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播音创作中"情取其高、声取其中、气取其深"如何理解?

求助:播音创作中\"情取其高、声取其中、气取其深\"如何理解?

对象感在《播音创作基础》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要把这一概念讲清、讲明。对初学者来说,认识上会有一定难度,要很好地理解这一概念,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来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升华。理论产生的原因:一、工作的实质:播音员、主持人所从事的这项工作,是符合传播学原理的,也就是说必须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来考量我们的工作是否称职。播音员、主持人是把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传送出去给人听的,不是对空发言,不是自言自语,更不是自我欣赏。受众就是我们的宣传对象。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正因为这样特殊的环境,使我们的“交流”(指与听众、观众的交流)产生了障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对象感这一概念。理论产生的依据:我们借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句话用以佐证:“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虽然这句话使戏剧中演员与观众之间关系的表述,但对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也是同样适用的,既然“目中无人”但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这就是这一概念产生的依据。再者我们《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对象”的解释也可窥见一斑:“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播音员、主持人所有的行动或思考都是为了“作为目标的人”。因此,我们心里应该有受众,想着受众,不要忘记受众。对象感的概念: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对象感的特点:一、对象感,正是被播音员、主持人用来作为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中的东西,谁如果以此为实有物,并执着地去追求他的客观实体,谁就不懂得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创作的特点。对象感的特点:二、对象感必须是具体的。只有具体的对象感才会对播音与主持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具体设想:这样的稿件,这样的栏目,这样的内容,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宣传目的,在今天应该给什么人听?哪些人最需要听?听了以后会有什么反应?播给什么样的人听最能增强我们的播讲愿望,最有利于达到播讲目的?错误的认识:有些人主张用“对象交流”来说明宣传中要有对象,要有受众,并要和受众“交流”。我们认为“交流”是有来有往,互为因果,播音员、主持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受众想什么,说什么,有什么反应,不可当即得知,只是自己“一厢情愿”,谓之“交流”欠妥。初学者容易产生“谁在听,我就播给谁”这样空洞的理论,有对象感绝不是说这个意思,因为“谁在听”播音员、主持人是无法具体窥测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对象感”肯定是消极的、被动的。如何设想:对象的设想,必须从量和质两方面去进行,质的方面又是最根本的。所谓量的方面,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有关对象的一般情况。所谓质的方面,是指: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有关对象的个性要求。因此,我们在设想对象的过程中,必须从稿件、栏目、受众人群、接受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想,深入到几乎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全局,有的放矢。如何获取对象感?为了获得对象感,在量和质两方面的具体设想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孤立对待。为了获得对象感,我们应尽可能多地熟知各种对象的情况,具体对象,应该是我们最了解、极熟悉的人。“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电视新闻播音创作也不例外,情感是播音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好坏,是播音成败的根本。<我国的新闻播音事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平稳,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基调各异,分寸恰当,语流畅达”的范式。在新闻播音界也出了一批名家典范,齐越的雄浑豪放,夏青的严谨端庄,等等。他们虽然播音的风格不相同,但又都有播音语体的共同风格,那就是炉火纯青的吐字发声,爱憎分明、真挚饱满的情感,尤其是入而不陷、淡而不离的情感把握最令人叹服那么,电视新闻播音员如何把握好播音时的情感,让新闻伴随自己的情感感染受众,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加强学习,爱憎分明,是把握好情感的前提。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时的情感体现,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学习是基础。不仅要学业务,更要学理论。在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了解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多学习,有了扎实的业务和理论功底,电视新闻播音员才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提高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在播新闻时,才能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表达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才不会在播音时出现是非不分,情感把握严重失衡的现象。某市电视台一位女播音员,有一次在播这样一条新闻:“据以色列警方30日称,以色列一辆公共汽车,当天在刚开通不久的以巴安全通道约旦河西岸一侧遭到枪击,5名以色列乘客被打伤,其中包括一名7岁的女孩。”她播音时面带微笑,采用靠前的用声状态,声音“亮”、脸上也“亮”,这样的播音情感显然是不妥的。二、勤于实践,存储真情,是把握好情感的关键。电视新闻播音员,对社会、对生活、对事业、对他人、对家庭都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也就要有情感内质。这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具备情感内质并在播音时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在注重业务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勤于实践。新闻播音员每播一条新闻,都要调动情感储备,按观众的的需要,认真把握情感。另一方面,要走下播音台多深入实际,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有一次,我随记者到浙西高山村——黄岭村采访,我们的采访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盘山公路上,窗外是数丈高的悬崖峭壁,坐在车内的我心跳加快,一路的恐惧,也使我想到黄岭村村民数年如一日,愚公移山,花费了很大心血才修通这条10公里的盘山公路,打开了致富的山门。回来后,记者采制的新闻《建德的九间棚——黄岭村》,我播起来情感调动就相当自如,把握也恰到好处。三、善于传情,是把握好播音情感的金钥匙。首先,要积极自觉地参与采访和编辑,使情感早早进入“新闻”。新闻节目不是孤立的,它是群体协作的工作。因此,新闻播音员要尽可能参与采编过程,一方面,可以使采编工作与自己的播讲相衔接,尽量使新闻前期工作有利于自己播讲;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参与,加上和记者、编辑等同仁的沟通交流,能使自己早早进入“新闻”,及早了解新闻的来源、发生的背景、编辑的过程和要表达的主题,从而及早调动自己的情感储备,播音时才有对象感,内容把握才会准,情感把握才会真切。其次,播音时要“真实”又“真诚”。播音员播音时要有实情、要有激情,但在播音时不能任意做作,更不能用一种刻意修饰的语调、声音、形体语言去面对观众,而要用一颗真诚坦荡之心,用自然、热诚的态度,使自己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并与新的事实融为一体,借助情感因素做催化剂,去赢取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就某一篇稿件、某一个特定栏目,我们设想的具体对象应该是稳定的、统一的。具体对象的稳定,毫不排斥我们设想的具体对象以外的人听。同样的稿件、同样的节目,不同的播音员、主持人完全可以设想出不同的具体对象。对初学者来说,对象感的训练不应强求一律。播音员、主持人与对象的关系对象感不是单单考察设想对象的问题。一旦有了具体对象的设想,同时就产生了播音员、主持人与对象的关系问题。一般情况下,播音员、主持人与所设想的具体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对象感的作用:对象感使我们播音、主持节目时思想感情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从中流露出与设想的对象相符合的态度、语气、眼神、姿态。在备稿中,在播音、主持节目前,具体对象的设想就要完成。开始播音、主持节目,具体对象就要在感觉上出现。形象也许十分清晰,也许并不明显,但对象感必须把握住,如果对象感时断时续,甚至消失,那就会“心中无人”,影响播音、主持节目的感染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5
不知道你有没有理解了这句话了,我也是最近突然悟到。
气取其深,我个人理解,就是发音的时候要把气从最下面推上来,这样的话你的声音就有了厚度,有了支撑,共鸣也会增加。
声取其中,就是不要押喉,不要拿腔拿调,要正常的去发声。
情取其高的意思就是,无论处理什么类型的稿件,是悲是喜,你总是要保持一种积极发声的状态,你的感情不能调。要控制好他的基准。不要跟着稿件跑。
我不是学播音主持的,但这是我自己个人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欢迎友人一起交流。
第2个回答  2014-07-31
很简单,通俗的说就是:朗读时感情要充沛,声音要适中,气息要深入。呵呵 查看原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