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 读后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近期阅读了《共情的力量》这本书。如果你拿到这本书,你一定会注意到封面上的一句话: “如果我早写这本书,我弟弟就不会死了。”

可以说,这本书既是一个心理学教授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忏悔录”,但同时,它也是我们能够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建立持久亲密关系的指南。

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知名教授,也是美国某治疗中心首席心理学家,他自认自己通晓医学和心理学知识,对身心治愈有着丰富的经验。

当自己的亲弟弟大卫因吸毒、犯罪被全国通缉,潜逃到国外走投无路时,作者自信可以劝弟弟找回生活的正确方向。 数次电话沟通和开导之后,就在作者和弟弟约定好回国的前一天,弟弟注射了过量的海洛因,自杀身亡。

这给作者带来强烈震撼,他几近崩溃,并沉痛反思:弟弟在最绝望的时候, 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是被敲醒头脑,是生活建议,还是怀抱和理解?

自此,作者用全部精力来研究“共情的力量”,如今,他已经是全球共情研究权威,23 年间获得的人性发现,都写于这部书中。

咱们在生活中,虽然很少会有作者这样的经历,但多多少少都会遇见这样的难题:

你对新雇的保姆放心吗?你觉得她是个值得托付的帮手,还是一个只想着快点拿钱找下  家的陌生人?

你对新处的对象满意吗?你觉得他可以托付终身,还是会在婚后背叛你的信任,始乱终  弃?

你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吗?那个说的天花乱坠,却卖给你假货的推销员?还是借钱不还  把你拉黑的朋友?

《共情的力量》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找到答案的方法:利用共情的力量看透人心。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如何利用共情寻找爱情、如何修复亲密关系,以及如何做一个积极的聆听者,主动抵御那些不怀好意的共情。

下面,我就为你讲述一下书中的内容,让你快速理解理解共情的力量。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 什么是共情?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 远离那些恶意利用共情的人的方法。

第三个重点内容是, 如何掌握共情,看透人心。

“共情”到底是什么?在详细讲解之前,我先给你说一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  不吃也不喝。很多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但即使把病人架走,他一旦有机会还会蹲回原位, 于是大家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 

有一天,一个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你是谁呀?”

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  可以走来走去?”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蘑菇当然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 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了一个汉堡开始吃。病人又问:“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 东西?”医生又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啦。”病人似乎被说服了,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病人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则是理解他人。如果没有基于对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理  解而采取任何行动,那就没有做到共情。

这位心理医生,理解精神病人“认为自己是个蘑菇”的特有经历,让自己也“变成磨菇”进入到病人的世界,去感受病人所感受的。需要放下自我,站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这就是共情的过程。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自己家所在的镇上有一个肉贩和医生。说到这两个职业,我们一般  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呢?

肉贩天天面对着菜刀与案板,多半是满脸横肉,凶神恶煞的,而医生往往善良慷慨的,因为他使很多人恢复了健康,但作者的母亲说“那个医生他从来不记得任何人的名字,出了办公室,他好像对人就不感兴趣了”。

但是肉贩呢,“这个人靠卖肉为生,但是每天工作结束之后,他会分吃的给穷人”。

医生和肉贩都是好人,但肉贩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但真正的善良不会在你忙完一天关门  之后就停下来。

共情是持续的深度理解别人的能力。共情需要穿透表层地域、学历、事业这些外在条件  的迷惑,深入到人心灵或灵魂中,看到生而为人的共同之处。

共情需要抛弃自我为中心,以他人的视角看世界,这样我们就有更宽,更广的角度。对你花言巧语讨好的人,可能是有求于你,对你恶语相向的人,也可能是在关心你,所以看清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理解他的行为和想法。

那么,什么是恶意利用共情的人。我们如何远离这些人呢?

27 岁的凯丽一个人住在大城市的一所公寓里面,在一个大白天,凯丽买了很多东西,  有她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些猫粮。当她走进她住的公寓的时,她注意到大楼的楼门没锁,这让她觉得很没安全感,“这些人一点都在乎别人的安全!”

