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为等级筑基--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每个境界分为前期?

谁知道这是那个小说?

经典的修仙(修真)小说中,最早提出修真或修仙的境界等级构想的小说是《飘渺之旅》,但那时侯非常不成熟且不严谨,后来经过众多网络修真小说的大咖作者的完善,就形成了以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乘、渡劫这九大修练镜界的较正统和成熟的修仙体系。网络上比较权威、修练体系也比较正统的修真修仙小说,比如《百炼成仙》、《仙逆》、《最强弃少》、《我欲封天》、《紫府仙缘》、《修仙狂徒》、《修真界败类》、《凡人修仙传》、《修真世界》等。
修真小说中,比较成熟的修真(修仙)等级体系划分应该是:
练气期(吸纳天地灵气,入体化为元力,寿元可达至百来岁;丹田为气状,初步掌握灵气术法运用,已具备神识,不能辟谷,体内元气并不能支撑太久的御剑飞行)、
筑基期(丹田为液态状,可辟谷,神识倍增,寿元可达两百余岁,不能遁光飞行,能长时间御剑飞行)、
金丹期(丹田内有规则的圆形固态丹元,已辟谷,寿元可达五百载,可驾遁光飞行)、
元婴期(破丹成婴,寿元可达千年岁月,遁光飞行,破体元婴可瞬移)、
化神期(体内元婴倍增,元婴向元神过渡,寿元可超两千余年,掌握元力领域,可破元婴瞬移)、
炼虚期(寿元可达近五千岁,体内元婴化为元神,返虚出本体,化为分身或众多分身)、
合体期(分身与本体合二为一,达到返朴归真,初掌神通,可破炼虚万千化身,寿元可达上万年载)、
大乘期(寿元可达两万余年,熟练使用或自创神通,法力肉身已具备飞升上界的条件,堪为修士大能)、
渡劫期(凡人向仙人过渡的境界,修士飞升上界以后,初掌天地法则,体内元力逐步向仙元力或仙灵力转换,失败则为渡劫修士,随岁月而消亡;转换成功,融会贯通天地法则的运用,可与天地同寿,是为仙)
仙人较正统的划分体系,仅供参考,大致是:天仙境、真仙境(太乙真仙)、玄仙境(大至玄仙)、金仙境(大罗金仙)、仙君境、仙尊境、仙帝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6
"每个修炼等级以 "境界 " 表示。前期,后期。对照以下框架。:
* 筑基:指修炼者开始建立基础,开始吸收天地灵气,打通全身经脉,进入炼气期。
* 金丹:指修炼者经过筑基期的修炼,丹田内开始形成金丹,此时全身经脉全部打通,可以自由吸收和运用灵气,称为大道之基,称为“筑基”期完成,正式进入“金丹”期。
* 元婴:指修炼者的金丹进一步凝练,成为一个完整的婴儿形态,可以自由活动,同时拥有超强的攻击力和防御力,称为“元婴”期完成。
* 出窍:指修炼者可以初步脱离本体,借助某些物体的支持飞离肉身,但本体还需与一灵识连接。 初步掌握分神之能。 称为“出窍”期完成。
* 分神:指修炼者可以灵识离开肉体,在一定距离内独立活动,并可以在不同地点之间随意转移,同时拥有强大的灵识攻击力。称为“分神”期完成。
* 合体:指修炼者的灵识和肉体可以完全分离,并在一定距离内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称为“合体”期完成。
* 渡劫:指修炼者在达到大乘期之前,必须经历的天劫。渡劫成功则可以进入大乘期,失败则身死道消。
* 大乘:指修炼者已经完全渡过了天劫,拥有极其强大的灵识和身体能力,成为神仙中的存在,统称“大乘”
第2个回答  2022-03-18
起源于一些道教资料。
在网络小说里最早出现于飘邈之旅,飘邈之旅整合了一下内容用于等级划分。
现在的修真小说基本都是延续这个大设定:筑基,金丹,元婴,分神(出窍),合体,大乘。
中间部分名称改动,筑基之前加几个境界之类的。
因为飘邈之旅只到这里。后面就是“成仙”
所以后面的境界划分就比较乱了,各个小说体系就明显的不同。
比如耳根的求魔,问鼎(大乘)期之后就是天地人修,劫阴劫阳,掌缘生灭,不可言,道无涯。其中境界之中还有详细的划分。
其中有一些也是道教内容,还有一部分就是脑洞了。
相对于修真小说,斗气类小说(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等等)就延续了早期一些国产西方网络小说的设定。
也有点像现在的排位系统,
青铜12345,白银12345,黄金,铂金,钻石,王者。
斗者,斗灵,斗师,斗皇,斗宗。
设定个名字再分几个星星就好了。
第3个回答  2021-05-04
这些内容是小说里的写小描述的,他那个跟实际当中的还是差距很大的小说封神榜里面经常说过这件事,但是他跟真实的修行方法和真实的的宗教没有什么太大关联,比如说封神榜里边提到过的这个比三星长老层次高的这个叫,鸿钧老祖实际他是一个虚拟人物,不不能真实存在的,根据历史和道教的传承,根本就没有这个人,还有通天教主也没有这个人,都是作者编出来的人物,所以他描述的这个修行过程也是不对的,根本不存在这个事儿,最过程是练精化气,练气还神炼神还虚
第4个回答  2022-03-18
与当初上岛时相比,我已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我不仅生活舒适,而且心情也安逸。每当我坐下来吃饭,总会有一种感激之情,惊异上帝万能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近代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根,竟然能在旷野为我摆设筵席。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的由衷安慰,实难言表。在这儿,我写下这些话,就是希望那些不知满足的人能有所觉醒:他们之所以不能舒舒服服地享受上帝的恩赐,正是因为他们老是在期望和贪求他们还没有得到的东西。我感到,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