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技巧 事例

详细点 谢谢

  反问,即反过来问,答者变成问者。在交谈中,巧于反问,可以平中出奇,一语中
  的,入木三分,往往使经营者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常见的反问类型有下面几种:
  机智型反问。肖伯纳的剧本《武器和人》,肖伯纳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一个人喊
  道:“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肖伯纳彬彬有礼地回答
  说:“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反对那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
  我们能禁止这剧本的演出吗?”肖伯纳的反问,引起全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幽默型反问。有一位妈妈和儿子对话。妈妈:“你要哪个苹果?”儿子:“我要大
  的。”“你应该懂礼貌,要小的。”“妈妈,懂礼貌就得撒谎吗?”儿子在反问中,把
  礼貌与撒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事情扯在一起,既令人发笑,又令人有所领悟。
  讽刺性反问。有这样一则故事:地主在半夜催长工说:
  “天亮了,还不起来干活?”长工说:“等我捉了虱子去。”地主说:“天这么黑,
  能看见虱子吗?”长工说:“天这么黑,能看见干活吗?”长工的反问,迫使对手处于
  自打耳光的窘境。
  肯定型反问。贞观十五年,唐王李世民问大臣:“守天下难不难?”魏征回答说:
  “非常难。”李世说:“我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又听从你们的批评意见,守天下还
  难吗?”魏征说:“古代的帝王,打天下的时候,能够注意用人和听从意见,一旦打下
  天下,只图安乐,不喜欢别人提意见,导致亡国,所以,圣人说:‘居安思危’,指的
  就是这个,能说守天下不难吗?”
  疑问型反问。一九八七年《工人日报》以《这是一个什么会》标题,披露了在宁波
  某招待所召开的某会议的内容。从日程上看,为期五天的会议,只有半天安排正事,其
  余都是游览。作者问道:“国家三令五申不许借开会之机游玩,为什么仍会有这种不知
  被报纸披露多少次的怪事呢?”
  抒情型反问。这是揉进反问者情绪和感情倾向的反问形式。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钗见宝玉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扔下串子,回
  身才要走,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不得风吹,怎么
  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
  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知,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这段对话中的反问和动作描写,抒情性质极为浓厚。
  悬念型反问。这种反问,是为了引发提问者的疑问和好奇心。
  例如,张三问李四:“王五最近好吗?”李四说:“你问他?
  他出事了你不知道?”张三急切地问:“出了什么事?”
  引语型反问。例如,一个新战士入伍后,练了一个月的射击,仍然技术水平打不中
  十环,他问班长:“我为什么打不中靶心?”班长说:“你知道一句俗语吗?‘要想功
  夫深,铁棒磨成针。’”战士立刻明白了。
  层递型反问。如《追求》杂志的内容介绍:“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追求幸福!但
  是,幸福在何处?真善美在哪里?怎么追求到?追求杂志将为您导航。”
  在经营活动中,得体的问话不仅仅要靠聪明的头脑,而且还需要高明的口才。
  据传在某国的教堂内,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礼拜时,忽然熬不住烟瘾,便问他的
  上司:“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司的呵斥。其后又有位教士,也发了
  烟瘾,却换了一种口气问道:“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竟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
  请求。
  可见,问话需要口才。利害场合,问话问得巧,可以占有优势。
  在会议上我们经常听到主持者这样发问:“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虽然从表面
  上看,这样的问话比较客气,但效果不好。因为,谁敢肯定自己的见解就高人一着呢?
  就算是高见,谁又好意思先开口呢?其实,不妨问:“各位有什么想法呢?”
  一对挚友,可以互相询问:“你工资多少?”“谈恋爱了吗?
