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格、人品之间有何区别?

如题所述

1、定义不同

人性:人性的本质就日常用语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

人格: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

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人品:人品,意思是人的品性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对人要慷慨大方,宽以待人;对国家要爱岗敬业,忠诚热爱。

2、出处不同

人性:《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於东西也。” 

白话释义:人性无法分好和不好的,就像水无分在东在西。

人格:老舍《四世同堂》二五:“他以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点课本上的知识,而也需要师生间的感情的与人格的接触。”

人品: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

白话释义:源虽然人品平庸浅薄,头盔实际上是参与华。

3、概念不同

人性:社会学定义,现代社会学家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类,只有一种人性。这是不同民族之间能够交流、达成理解的前提。根据对婴儿反复实验,显示人性是进化的结果。人性中与生俱来即存在由于祖先生存的险恶环境衍生的对生存的渴望,

对胜利的渴望,对与自己相似的伴侣的渴望,对同类间自己地位的关心,及由于史前人类的习惯和同理心还有对同类帮助的冲动。从人脑的结构来看,这些都直接对前额叶造成影响,可以被出生后的记忆和周围事物所改变。

哲学定义,马克思主义虽承认人性的存在,但否认存在普遍抽象的人性,认为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出发,才能得出对人性的正确解释,并由此断言,在阶级社会中没有超阶级的人性。无产阶级有一个人性,资产阶级有另一个人性,这两种人性是不可调和的,只能通过斗争解决。

西方谚语:正因人性本恶,民主是必须的;正因人性向善,民主是可能的。

人性心理学,郭念锋经自1986年至1999年的审慎思考,结合临床案例的对比分析,再对各种心理学理论重新学习,最后认定,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

即“人性”出发,才能摆脱当今临床心理学“各执真理一面”的局限,去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变化以及心理诊断、咨询和矫治等问题。

人格:罗列式概念。通常采用”人格是…的总和”的形式来描述人格,显然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无法构建外延之间的关系,而且外延的边界有多大也难以说清楚。

整体性概念。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罗列式概念的缺陷。

层次性概念。在整体性的基础上,层次性概念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把人格特征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而最高层次的属性或特征具有统合的作用。

适应性概念。此类概念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

区别性概念。如果说前面四种概念都反映了人们在人格上的共同性的话,区别性概念更多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更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特性方面。

人品:良好端正的态度,态度不能决定一切,但一切从态度开始有了正确的态度,是做好实际行动的前提;

坚韧的毅力,成功贵在坚持;

诚信,诚信既是高尚品质,也是有效的投资;

美满的家庭,温馨的家庭是稳固的后方根据地,是避风的港湾,事业和家庭关系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人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高可成,低可就,真正的人才无论在高的职位或是低的职位,总能把工作做好,他们追求价值前总会先塑造好自己,而不是好高骛远;

把握细节,对于细节要培养充分重视的习惯,但不能拘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胆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当然要在法律范围内;

人脉,有广阔的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2
1、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它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形成人性的决定性因素,它在历史上是不断演变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性",就是要讲"人道"、"讲道德",要尊老敬贤,尊老爱幼,尊敬师长,要孝敬老人,要讲真话,说实话,不损人利己,不能干不仁义,不道德的事,不能没有廉耻等等,这些都应该是"人性"的体现。2、人格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常称为道德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不是超历史、超现实的抽象,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社会特质;在人格主义哲学中,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将人归结为能进行各种精神活动的统一体,并认为"人"、"我"与"人格"是同义词,主张建立以上帝为主宰的人格世界体系,认为上帝是最高的人格,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在心理学上亦称"个性",指个人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动机,举止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由于各人的遗传素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各不相同,使各人在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方面各不相同,形成不同的人格,即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征上,而且还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如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是靠企业家的人格和行为影响逐步建立起来的。卓越企业家的人格化,是靠企业家的德才,创造精神、事业心、敬业精神,责任感,协调精神、职工的认同、信任感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靠企业家的人格形象,企业文化这面镜子实行准确定位,使社会有认同感,才能取得胜利。3、人品是指人的品质、品格。人品是人性、人格的升华,也就是说,它是人的比较高的境界,人品主要指人的品质,人的品质是作人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作人的最高准则,没有好的人品,就无法做人。人的品格,是指人的品质的定位,品格高尚,人品就越好。人品是人性、人格,人在社会的形象、是社会地位、公众形象的体现,它向社会、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人的品位、品格、品质。你的品位越高,在公众的心目中地位越高,他们会以敬慕、敬仰的眼光看待你,你的言谈、举止、号召力、感召力就越大,名望越高。你的品质越好,社会的信誉度越高,品质好,人们心里有话敢同你说,知道你不会出卖灵魂,就信赖你、敬佩你。你的品格越高,在社会的人与人的交往中,越会便于沟通,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有种无形的亲合力和向心力。品格越高,社会上公众越关注你,社会上的朋友越多,靠自己的人格、品格的魅力征服社会上的人们。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推行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向前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和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就要继承传统的文化、美德和道德,又要有展示自我价值和才华的舞台。在社会大舞台上,用自己的聪慧、智慧、学识、才华和实干精神,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要改善生态条件、环境条件、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创生产力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摘自 张传生《人性·人格·人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