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舒婷致橡树)主要经历

如题所述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舒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舒婷致橡树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舒婷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预约私奔》、《柏林,一根不发光的羽毛》、《Hi十七岁》、《今夜你有好心情》、《舒婷诗文自选集》、《舒婷的诗》、《舒婷文集》(三卷)、《当代中国文库精读-舒婷集》、《致橡树》。1、人物简介
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2、人物生平
50年代中期,母亲带着她和兄妹三人从漳州回到厦门,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里。舒婷从小随母亲在外婆家长大。
四岁起,外祖父就拿唐诗当儿歌教她念,外婆则娓娓讲述“三国”、“水浒”、“聊斋”哄她上床睡觉。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来越坏。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当选厦门文联主席。
舒婷的介绍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
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新诗潮”中的鲜活色彩
在新时期新诗潮跃升的态势中,一批女诗人悄然崛起,以各具特色的诗作,为诗坛带来鲜活的色彩和蓬勃的生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舒婷。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开始创作,1979年公开发表作品。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作品翻译成20多国文字,境外出版5个语种诗集单译本。
一位“油印”派诗人诞生
舒婷乳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和美的家庭因而而破裂,这一切遭遇使她过早体味到人世沧桑。她从小随母亲在厦门外婆家长大。
舒婷6岁读小学时便有了正式学名龚舒婷。到了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从大人的书橱里抽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读。延至初中,一直是“小资”情调的批判对象。初中二年级时适逢“文革”爆发,舒婷狂热了半年之后遂成名副其实的逍遥派,悄悄藏在家里手不释卷,接触了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世界文豪的大量作品。1969年"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而至,她把普希金的诗集打进行装赴闽西太拔公社插队落户。在农村她开始写日记,抄各种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并把写信当作生活的莫大享受,她顺手写下的几首诗竟在知青中流传开来。
20岁那年,舒婷以独生子女为由被照顾回城。在待业期间,她在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1975年,舒婷正式调织布厂当工人。这一年,她的几首辗转流传的诗,经人介绍给下放永安的老诗人蔡其矫。这位老诗人非常看重舒婷的诗才,在长期通信中,不厌其烦地抄诗送她,几首是强迫她读了聂鲁达、波特莱尔以及许多当代国外有代表性的诗,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
1977年,舒婷调至灯泡厂做起了累人的焊锡工,同年,经蔡其矫介绍结识了青年诗人北岛,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她说"不啻受到一次八级地震"。1978年,舒婷应约在北岛、芒克主编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歌《致橡树》和《呵,母亲》,此后,她的诗作多次在《今天》和福建的油印刊物《兰花圃》上出现,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新诗潮”与传统诗潮的沟和桥
1979年4月和6月,《诗刊》先后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引起诗坛的关注。《福建文学》自1980年第2期开始,展开了舒婷诗歌作品的讨论,历时11个月。舒婷无形中成了“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年,她的创作在争议中达到高峰期,此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诗选》,一时为众多诗歌爱好者和青年读者所争相购买。
1982年,舒婷与诗评家陈仲义结婚并且因孕期不适而搁笔。她的沉寂持续了将近3年时间,于是社会和文坛有了种种猜测,其中有关舒婷创作后劲儿不足的传闻最多。这期间,她收到五、六千封读者来信,这使她不安、感慨。1984年她发表了组诗《你们的名字》,告慰那些关心她的读者。之后,她双陆续发表诗作,数量却不如从前。
1986年她出版了新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较前那种美丽忧伤的诗风有了变化。
在“后崛起派”面前沉着应战
80年代年轻的“后崛起派”曾发表"别了,舒婷北岛"的诗歌宣言,舒婷不愿输于年轻人的挑战。她说:“对于年轻的挑战者,我要说,你已经告诉我们,你将要做什么?那么,让我们看看,你做了什么?因为,对于一个诗人,再没有比他作品更雄辩的了”。
1985年以后,舒婷另辟蹊径,将创作精力转入到散文领域。她的散文带着诗的特质与韵味,浪漫感伤、聪颖多思的诗人情怀,在散文写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1988年舒婷出版散文集《心烟》,多为忆往之作,显示了作家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走向。
1985年至1989年,舒婷应邀分赴前西德、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前西德、前东德出版了3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外文的有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10多个国家。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85年、1996年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入
舒婷简简介?
