫云英、柑桔等花期适值梅雨季节,因此产量不稳定。西北地区的夏秋蜜源丰富,干旱却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对蜜源泌蜜要求相对湿度在70-90%,而洋槐泌蜜要求相对湿度在40-70%;大部分蜜源植物开花泌蜜要求适宜相对湿度为40-80%。
3 风
温暖潮湿的南风和微风能促使花芽分化,泌蜜量增加。大风会损伤花朵和枝条。北风(西北风)和干热风,会使花朵掉落,蜜腺萎缩,泌蜜量减少或不泌蜜。秋、冬季遇北风,泌蜜量不但减少,同时花期提前结束。
第2个回答  2013-11-19
蜜蜂的生活习性
一群(箱)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大批的工蜂和少量的雄蜂组成。它们的形态和职能各不相同,它们分工合作,互相依存,正像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乃至于一个国家一样。 这里介绍三种类型蜂:蜂王,工蜂,雄蜂及群蜂之间的关系。
1、蜂王
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由王台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蜂王的身体比工蜂长1/4(中华蜜蜂)至1倍(意大利蜂)。腹部长圆锥形,约占体长的3/4,翅较短,仅盖着腹部的一半,螫针不像工蜂的那样,仅略有点倒刺,只在与竞争的蜂王搏斗时才使用。行动虽然显得缓慢,不慌不忙,但必要时运动非常敏捷。中华蜜蜂(中蜂)产卵蜂王体长18~22毫米,体重250毫克左右。意大利蜜蜂(意蜂)初生蜂王体重170~240毫克,产卵蜂王体长20~25毫米,体重250~300毫克。蜂王的职能是产卵。一只优良的蜂王在产卵期每昼夜可产卵1500粒左右。蜂王的品质和它的产卵能力,对于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生产中只有选育优良健壮的蜂王,才能使蜂群保持强大的群势和较高的生产性能。
蜂群一般只有一只蜂王,如果群内出现封盖王台时,蜜蜂就要分群(自然分群),出现两只蜂王就会互相争斗,直到剩下一只为止。但在自然交替时,老蜂王也可能与新蜂王同巢居住一段时间。
蜂群内不可没有蜂王,卫蜂通过在蜂巢内传递蜂王分泌的蜂王物质,知道本群蜂王是否存在,如果蜂王不在,经过几十分钟,蜂群中工作秩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工蜂就会显得焦急不安,这时只要给失去了蜂王的蜂群诱人一只蜂王或补上一个成熟的王台,蜂群躁动不安的状况很快就会改变,恢复正常的活动。
蜂王一生得到工蜂的特别爱护,尤其在产卵时期更是受到特殊照料,通常情况下四周总有由幼年工蜂组成的侍卫蜂环护着它,侍卫工蜂面向蜂王不断用触角触摸蜂王,舐它,搬走它的排泄物。工蜂以蜂王浆饲喂蜂王,如果无工蜂,蜂王的产卵职能就无法实现。蜂王停止产卵以后,工蜂对它照料就差些。有时为迫使蜂王停止产卵(如蜂群准备分群时期),工蜂就不再给蜂王喂蜂王浆,这时蜂王只得自己到贮蜜的巢房去取蜜。峰王已经丧失了抚育蜂子(含卵、幼虫和蛹)的能力,因此由工蜂担负抚育蜂子的职能。
处女蜂王通常不产卵,如果20日龄以上的处女王仍未交配,就会产未受精卵,因此过期未交配的处女王应淘汰。
交配成功的蜂王寿命为3~5年,最长的可达8~9年,通常2年以上的蜂王其产卵能力将逐渐下降,生产上不使用两年以上的蜂王,随时更换衰老、残伤、产卵量下降的蜂王。
2、工蜂
工蜂是由工蜂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雌性个体,但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它的卵巢小,除在蜂群中出现无蜂王的异常情况外,它们一般不产卵。工蜂是蜂群中个体最小的成员,但数量占群体的绝大多数,中蜂的工蜂初生体重约80毫克,体长10~13毫米。意蜂的工蜂初生体重约110毫克,体长12~14毫米,胸宽加翅基突为4.4毫米,每10000只约重1千克。每只工蜂爬在巢脾上约占三个巢房的面积,一个标准巢框两面爬满工蜂约有2500只。