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

如题所述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

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父亲叔梁纥,母亲颜氏。他1岁时父亲去世,17岁时母亲去世,从此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他勤奋好学,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孔子30岁时,因鲁国内乱而避祸于鲁国都城的郊外。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从事教育活动,并创办了一所私学。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体系。

孔子50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后因功升为司空、司寇。他执政时,对内推行政治改革,对外主张以德治国,不轻易使用武力。然而,他的改革遭到了保守贵族的反对,55岁时他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的生涯。

在这14年里,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游历了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家,期间虽然得到了一些国君的礼遇,但并未得到重用。在此期间,他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教授了大量的学生。

68岁时,孔子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教育活动。他在晚年专注于文化研究和整理工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孔子73岁时去世。他的思想和教诲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中,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经典。

孔子道德思想成就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