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特征谱线波长表

如题所述

、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吸收光谱:原子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原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也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
二、元素的特征谱线
1. 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至第一激发态的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 各种元素的基态至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是最灵敏的线,即特征谱线。
3. 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三、吸收峰形状
当用含有元素特征频率的光照射该元素的原子蒸气时,吸收能量,产生跃迁。同样可以用朗伯-比耳定律来描述。
1.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
2.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为什么?
3. 由 It = I0e^(-Kvb),透射光强度It和吸收系数Kv与辐射频率n有关,以Kv与n作图。
4. 表征吸收峰轮廓(峰)的参数:
- 中心频率n0(峰值频率):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 中心波长:λ(nm);
- 半宽度:Δn0。
四、吸收峰变宽原因
1. 照射光具有一定的宽度。
2. 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Δn0(动画)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收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则高。多普勒变宽是由于温度引起的,又称之为温度变宽。
3. 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ΔnL(动画)
由于原子之间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 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 同种原子碰撞。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Δn0为主。
υ0:谱线的中心频率;
T:热力学温度;
M:原子的相对质量。
待测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温度越高,则吸收线轮廓变宽越显著。
五、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若将原子吸收用于分析,需要测量光吸收变化。若使用钨丝灯和氘灯作为光源,则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m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mm。如图所示。即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无法满足分析需要。若将原子蒸气吸收的全部能量,即谱线下所围面积测量出(积分吸收)。则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在的分光装置也无法实现。所以在原子吸收分析中,目前还不能采用一般光源,必须采用特殊光源--锐线光源。即锐线光源可提供吸收峰处的极窄范围的波长的光,产生峰值吸收。峰值吸收随激发原子数量变化,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原子吸收分析的要求。
六、锐线光源
锐线光源具有的特性: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v0一致。
2)发射线的ΔV1/2小于锋蠢森吸收线的ΔV1/2。
空心阴极灯可产生锐线光源。
空心阴极灯的原理与结构见§7.2.2。
解决了光源和测量问题之后,还须考虑在原子化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即溶液的离子在高温银亩过程中转变为基态原子时,是否产生热激发。如果有热激发存在,对测量产生多大的误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