凯丽生气地锁了楼门。凯她需要爬上三楼才能到家,手上拎的东西很多,对一个女人来说的确有些吃力,一不注意,几罐猫粮滚下了楼梯。

这个时候听到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我帮你拿上来”,凯丽下意识就不喜欢这个声音,  一个长相很友善的男人走上楼,不光拿回了猫粮,还想要主动帮她拎袋子。虽然这个人面带微笑,但凯丽还是下意识不想和他有过多接触。

男人再次上去帮忙,并且说:“有的人就是太过傲慢,你懂的。”凯丽虽然还是很想拒  绝,但是她不想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很傲慢的人,就这样默默让男人帮她把东西提到楼上。

到了家门口,她对那位陌生人表示感谢,他却从她身边挤进了屋子,他掏出一把枪,威  胁并强奸了凯莉。事后,男人穿上衣服,拿起枪,警告她待在原地。他保证说不会伤害她,又说去厨房里喝杯水就走。

现在,凯莉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有生命危险,真正觉得害怕了。她所有的感官都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注意着男人的每一个动作。

在往厨房走的时候,他看了一眼手表,看起来有点着急。然而,他却花时间去把开着的窗户关上了,调高了音响音量。他转身看了她一眼,告诉她别那么害怕。他又一次保证说不会伤害她的。突然间,凯莉意识到——他想要杀了她。

凯莉找准机会,从床上起来,把床单裹在身上,悄悄地走出家门,穿过楼层大厅,躲进  了邻居家中,终于脱险。

如果凯莉能在一开始多注意一下自己身体给出的信号,再多观察一下这个男人,想一想  如果真是热心人,他不会在别人再三拒绝还提出帮忙。那么可能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事情。

在凯莉的这次经历中,每一个环节,歹徒都在一步步利用共情,如果我们能在每一个迹  象出现的时候有所警惕,那么类似的遭遇就很难发生在我们身上。

要警惕突兀的接近, 男人虽然表现的很友善,但是被拒绝还要帮忙提东西显示出了不怀 好意,亲近总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一见面就如此亲近的人。

要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 责怪他人就是想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而自己不用承担责  任,越是为自己的问题责怪他人的人,人格越可能不稳定。

学着相信你天生的本能。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内嵌系统,它能自动采集他人的躯体反应信  息,从而感受别人的想法和动机。身处危险时,身体就会发出警报。

没锁的楼门、突然出现的陌生男人、坚持要帮她拿东西……凯丽身体给出的感觉是有危险,但是不想成为一个疑心很重的人,这一思维把身体给出的信号忽略了。

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 真正的共情是真正关心他人和渴望帮助他人,而有  目的的共情是关注他人能给你带来什么。

还有留意不一致的言行。 看他如何对待领导和服务员,如果这个人一会儿充满爱意,一  会儿又特别自私,这样的人要警惕。案例中的男人一边表示的很友善,一边又用不容拒绝的口吻帮忙。

最后保持注意力。 当男人安慰说不会伤害她时,这时她保持了高度注意力男子看表,但  是关上了窗户,还调高音响的声音,翻找厨房的抽屉,这预示着她生命有危险。

最后一部分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掌握共情,看透人心。

读懂一个人,首先我们需要真正了解他,放下自己认知中的偏见,真心想要走进这个人  的世界,共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

那么如何表达共情呢?