工蜂体型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一对,单眼三个,触角一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足三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形,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节,末端尖锐,有毒腺、螫针;腹上有蜡板四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它们具有执行对蜂群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任务的全部器官,包括花粉筐、臭腺等,因而工蜂担负着全蜂群内外的各项工作。其职能随着日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异龄异职现象。3日龄以内的工蜂的主要职务是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以后两周内,随着舌腺(营养腺、王浆腺)、蜡腺、毒腺等腺体的发育,它们分泌蜂王浆饲喂蜂王,同时从蜂王处取得蜂王素(蜂王物质,属信息素)饲喂幼虫,调制幼虫浆(蜂王浆加蜂蜜和蜂粮)饲喂大幼虫,调节巢内温湿度,使箱内空气流通,分泌蜂蜡,修筑巢脾,采集树胶涂塞蜂箱缝隙,接收花蜜酿造蜂蜜,守卫蜂巢;在蜂群繁殖旺期,尤其是即将分蜂前,工蜂也对雄蜂进行饲喂,随着职务的变化和日龄的增长;它们由蜂巢中央向蜂巢外侧转移。3周龄左右的工蜂开始巢外工作,采集花蜜、花粉、水、蜂胶等,或侦察蜜源。但是,它们的职能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蜂群的需要而改变,有很大的可塑性。
蜂的寿命,夏季为4~6周,冬季3~6个月,其寿命的长短,与工作强度、蜂群群势有很大关系。在生产季节工蜂的寿命最短,在冬季和早春,群体中越过冬的工蜂逐渐死亡,而春末,当产生的新工蜂数量超过老工蜂死亡的数量时,群势开始增长。在繁殖旺季,一个强群中工蜂的数量能达到5万~6万只。
3、雄蜂
雄蜂是由雄蜂房中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蜂群的雄性个体。它的体格粗壮,头和尾都几乎成圆形,复眼大而突出,翅宽大,足粗壮,能敏捷地发现和追赶蜂王。中蜂的雄蜂体重150毫克,体长12~15毫米。意蜂的雄蜂体重220毫克,体长15~17毫米。雄蜂的品种和体质的好坏,其精液的数量和活动能力对培育新蜂群后代的遗传性状和品质优劣有直接影响。
雄蜂没有蜇针、毒囊、花粉篮和泌蜡器官,有从巢内贮蜜房中摄食的短舌,无工作本领,专职和处女王交配。大多数雄蜂在7~10日龄内开始飞行,8~14日龄左右性成熟,12~20日龄是交配适龄期。雄蜂飞行和交配,一般在晴天下午1~5时进行,与蜂王交配后,因生殖器官留在雌蜂腹内不久即死亡。
雄蜂消耗饲料量大,幼虫期为工蜂的1~2倍;成蜂消耗饲料更多,平日多在蜜脾上采食蜂蜜,繁殖季节会得到工蜂饲喂花粉、蜂粮等营养丰富的饲料。
雄蜂的寿命可达数月,但大多数早夭折。当北方的秋季、南方的越夏前,蜜源稀少期,在有交配过蜂王的蜂群中工蜂就不让雄蜂吃贮蜜,被工蜂逐出巢外。因为雄蜂不能采食,也不能防卫,离开群体后很快冻饿死亡。而那些无蜂王群或处女王蜂群在花蜜逐渐稀少的季节还是继续容忍雄蜂的存在,还喂它们。雄蜂是否被驱逐出蜂巢的现象是蜜源和蜂巢内的饲料丰欠的信号。早春第一批雄蜂可贵,可暂保留,保证蜂王得以顺利交配。
4、蜂群之间的关系
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生活,但是蜂群与蜂群之间互不串通。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他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螫针是它们的主要自卫器官。
在蜂巢内蜜蜂凭灵敏的嗅觉,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在巢门口担任守卫的蜜蜂不准外群蜜蜂进入巢内。如有外群入巢盗蜜的蜜蜂,守卫蜂立即进行搏斗,直到来者被逐出或死亡。在蜂巢外面,如花丛中或饮水处,各个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敌视,互不干扰。
飞出交配的蜂王,如错入外群,立刻会被工蜂团团围住刺杀。雄蜂如果错入外群,工蜂不会伤害它。这可能是蜂群为了种族生存得更好,以避免近亲繁殖的生物学特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