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生的缺点,缺陷有多少犯过什么错误?

如题所述

1.行事矛盾。诸葛亮坚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这两个方针看上去并无冲突,实际上却不切实际。孙权想长江而治,南郡、汉昌、宜都、襄阳、江夏、武陵、桂阳、零陵、长沙其中靠长江的三郡给他他就很满足了。(我不知道哪三郡靠长江)毕竟荆州是东吴的兵力打下来的,诸葛亮明为暂借,实则一借永不还。自家西边有个门被人占着,孙权是睡觉都睡不踏实,只要荆州还在西蜀手上(尤其是靠长江的三郡),东吴迟早会在背后捅他一刀子。孙权派人摧了几次,诸葛亮一再忽悠,孙权终于恼了,决定捅他一刀。这一刀不仅把荆州抢了回去,还把关羽送去跟玉帝报道了。(据说关羽成了武神,深受江南百姓崇敬)最后,诸葛亮本人也觉得,既要连吴抗魏又要占据荆州不切实际,于是放弃了荆州。
2.事必躬亲。诸葛亮虽然人很有本事,但绝对是管理上的白痴。他事必躬亲,什麽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不但使刘禅无事可做,更让下面的的人对他产生依赖而自身却得不到锻炼。他也根本没有建立起好的人才机制培养下一代人才,就武将来说每次都让五虎上将奔东跑西,活活累死,结果他自己也是累死的,刘备是请他来当蜀相的,而不是要找一个任劳任怨的匹夫。关羽张飞死了,就关兴张苞上,好在他们是武将之后,还能用的上,关兴张苞一挂,基本上就没什没人了。最怨的是马谡,诸葛亮知道他没有实际作战经验,而且人有些浮躁,那为什麽不早些让他参与一些小的战斗,让他发现自己的缺陷并逐步成长起来呢?诸葛亮不让他有任何参与实战的机会表面上是保护他(马谡心高气傲),实际上却是害了他,一让他去街亭,就遭遇惨败。不止武将,文官也是一样。如果诸葛亮能把事情下放给下面的人做,自己在旁边进行调控指导,然下面的人都成长起来,或许结局就不会是那样了。
3.做事不果决。刘备要为关于张飞报仇,诸葛亮当时就应该把刘备劝住。魏征敢冒死直谏唐太宗,以诸葛亮当时对蜀国的重要性刘备还不会杀他了,为什麽他劝不住刘备,结果白白损失了七十万人。刘备是君主,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他没有劝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也就罢了,可马谡呢?刘备明明在临死前说过,马谡不堪大用,诸葛亮自己也知道马谡多是纸上谈兵,被马谡一番跪着哭求,还是让他去守街亭。为什麽当时不直接拒绝他,非要到事后才后悔,就是因为诸葛亮做事不果决。
4。事无巨细必亲为之,身为国家辅政重臣,手握军政大权,很多下属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下属做,自己应该把重点放在战略和大政上,但诸葛同志事事插手,件件操心,这实际上打乱了国家的行政。
5。诸葛治蜀,只能做到以已之表率服众,不能做到团结、融合蜀国人才。更不能为蜀国的长远培训人才。自刘备死后,蜀国内部的人事斗争是很激烈的,诸葛亮始终未能做到群臣一心,这使得后期的蜀国诸臣离心离德,文武对立。强敌当前,各打算盘。蜀的灭亡并没有经过太久的时间,也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便是明证。
6.诸葛亮并没有杰出的军事统帅才能,他的特长在于政治,包括隆中对提出的三分方略,其重要之处也是在政治上,而非军事。他的种种神机妙算不过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功劳。诸葛同志即没有借过箭也没有唱过空城计,但这并非诸葛亮的错误和缺点。要知道刘备托孤时,顾命大臣是两个,文的是诸葛,武的是李严。数年后,诸葛,李严争权,李被搞掉了,这是后话。
7,与孙权争荆洲三郡的是刘备出的头,当时孙刘两家是准备开战的,不过魏当时用兵汉中,刘备不得不妥协。正史上自始至终没有借荆洲的说法,更不用说还。孙吴之所以对荆洲感兴趣是因为荆洲身为战略重洲,若孙吴没有荆洲的话,整个长江中下游便毫无安全可言。因此,孙吴建国之初便打起了荆洲的主意,孙家的小霸王同志就是在战斗中被刘表手下大将黄祖干掉的。诸葛同志的隆中对中,对荆洲方向在短期内提的是防御,不是进攻,(只待北方有变,遣一上将军。。。。),因此,诸葛同志对于关羽攻襄樊并不承担指挥责任,也不能承担分不清形势,忽悠东吴的责任。
8.关羽攻襄樊时机不对,此时蜀军主力刚拿下汉中,未及休整,蜀地也需要留军驻守,能够机动的部队非常有限。因此,客观上是无力支援关羽的。此时负责军事决策的是刘备本人,不是诸葛亮。更何况,是关羽自已打荆洲还是刘备的命令是件无头公案,但可以肯定的事情是,此事与诸葛亮无关,因为那时他在成都负责行政。关羽死后,孙吴一度把首都迁到了武昌,还对魏讲和,凭实力,蜀是拿不回荆洲的,但蜀又非争荆洲不可,这不是冲动,而是因为没有了荆洲,刘备就丧失了争天下的根基。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口和财力。只能是偏安西南一角,势力无法扩大,坐等灭亡。荆洲之地,刘备不得不争,只可惜他打输了。
9.失街亭对蜀国的打击是比较大的,这是事实,诸葛同志用人失察也是事实,但失街亭绝非蜀魏两国战争的转折点。更不是诸葛同志的大缺点。何故?请细想,街亭之战时,蜀军分军三处,仓促间得知魏军主力行将到来,这才临时调兵阻击,此战就算是魏延亲上也未必能胜,何况诸葛同志身边无人。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马谡守住了街亭又如何?仍然是与魏国对峙的局面而已,最终仍然是个粮尽兵退的下场。此时的蜀军数量撑破天也没有十五万人。根本就没有实力打长安,诸葛亮数次北伐,都因补给不足而退,这是最致命的地方。中国历史上除了刘邦外,没有任何人单靠蜀地就争雄天下的例子,连争雄天下的机会都没有。
10.最后一点,实际上也是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诸葛亮从来都不是象人们所称赞的那样执法公允而严明的,他的执法严明是要看对象和是否有政治需要的,也绝对没有任何所谓的公允可言。《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曰:“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法正仅仅因为睚眦之怨就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在蜀郡作威作福,而诸葛亮面对他人的举报和要求他去请求刘备劝阻法正滥杀无辜的建议时,却连对转达的请求都一口回绝,甚至进而还说,既然法正能让刘备“翻然翱翔,不可复制”,那现在为什么要去阻止他快意恩仇呢。这又那里是一个执法严明之人所会说出来的话,分明是一个惯于予取予夺之人的口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