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孩子用什么教育方法最好?

如题所述

到底该如何跟2岁的宝宝相处呢?

好奇心强的2岁宝宝,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了,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常常被形容为“terrible two”。

当宝宝不听话时,你会怎么办?叫停?最后通牒?这些招数你是不是已经使用过多次了?结果也很容易让人猜中,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查出导致父母和宝宝之间尴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质”,然后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父母和宝宝之间僵持局面和激烈矛盾的方法。

2岁宝宝特征分析

宝宝在2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其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常常会使人觉得2岁的宝宝不好教养。那么,2岁的宝宝有哪些特征呢?

逆反心理出现,凡事都要自己来做

当宝宝长到2岁时,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他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要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父母也跟着紧张。

举个例子,宝宝在出门以前可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但是却又因为不熟练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穿了很长时间还是穿不好,这时父母肯定会很着急,还要伸手帮助,但是宝宝却又固执地要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时间一久,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而唠叨两句,孩子也因为委屈而大哭,接着一场亲子闹剧再度上演……

当上述情节一再上演时,照顾者自然就会觉得2岁的宝宝真是太难对付了,不闹时乖的像可爱的小天使;但是一旦发起脾气来简直像个“小恶魔”,实在让人不敢领教。

依赖心理&分离焦虑

父母才刚离开一会儿,宝宝早已鼻涕眼泪的涂了一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非得做到寸步不离吗?父母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余,却又对你产生的严重的依赖,一旦离开你,他马上就会哭闹。

2岁正是宝宝产生“依赖”之时,因此这时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他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粘着父母或照顾者,一刻也不想分开,否则会哭闹不休,如此“依赖”让家长很伤脑筋,就连出门也成了一大难题。在这时,父母常常会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还有些宝宝此时语言能力较弱,仅仅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家长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仍然哭闹不止,所以常常会给父母留下“和2岁的宝宝难以沟通”的印象。

与别人难以相处

2岁的宝宝即使上了托儿所,通常也是老师心中难缠的角色。通过观察我们发现2岁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抢同学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与宝宝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宝宝刚从舒适的家里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在家里他是惟一的宝贝,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2岁宝宝的一个特性,也常常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很棘手。

和2岁小淘气相处的3种方法

2岁左右的宝宝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随着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常常会有一些不容易让别人理解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父母的困扰,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

了解宝宝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这是父母和宝宝相处的基础。下面提供3种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和宝宝相处。

方法一:故事教育

“和小孩子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许多父母也许会质疑,但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不错。你不妨也试一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和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二: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如果孩子已经入托了,父母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也是很必要的。父母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

方法三:坚持原则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吧!省得他哭闹不止,弄得大家精神崩溃!”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孩子淘气时要坚持原则。当孩子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一再坚持,比方说他哭着闹着非得要去麦当劳用餐,那是鬼灵精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可能他就会如法炮制。建议你不妨事先和孩子说清楚:今天的行程有那些?有没有麦当劳?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予取予求。

面对害羞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抱怨,2岁的孩子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畏畏缩缩地躲在父母身后,往往害怕出现在大的场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大大方方的呢?

专家指出,2岁的孩子并不会特别怕生,孩子怕生与否,其实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2岁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但是由于刚刚学会说话和走路,所以当身旁有陌生人或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会比较敏感,再加上他们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会出现紧紧贴在父母身后的情形。

解决的方式很容易,只要孩子身边有熟悉的人陪着,协助孩子熟悉环境,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孩子过于怕生的问题。

另外,许多家担心孩子生病,而不常常带孩子外出,这也是造成孩子怕生的一个原因。

专家建议,父母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多接触同龄的孩子,训练他们快速熟悉新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怕生的心理。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15
一、 平--平等、平心、平常
首先要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把孩子当作跟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来理解他、尊重他,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使他能够快乐、主动地成长,同时还要怀着一份平和适度的期望去看待他欣赏他,并且注重在平常的生活中进行教育。

二、 随--随时、随地、随性。
早期教育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进行的,父母要树立"生活时时处处是教育"的理念,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来展开随时随地的交谈和引导,还要注意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水平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因为这一时期孩子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如果不遵守孩子发展的"自然法则",那么任何强行的灌输或强化的训练都会失去功效甚至还会起适得其反的负面作用。