  然而,小伙子决不可向初见面的女友提出类似的问题。如果不分听者的身份受到的
  效果大家可想而知。
  提问是否唐突,也是不可忽视的。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
  说?”“你迟到一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人家一定
  会不高兴的。
  经营者在谈判中,要巧妙地用问话来“抓”住对方,使生意做成功。那么,怎样才
  能问得巧?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提问形式有多种:
  限制型提问。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
  答,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意接受的回答。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在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时放个鸡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
  时必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心理学家建议,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
  问:“放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这种问话,显然可
  以多作鸡蛋的生意。
  选择型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同时也表明提问者并不在乎对方抉择。
  如,你的朋友来你家作客,你留他吃饭,但不知他的口味,于是问他:“今天咱们吃什
  么?
  鲫鱼还是带鱼?”
  婉转型提问。这种提问的意图是为了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尴尬局面。例如,一个小
  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但他并不知道姑娘是否爱他,此话又不能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
  “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如女方不愿交往,她的拒绝也不会使双方难堪。
  协商型提问。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
  如你要秘书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图讲清之后,应该问一问:“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提问要讲究方式,以提高提问水平。
  下面所讲的就是在交际场合进行提问的艺术卡耐基认为,经营者在交流中,一定要
  掌握提问的艺术,它是经营成功的关键。。提问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广泛性。由于对方可以任意提出问题,特别是记者兴趣更广泛,大至轰动全球的国
  际事件,小到你的生活隐私,都可能成为他们的话题。
  随机性。由于事先不知道对方将提出什么具体问题,很难对自己的发言作系统周密
  的策划。临场提问往往很突然,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且问题带有跳跃性,
  只能随时思考,恰到好处地作出回答。如果反应迟钝,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卡耐基认为在经营中,如何答问是一门学问。要注意听清楚所问的问题,准确理解
  题义。如果你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经营中答问的技巧很多,
  下面举几例:
  无效回答。即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去做非实质性的回答。
  “喂,今晚你要到哪儿去,有什么秘事呀?”
  “没什么事。”(知趣者听到后即会打住)
  “喂,听说小张又换了对象?”
  “不清楚。”(好事者无可奈何)
  “无效回答”并非真正全无效果,它可分为有效性无效回答和纯无效回答。
  所谓有效性无效回答,即表面上看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实际上却有很深的内涵,需
  要对方去领悟。
  如在一次足球比赛中,马拉多纳无意识地手、头并用,球进。裁判判此球有效。赛
  后,有人问马拉多纳,那个球到底是手球还是头球。马拉多纳说:“手球的一半是迪戈
  的,头球的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表面看来,马拉多纳的回答没有明确答案,其实一细想就可以发现,马拉多纳事实
  上很含蓄地承认了那一球带有手球的成分。
  ——卡耐基认为,在经营中,有时就应这样含蓄地回答。
  所谓纯无效回答,即答话中找不到任何答案,要想到得答案,只有到别处寻觅。
  一次,有位日本记者问陈毅:“中国的第三颗原子弹何时爆炸?”陈毅答:“中国
  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
  等着看公报好了。”
  经营者有时就得避其锋芒,巧妙答之。答非所问。对有些问题,要直避其锋,以求 回答得婉转和得体。比如一位家长问老师:“我孩子成绩怎么样?”
  教师回答:“要是能抓紧点,他成绩不会差。”显而易见,这个学生成绩不算好,
  但这位老师没有真话实说,而是委婉地用对学生的希望作答,既避免家长丢面子,也避
  免有的家长迁怒于孩子。
  再看下面的对话:
  “上次借你钱我还了没有?”
  “没关系。”
  这种回答非常巧妙,既包含没还这个字的含义,又不让对方难堪,不绝情,不小气,
  很是得体。
  避而不答。这种方式是对付那些冒昧的提问者所提的问题。有时,某些问题自己不
  宜回答,但对方把问题推到面前,保持沉默显得被动,就可以避而不答。
  “听说你准备和她结婚,有这回事吗?”
  “你去问‘将来’吧。”
  “有人说你讲过我的坏话,是吗?”
  “谁说的,你去问谁吧。”
  “这个问题你要向我解释清楚。”
  “当然要解释,但不是现在。”
  以退为进。有些提问者或说话者语气咄咄逼人,对此,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回
  答,即先把话承认下来,然后适当回敬对方。
  请看下面几段对话:
  “你讲什么?连你自己也不懂!”
