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区别

如题所述

两者区别如下:
1、毕业证书有所不同:全日制在毕业时授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非全日制也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在毕业证书上面会明确标注是“非全日制”的字样。
2、培养方案有所不同:全日制是脱产学习,全日制授课,提供住宿,户口档案可转入学校;非全日制是非脱产学习,集中上课,学校一般不提供住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5

1、招生不同

全日制大专:所谓的全日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每年6月(原为7月)的统一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各高校通过省一级招办录取进入各高校就读而获得的学历。

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就是除全国统招外,也就是常说的是社会在职学历。常见的非全日制学历有自考、电大、函授等。

2、社会认可度不同

全日制大专:社会认可度不同。全日制的在社会认可度相对高一点。

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的适合在职人员进修的一种方式。

3、教学形式不同

全日制大专:全日制需要学生全天在校上课。

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多数以学生自学为主。

非全日制作用

有许多人认为非全日制教育是对那些以前没有机会或是没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文化补习教育或是职业培训。这种想法在社会上极有市场,严重阻碍了非全日制教育,特别是非全日制学历、学位教育的发展。

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对人们形成的一种封闭的、禁锢的习惯思维。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单向的封闭式教育体系,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的单向阶段式的系统,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都不能逾越,中学毕业后自然就应该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本科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而不是定向委培的话,高学历者再一次选择低一级的学历专业是不被允许的。

例如,研究生毕业者再一次选读本科专业的行为是很难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在传统的思想下,普通高校被认为是进行职业前教育的场所,而非全日制教育是属于职业后继续教育的范畴。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应该体现出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反映新时代的继续教育的理念,即多点进入和多次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的层次结构繁复、内容深邃、更新速度快、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多次教育的理念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而全日制教育因为在体制和机制上较为死板和僵硬,无法适应多次教育的要求。

多次教育的理念能够通过非全日制教育来得到实现,人们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多次重返学校进行学习和充电。在高等教育即将实现大众化的未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将显得更为迫切。

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和理解非全日制教育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后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08-13

全日制大专和非全日制本科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层次不同。 非全日制本科学历层次高于全日制大专;

2、学历性质不同。非全日制本科不是全日制教育,全日制大专属于全日制教育;

3、升学方式不同。全日制大专通过普通高录取,而非全日制本科不需要通过普通高考,通过高自考、成人高考等方式,均可以入学;

4、毕业待遇不同。全日制大专生毕业后,学校发给报到证,并给予派遣,毕业生据此可以获取干部身份;而非全日制本科没有报到证,学校也不给派遣手续,毕业生不能获取国家正式干部身份。

扩展资料:

全日制大专:全日制大专是一种全天候教学体制的大学。包括普通高校、民办院校(有统招资格)、军事院校、艺术院校、成人教育都包括在内。学生入学约两个月之后在高等教育网上能够查到学籍,如果不能查到学籍就不是普通高校全日制的学生。

毕业的时候毕业证、学位证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习期间必须转档案,一般还需转户口关系等。简单说就是高考统招的大专。全日制的是一种全天候教学体制,是“全日制教育”的简称。

意思是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每年6月(原为7月)的统一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各高校通过省一级招办录取进入各高校就读而获得的学历。

学习形式:一般全日制的大专是周一到周五即正常工作时间上课。当然也可能只上4天或连续上6天课。跟吃住没有关系,只不过全日制的学校一般会提供食宿条件,因为天天都要在这上课嘛,但是象某些取证班、突击班等虽然是全日制的,却提供不了食宿。

成人脱产教育也是全日制,一般会附注“脱产”加以,相比较函授、夜大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会多得多,含金量也高。

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考研)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

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日制大专 百度百科:非全日制研究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10

1、招生不同

全日制大专:所谓的全日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每年6月(原为7月)的统一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各高校通过省一级招办录取进入各高校就读而获得的学历。

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就是除全国统招外,也就是常说的是社会在职学历。常见的非全日制学历有自考、电大、函授等。

2、社会认可度不同

全日制大专:社会认可度不同。全日制的在社会认可度相对高一点。

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的适合在职人员进修的一种方式。

3、教学形式不同

全日制大专:全日制需要学生全天在校上课。

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多数以学生自学为主。

4、找工作不同

全日制大专: 全日制毕业的专科学生,在就业方面占有优势,因为这是社会所有公司都认可的。

非全日制本科:非全日制毕业的本科学生,社会认可度较低,不容找工作。一般面试的时候都可能要求填写最高学历的获取方式。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含金量,全日制>非全日制。

第4个回答  2018-10-07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的区别:

全日制学历是统招的!非全日制学历是你出来工作之后再学习的!全日制学历不能算工作经验,非全日制学历,在学习期间也是可以算工作经验的!

其次大专和本科的区别:

从教育时间来看:专科通常是3年制的教育,也有一些是2年,而本科通常是4年制的教育,一些专业可能是5年,例如医学院等。

从学位的获取来看:大学本科如能顺利毕业,可获取学士学位;而大学专科是不提供学位的。在中国最低的学位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只授予顺利毕业的本科生。大专教育还可以分成2类,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差别不大。

按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看:本科的录取分数会比专科的录取分数要高。本科内部也可以划分不同的等级,例如可以划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一本的录取分数线最高。

扩展资料:

全日制毕业生,是相对于非全日制毕业生而言的。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脱产学习,全日制要求学生脱产学习,而非全日制毕业生主要是针对那些在职攻读学业的学生。简单来说,全日制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参加社会工作,主要身份是学生,而非全日制毕业生指的是在学习期间同时参加了社会上的工作,其身份不仅单独局限于学生。

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社会所需,潮流所至,大势所趋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国最初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被称为"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以下称同等学力),为了确保学位授予质量,早期的同等学力常采用与全日制研究生同堂学习的方式,但是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对在职不离岗人员的影响较大,限制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的发展;同时在职人员不容易与全日制学生形成群体意识,也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社会所需,潮流所至,大势所趋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本文就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项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社会所需,潮流所至,大势所趋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本文就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项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社会的变革要求高等教育进行相应的调整。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长张宝德指出,未来高等教育会出现六大转变:

1.知识的耐用性将大幅度减少,教育程度再不以学历为衡量标准,而是以一个“终身学习户口”概念代替;

2.教育再无专利,大学教育的垄断会彻底崩溃,教育越来越趋向全球化;

3.学习可以多点"进入"或多点"退出"。一生之中每个人都会随自己的需要多次进出教育体系,并随身携带进入教育体系;

4.学大于教。即由学生决定教师教什么,尤其是当办学经费跟学生走的时候,更是市场主宰一切;

5.各办学机构之间的竞争激化。将会出现明星教授和前卫的大学;

6.单一学历越来越少,一切要重新界定。

这六大转变的核心是终身教育,而非全日制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日制毕业生  百度百科-非全日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