三、 全--全景、全面、全程。
早期教育并不是某种特定的形式和内容,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家里的环境摆设,甚至父母自身的爱好打扮等等,对孩子都是一种全景式的教育,影响着孩子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持续发展。所以,早教要从父母自身的言行做起,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和谐、快乐全面的"阳光孩子",而只有从现在开始,夯好头几年的人生基础,才能使孩子在今后的一生发展中收获成功和幸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3
两周岁的孩子,在认知上属于似懂非懂的时期,语言表达也正在发展当中,在个性上正要开始进入第一次的叛逆期,所以有人说这时期的孩子"猫狗都嫌",这表示在教导上,需要爸妈多花脑筋,我们可以把握几点原则:
一、 重复教导:这时期的教育方式属于重复教,孩子绝对不会教一次就会的,需要大人重复教导、重复练习,因此大人的耐心显得很重要,所以必须要告诉自己,孩子不是笨、不是不受教,只是因为发展时期,需要不断地教,尤其在生活规范的部分,更是要注意!
二、 生活体验:这时期的孩子不会乖乖坐好听讲,所以要利用生活作息中的每件事情给予机会教育,例如在小区中走路时,利用欣赏花朵时认识颜色,又或者一边走路一边数数,这样可以练习数字,这样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没有压力,学习效果更好!
三、 爱的陪伴:这时期孩子更需要大人给予情感的支持,因此陪伴很重要!陪伴不是在孩子身边教导,而是单纯陪伴,陪着孩子玩,那就是玩,别一边玩一边教!这样孩子才能跟大人的关系更近,也会更愿意听大人的话!
第3个回答  2020-01-22
有条件的可以考虑上早教,不过也需要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句话是“2岁小孩狗不理”,2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段,这个阶段宝宝身体方面的成长有所减慢,但是大脑和智力将全速发展。智力、社交、情感方面发生的变化,对家长和宝宝的情绪都是一个挑战。 之所以将2岁称为terrible two,是因为幼儿到2岁左右会有一个反抗期,对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说“不”,经常任性、哭闹、 难以调教。 为什么宝宝2岁会变得烦人? 宝宝2岁之后,家长会突然发现以前乖巧可爱的宝宝,开始变得各种不听话,一点不如他意就大哭大闹,非常固执,爸妈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这种所谓的反抗期,其实不一定局限在宝宝2岁,这是从一岁半到三岁多的范围,不同宝宝「闹」的时间也不一样。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两岁的宝宝开始有了自我独立意识,他意识到我也是有独立想法的,自己的需求、愿望可以和他人不同。因此,他喜欢用自己的行为体验这种独立,证明自己独立。 一般来说,没有哪个宝宝在两岁的时候没有闹过,越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宝宝,闹得动静越大。
帮助宝宝发展语言 2岁的宝宝处在语言发展阶段,思维先行于语言,他想得到某样东西却得不到的时候会突然恼火,家长要理解,这是宝宝在语言匮乏而产生挫败感的反常表现。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情感表达,引导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等他心情平静了,自然也就不再哭闹了。 让宝宝自己拿主意 可能家长并未意识到宝宝长大了,但宝宝确实发生变化了,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有决定做什么事情的权力。所以有时候让宝宝自己拿主意,是对他的尊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宝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妈妈也要起到监督作用,可以给他2~3个选择,不必什么都依着他。这样既可以满足他自己做主的愿望,也避免了宝宝随心所欲。 让宝宝有所准备 与其到事情跟前做决定,倒不如提前告知宝宝,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比如在公园玩,妈妈可以提前跟宝宝说,「宝贝,再有5分钟我们要准备回家了」,「宝贝,一会儿我们要去姥姥家哦,你想穿什么衣服」。让宝宝有心理准备,比突然告诉宝宝某种决定要好。 另外,家长也可以教宝宝一些谈判技巧,让宝宝表达的更清晰。这个阶段中的宝宝各方面能力都在发展,独立意识在增强,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想象力得到拓展,社交能力也会变得更厉害。在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家长和宝宝的相处模式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降」得住磨人的小baby~
第4个回答  2020-05-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