  “不错,不过我认为我懂不懂,你听起来都一样。”
  “你这样子,迟早要倒霉!”
  “说得在理,碰碰运气吧,也许不一定。”
  “你这么漂亮,怎么还没有结婚呀?”
  “是的,因为我挑得比你仔细。”
  围魏救赵。这种做法不是“头痛医头”,而是绕过提问,以奇兵突袭,使对方陷入
  窘境,从而为自己解围。
  在一次对台湾问题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读者故意发难:“请问,贵国政府所
  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我外交官员冷静作答:“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
  问题的。
  而我倒真是有点担心,如果贵国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国政府是否能具有维
  持现状的能力?”
  这个妙答把一个带刺的球抛给对方,令其自顾不暇。
  系铃自解。有些难题不必回答,原球抛回,让系铃人自己去解铃。
  一次,某国领导人在我国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西方记者问:“您在给您的同
  胞的信中说您的国家已经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您说这个外国是谁?”
  某国领导人答道:“你问这个外国是谁,我可以说。但即使我不讲,所有的人也都
  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提问者完全可以自己作答。
  间接回答。有些场合,对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图,
  或故意提出挑衅性问题以达到刁难的目的。这样的问题,间接的机智的回答,能收到很
  好的效果。
  三十年代丘吉尔访问美国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
  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丘吉尔曾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苏联联合抵抗德国,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
  讲好话?
  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幽默储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
  中,让对方去品味。
  答话要答得好,答得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应答者本身要具备多种
  基本素质,如思想理论水平、文化知识修养、对事情的反应能力等等。
  所以,一个经营者,要具有自身的多种基本素质。只有经过长期积累,使自己成为
  博而多闻,出口成章,文思泉涌的人,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场合,对各种问题对答如流。
  卡耐基在经营中,还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当你同别人谈话时,如果对方将脸扭向一
  边,一副漫不经心、爱理不理的样子,那么你的谈兴会骤然大减。“看这个样子,他似
  乎不愿同我谈话,算了,别浪费时间!”有时即便对方也不时地附和说一二句“是吗”?
  “原来如此”一类的话,但他那举止不定的眼神也在提醒你:“别谈了,他根本没听进
  去。”于是,一场谈话只能半途而废。
  相反,如果你的听众是一个聚精会神、侧耳聆听的人,你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
  “噢!瞧他那副认真听的样子,似乎对我说的事很有兴趣哩,我还可以多说些。”如果
  对方边听边点头,并且不断附之以“嗯”、“嗯”之声,那么你的谈兴一定会受到十分
  大的刺激,你会产生对自己更大的信心,话题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思路也会变得清晰。
  显然,善于倾听无形中起到了褒奖对方的作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你若能耐心地听说者倾诉,这就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价值”、“你是一
  个值得我结交的人”。无形中,说者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于是,说者对听者就会产生一
  个感情上的飞跃,“他能理解我”,“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机会”。彼此心灵间的
  交流使双方的感情距离缩短了。
  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听者呢?首先,要认真听。仔细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谈话,是
  尊重对方的前提。热情友好地对待对方和及时肯定对方的谈话,是尊重对方的重要内容。
  有位顾客买了一件西服,因为掉颜色回去要求退货,和售货员争执了起来。商店经
  理闻声赶来,三言两语就使气得发疯的顾客恢复了平静。
  经理的方法是:静静地听顾客说话;等顾客说完,让售货员说话;经理承认不知道
  西服掉颜色,并征求顾客意见:
  “现在怎么处理,本店完全听从您的意见。”顾客说:“有什么法子可以防止掉颜
  色呢?”经理说:“能否请您试穿一个星期再作决定?您那时候还不满意,请您退货。”
  结果,顾客穿了一个星期,西服果然不掉颜色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6

第2个回答  2010-07-31
比如:你说呢?这都让你看出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