1、使用开放式问题

我们需要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抛出问题,相信你抛出的问题只是好奇。提问的时候是开放式问题,不能简单用是否回答。我们要让故事充分展开,不要试图控制或引导谈话。

理发师刚剪完头发,这时候递给你一面镜子,然后对你说:“您看这个发型是不是让您更漂亮?这个发型更适合您的脸型不是吗?”这些问题基本不需要回答,理发师只是想引导你同意他理的发型。这就是一个封闭式问题,回答问题的会琢磨要不要反驳这个问题里面自带的答案,而不是敞开心扉回答他的感受。

一般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选着顺从性的回答,“是的,挺好看”,虽然我心里面可能想着这么贵就剪成这样,还不如我上次去的那家理发店呢,我以后也不再来理发了。也有人会选择战斗性回答,“那里合适了,一点都不好看”,直接开始争吵。

如果是开放性的问题会这样问,“对于这个发型您有什么对我说的吗?”,把主动权交  给别人,你只是想从他人那里了解到事实并进行沟通,并且你是真心对他的看法感兴趣。

2、不要急于做出判断

我们总是匆忙做出评判,尤其对我们自以为很了解的人。比如:会对爱人说“你就是这么懒”,对孩子说“怎么这么笨”。见到一个陌生的孩子动来动去总是坐不住,会说“这个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我们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轻易给出判断,

尤其对与网络上流传的事情,轻易做出自认为合理的判断,最后被各种反转打脸。谦虚让我们放下自我,去探寻更多不知道的事情。

共情需要谦逊,想要进去他人的视角看问题,我们放下自己的观点。我们自己的情绪和 想法总是会干扰理解他人的能力。

3、抛开自己全神关注的倾听

这本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实验,每个人在表述自己的见解之前,都要先准确地复述  一遍前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而且要让前一个人满意。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但是尝试之后, 你会发现这件事的难度,远超自己的想象。

事实上在准确的复述之前,你需要真正理解别人的思路、想法或意图,这就是共情。

大部分人是无法真正理解别人的意思。大部分人也没有耐心倾听,只想等别人说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共情的倾听需要我们走进那个人的世界,或者在此时就成为那个人。

公司在晨会上有时候玩一个小游戏活跃气氛,一天人事部的小张提出了一个依次传  话的游戏,大家排成一队,第一个人由人事部的小张告诉他一句话,他听懂后,开始传递给站在他前面的那个人,结果这样的传话传到第四个人就有一些丢失信息,到第五个人的时候原本的意思就变了,传到最后面目全非。虽然大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如果放在现实中,这就是谣言的起源。

倾听需要抛开自己,全神贯注的听,其实别人有没有在听我们说,我们是有感觉到的, 

身体的某个细微的动作就可以暴露出此时的注意力有没有集中。你边和孩子玩边想事情,虽然手上的动作没有变化,但孩子还是提醒你好好玩,因为她感觉到了你的心不在焉。

帕特因车祸两截脊椎受伤,需要住院治疗。帕特病房里的大玻璃窗破了,冷风直接吹进  房间里,所以他让护士把遮光板放下来。

但那天晚上精神科的医生来找他谈话,说觉得帕特得了抑郁症,原因是外面的阳光这么好,而帕特却把自己关在这么一个阴暗的房间。很明显, 如果医生他多听一句病人的解释,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4、不要以诚实的外衣冒犯他人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对别人是友善的,但是我们又经常以诚实、爱的名义做出冒犯别人  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所以诚实必须有限定,实话实说,但要以不让人感觉羞辱的方式说出来。

莉莉和小梅是很久不见的朋友,好不容易大家都抽出时间见面,莉莉很惊讶小梅现在的  体型:“你怎么这么胖,你应该减肥,太胖了,都快成一个球了,我告诉你太胖会得很多病, 高血压什么的……”,

小梅只能苦笑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她虽然感觉到了莉莉的善意,但何尝不像想怼回去“你管我胖不胖,又没吃你家一粒米”。

我们通常会以诚实的名义说着伤害别人的话,然后还补充一句:“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介意。”

其实诚实是要有边界的,共情可以让我们察觉别人的边界在那儿。

结语

共情是人与人连接的纽带,人需要和其他人建立链接,才不会感觉是游离在这个世界的  孤魂。

读懂他人,理解他人绝对是我们与人相处的智慧所在,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共情还可以传播,如果你“共情”别人,别人也会加倍“共情”你,这个世界也更加宽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