舒婷女,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四月二十五日(农历)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作家协会一级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7年,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分配到山区,五岁时随母亲住在厦门,长期寄养在外婆家,,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只念了一年多就遇上“文革”经过半年狂热后,成为一个逍遥派,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1969年下乡到闽西太拔公社,边劳动边开始练习写作,记了大量的日记和随笔。并与朋友们通讯,其间有些诗作在知青中流传。离开山区前,把厚厚几本日记全烧了。返回厦门后,当过八年工人,曾先后干过泥水工、挡纱工、浆洗工、焊锡工等。
1978年在民间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作《致橡树》,1979年,月号的《诗刊》给予了转载,使该诗成为写作1,年来第一首公开发表的处女作。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其他诗作发表在报刊上,这些诗作在文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为此,《福建文学》自,,,,年第二期起,围绕其诗作展开了长达11个月的讨论,使其成为大陆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0年,调入福建省文联。1985年应邀参加了西德地平线艺术节,同时访问了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个人作品朗诵会,并参加了洛杉矾“中美作家第三次会谈”;1987年应邀参加了意大利蒙代罗国际文学发奖仪式及研讨会;1988年,应邀参加了荷兰鹿特丹第十九届国际诗歌节,并顺访了英国;1990年,应邀去印度参加了纪念尼赫鲁诞辰100周年国际诗歌节。
曾先后创作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出版过多部诗集。《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出版的诗集主要有:《双桅船》(1982年,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会唱歌的鸢尾花》(四州文艺出版社,1986年)、《始祖鸟》(海峡文艺出版社,19,,年)。还出版过散文集《心烟》、《活弦》等。以及曾在国外出版过个人单行诗集译本四种,与别人合集两种。其诗歌作品曾先后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韩国、缅甸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译成本地文字发表。
1985年和1986年,在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分别发起的“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名青年诗人”的读者投票选举中,曾两度入选,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名青年诗人之一。
舒婷是什么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原名龚佩瑜,后改名龚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作家。历任福建省文联、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八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福建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
舒婷出生时,祖父循族谱“佩”字辈,为其起名叫“龚佩瑜”,瑜是美玉,佩戴美玉的意思。舒婷在上幼儿园时,母亲嫌这个名字不谐音,于是改名为龚舒婷。《诗刊》刊用她的第一首诗《致橡树》时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笔名。
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资料介绍
舒婷,当代著名女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之一。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成就荣誉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写作特点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代表作品
《流水线》《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很是惭愧,父亲》等。
人物评价
通过古典与现代,融会素直与曲婉,深入时代与人生的潜流,找寻个我生命经验和群体情愫的契合而直启社会心理潮汐之触点:现实感伤,情志追怀,理想诉求,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和被这歌吟洗亮了的诗性人生——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的完美融合,常态写作与个在探求的经典体现。

一九六九年,我与我的同代人一起,将英语课本(我的上大学的梦)和《普希金诗抄》打进我的背包,在撕裂人心的汽笛声中,走向异乡。月台上、车厢内一片哭声。我凝视着远山的轮廓,心想,十二月革命党人走向流放地时一定不哭的。我要在那里上完高尔基的“大学”。
生活不断教训了我的天真。然而这个人间大学给予我的知识远远胜过任何挂匾的'学院。
挤在破旧的祠庙中,我听过吉他悒郁的乡思;坐在月色朦胧的沙渚上,我和伙伴们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躺在芬芳的稻草堆里,听着远处冷冷的犬吠,泪水无声地流着再艰难的日子都有它无限留恋的地方。我曾像我的伙伴那样,从一个山村走到另一个山村,受到各知青点的接待。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故事,那些熟悉而又遥远的面影,星星一样密布在我记忆的天空。我曾经发誓要写一部艾芜的《南行记》那样的东西,为被牺牲的整整一代人作证。
于是,我拿起了笔。
——舒婷《生活、书籍与诗》
舒婷简介及作品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舒婷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舒婷的个人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1985年,应邀访问西德,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个人作品朗诵会.1987年,应邀出访意大利.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主要作品
著有诗集
《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
散文集
《心烟》
《秋天的情绪》
《硬骨凌霄》
《露珠里的“诗想”》
《舒婷文集》(3卷)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诗集欣赏
1、《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3、《也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流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4、《这也是一切》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风暴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只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失却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
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5、《礁石与灯》
站在我的肩上,亲爱的——
你要勇敢些
黑色的墙耸动着逼近,
发出渴血的,阴沉沉的威胁,
浪花举起尖利的小爪子,
千百次把我的伤口撕裂。
痛苦浸透我的沉默,
沉默铸成了铁
假如我的胸口,不能
为你抵挡所有打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