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少纳言的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享年59岁,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的女官。

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是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执笔于在宫中供职的时候,成书于离开宫廷之后。作品记叙她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作者出身于中层贵族,这部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等级之间的不平等和对时代的忧虑,但是着力渲染的还是对皇后定子的赞美,对日本贵族社会的肯定。

扩展资料:

相关传说

关于清少纳言落魄之后的生活状况,在成书于镰仓时代的《无名草子》和《古事谈》中都有记载。其中《古事谈》更以“鬼形之法师”来形容她出家时的样子,由此可见她的落魄与凄凉。而更令人嗟叹的是,相传在宽仁元年(公元1017年),其兄长清原致信被源赖亲杀害时,她惨遭牵连,最后竟然被迫用露阴来证明自己的女儿身。

也许正是由于清少纳言在离开宫中以后,下落成谜,因此,在日本流传着关于清少纳言的许多传说。有许多人相信流传于镰仓时代中期的纪行文学作品《松岛日记》[8]是清少纳言的作品,然而据江户时代著名的国学家本居宣长考证,这部《松岛日记》应该是后人假托清少纳言之名写作的伪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少纳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6

清少纳言是古代日本 的著名女作家 她和紫式部 和田式部 并称为日本平安时期的 三大才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4-26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是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
姓名已不可考,只知其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大约宗族中曾有人(据推测可能是其叔父)曾经出任“少纳言”一职,因此,以“少纳言”为其名。而她的本名,虽然《枕草子抄》中有提到其小名为“诺子”,但不甚可信。
清少纳言的血统来源于日本皇族,本人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第十代世孙。其曾祖父清原深养父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著名歌人,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所创作的和歌有17首选入《古今和歌集》。其父清原元辅曾是肥后与周防国的国守,更是吟坛之著名歌人,“梨壶五歌人”之一;参加过敕撰《后撰和歌集》之编纂工作,选入自己的和歌一百零六首。
清少纳言家学渊源,自幼熟读《汉书》、《蒙求》、《白氏文集》等汉文著作,才华不凡。
还是在尚未入宫供职的时候,她就经常参加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1]在后宫举办的诗会。在有诸如当时被并称为“四纳言”的藤原公任、藤原斋信、源俊贤、藤原行成等一众名流列席的宫廷诗会中,她的表现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其敏捷的应对、含蓄而别有深意的歌句使当时的一众清流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而定子皇后也对清少纳言的才华极为欣赏,而清少纳言也对定子皇后怀有异常的倾慕之情,两人可谓一见如故,异体同心。而清少纳言与定子皇后之间异常深厚的感情,也就成为日后少纳言入宫供职的重要动机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08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名不详,清是姓,“少纳言”系某一个人的官位职称,但是系指谁的官称而言尚不清楚[1]。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的女官。
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是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执笔于在宫中供职的时候,成书于离开宫廷之后。作品记叙她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作者出身于中层贵族,这部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等级之间的不平等和对时代的忧虑,但是着力渲染的还是对皇后定子的赞美,对日本贵族社会的肯定。
在《枕草子》之前,日本已经出现了物语文学和日记文学,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础。她的《四季之美》被选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中文名
清少纳言
外文名
せいしょうなごん
别名
少纳言(官位名称)
国籍
日本
民族
大和民族
人物关系
更多
清原元辅 父亲
清原元辅(908-990.6),日本平安时代公家、歌人。内藏允清原深养父之孙。下总守清原春光之子。女儿为清少纳言。三十六歌仙之一。官位从五位上肥后守。
快速
导航
影响恋爱婚姻逸事相关传说出版图书清氏世系表传说墓地歌碑注释代表作——《枕草子》
生平简介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是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
姓名已不可考,只知其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大约宗族中曾有人(据推测可能是其叔父)曾经出任“少纳言”一职,因此,以“少纳言”为其名。而她的本名,虽然《枕草子抄》中有提到其小名为“诺子”,但不甚可信。
清少纳言像
清少纳言的血统来源于日本皇族,本人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第十代世孙。其曾祖父清原深养父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著名歌人,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所创作的和歌有17首选入《古今和歌集》。其父清原元辅曾是肥后与周防国的国守,更是吟坛之著名歌人,“梨壶五歌人”之一;参加过敕撰《后撰和歌集》之编纂工作,选入自己的和歌一百零六首。
清少纳言家学渊源,自幼熟读《汉书》、《蒙求》、《白氏文集》等汉文著作,才华不凡。
人们都会可能认为能写出这么高雅文学作品的清少纳言,自幼也是在高雅的环境下成长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清少纳言从小便跟随父亲前往远离都城的海港城市防府市,青年时期才步入她所向往的宫廷风雅世界,成为中宫定子的女官(在皇后身边供职掌握一定的特殊才华的智能沙龙智囊团从而得到天皇的宠爱),在这个所谓“雅”的世界中开始生活。
还是在尚未入宫供职的时候,她就经常参加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1]在后宫举办的诗会。在有诸如当时被并称为“四纳言”的藤原公任、藤原斋信、源俊贤、藤原行成等一众名流列席的宫廷诗会中,她的表现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其敏捷的应对、含蓄而别有深意的歌句使当时的一众清流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而定子皇后也对清少纳言的才华极为欣赏,而清少纳言也对定子皇后怀有异常的倾慕之情,两人可谓一见如故,异体同心。而清少纳言与定子皇后之间异常深厚的感情,也就成为日后少纳言入宫供职的重要动机之一。
清少纳言十六岁的时候,橘则光向清少纳言求婚,清少纳言虽不喜则光的性格,然而却被其勇气与痴情所打动,决然以身相许,并于一年后生下儿子橘则长。婚后,随着橘则光与清少纳言性格之间的差异日渐明显,两人终于分道扬镳。虽然清少纳言日后在宫中供职的时候又与则光重逢并且相互之间以手足相称,然而两人终未能重归于好。
清少纳言出宫之后,嫁给和自己年龄差距有如父女的摄津守藤原栋世,生有一女,名为“小马命妇”。因此我们不得而知。在清少纳言和藤原栋世结婚后不久,藤原栋世就去世了,而清少纳言也旋即落发为尼,不知所终。[3]
影响
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的《枕草子》是清少纳言一生除却和歌以外传世的唯一作品,在这部几乎可以说是凡事必录,被作者戏言为“笔也写秃了”的作品中充溢着作者本人所感受到的四季变化的微妙之美,以及属于平安时代的斑驳的风俗世相、复杂的人情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的瞬间之美。
虽然这部作品的确切成书年份和写作时间都不详,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枕草子》凝聚了作者自身的文学观和审美观,是作者真实性格的部分再现。
《枕草子》中,凡是要对事物发表评论时,清少纳言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汇是“很有意思”,这个词语代表她对一切自然事物的瞬间之美的全部的体验。应该说,这样的对自然之美的感叹,她是不应该有的——服侍着风雨飘摇的定子一家,她应该会常常忧郁才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不变更的风格,恐怕正是清少纳言温柔明朗性格的又一个侧面写照了。
而在笔者看来,《枕草子》的另外一重意义,就在于为后人研究清少纳言的生平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资料。由于上文已经提到,关于清少纳言生平的资料很少,因此,专门记载平时她在宫中所见所闻的《枕草子》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其中许多为后世所熟知的故事(比如上文所提到的“香炉峰雪“)就是直接来自《枕草子》的 。
恋爱婚姻
清少纳言一生婚姻不幸,曾经两度出嫁。
在清少纳言只有十六岁时,当勇武但是缺乏文化素养的橘则光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向清少纳言下跪求婚时,清少纳言虽不喜则光的性格,然而却被其勇气与痴情所打动,决然以身相许,并于一年后生下儿子橘则长。然而婚后,随着橘则光与清少纳言性格之间的差异日渐明显,两人终于分道扬镳。虽然清少纳言日后在宫中供职的时候又与则光重逢并且相互之间以手足相称,然而两人终未能重归于好。
清少纳言出宫之后,嫁给和自己年龄差距有如父女的摄津守藤原栋世,生有一女,名为“小马命妇”。至于这段婚姻是否美满,由于后世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资料,因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清少纳言和藤原栋世结婚后不久,藤原栋世就去世了,而清少纳言也旋即落发为尼,不知所终。
至于清少纳言的恋爱,据说她曾经在宫中的时候,与藤原实方交往密切,并常常互赠礼物,因此,在宫中曾经有人猜测她与藤原实方是恋人关系。
逸事
在由江户时期的水户第三代藩主德川光圀召集文士编纂的《大日本史》一书中,曾经记载了有关于清少纳言的这样一段往事:
“(清少纳言)老而家居,屋宇甚陋,郎署年少见其贫窭而悯笑之。少纳言自帘中呼曰:‘不闻有买骏马骨者乎?’笑者惭而去。”
相关传说
关于清少纳言落魄之后的生活状况,在成书于镰仓时代的《无名草子》和《古事谈》中都有记载。其中《古事谈》更以“鬼形之法师”来形容她出家时的样子,由此可见她的落魄与凄凉。而更令人嗟叹的是,相传在宽仁元年(公元1017年),其兄长清原致信被源赖亲杀害时,她惨遭牵连,最后竟然被迫用露阴来证明自己的女儿身。
也许正是由于清少纳言在离开宫中以后,下落成谜,因此,在日本流传着关于清少纳言的许多传说。有许多人相信流传于镰仓时代中期的纪行文学作品《松岛日记》[8]是清少纳言的作品,然而据江户时代著名的国学家本居宣长考证,这部《松岛日记》应该是后人假托清少纳言之名写作的伪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09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是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
姓名已不可考,只知其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大约宗族中曾有人(据推测可能是其叔父)曾经出任“少纳言”一职,因此,以“少纳言”为其名。而她的本名,虽然《枕草子抄》中有提到其小名为“诺子”,但不甚可信。
清少纳言的血统来源于日本皇族,本人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第十代世孙。其曾祖父清原深养父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著名歌人,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所创作的和歌有17首选入《古今和歌集》。其父清原元辅曾是肥后与周防国的国守,更是吟坛之著名歌人,“梨壶五歌人”之一;参加过敕撰《后撰和歌集》之编纂工作,选入自己的和歌一百零六首。
清少纳言家学渊源,自幼熟读《汉书》、《蒙求》、《白氏文集》等汉文著作,才华不凡。
还是在尚未入宫供职的时候,她就经常参加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1]在后宫举办的诗会。在有诸如当时被并称为“四纳言”的藤原公任、藤原斋信、源俊贤、藤原行成等一众名流列席的宫廷诗会中,她的表现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其敏捷的应对、含蓄而别有深意的歌句使当时的一众清流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而定子皇后也对清少纳言的才华极为欣赏,而清少纳言也对定子皇后怀有异常的倾慕之情,两人可谓一见如故,异体同心。而清少纳言与定子皇后之间异常深厚的感情,也就成为日后少纳言入宫供职的重要动机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