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创业方向?

如题所述

其实利用自有资金开创小企业并不是我自己的首选,我也曾经尝试过游说风险资金的投入,期望风险投资能够帮助我规避个人风险、增加成功机会,但是在多次融资失败后得出的教训是:对于初次创业者,首先要明确风险投资加入的目的,即你是否真的需要资金来做大一份事业还是需要别人出钱来让你潇洒走一回,简单说就是动机纯不纯;其次如果没有万里挑一的好项目,最佳创业途径还是“利用自我积累,先创业再业”。

风险投资机构特别关注项目的业务模式和运作风险,通过判断项目是否能够做大、是否有盈利前景、是否存在失败的风险、是否拥有合格的管理团队这几个方面来盖棺定论。对于一个小企业创业团队来说,这些条件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同时具备的,或者等你具备这些条件的时候往往最佳创业时机已经过去了。以我最熟悉的电子商务行业来说,最近几年那些能够拿到风险投资的企业都满足上面几点要求(不包括WEB20泡沫企业):创业精英团队已经被投资方熟悉(类似易趣)、业务模式是国外的成功模式移植(类似易趣、当当)、多次创业后独辟蹊径的业务模式(类似分众传媒)、已经有行业影响急需扩大规模(类似九城)。在盈利能力、风险程度和经验数值这个三维矩阵中,多数亟待资金的小型创业企业是处在一个“弱强弱”的坐标项中。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行业精英人物、没有十年以上行业经营经历、缺乏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有创业激情的成功人士,那么最好的决定就是选择你最熟悉的行业,创办一家有“生存力”的小企业,然后在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后再考虑吸引投资、扩大规模。

我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七年的IT技术经验、五年的技术和管理咨询经验,因此我期望创办一家能够发挥自己特长、有竞争力和生存优势的小企业。在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我有机会对国内物流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到物流行业对IT的需求,所以选择了物流软件解决方案作为创业切人点。为了提高企业的“生存力”,我并没有一味追求组建强大的海归精英管理团队,而是选择了志同道合的儿时伙伴,组建“简于型、精于意”的创业团队;没有一味追求最先进、最时髦、最赚钱的技术和领域,而是选择了拥有大量用户、需求简单朴实,但是需要兢兢业业服务客户的物流软件服务领域。止是在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下,虽然我们错过了短信、网游等发财机会,但是并没有像其他众多网络增值服务小企业那样昙花一现,经过三年的艰苦创业,现在企业开发出行业领先的产品、品牌和业务模式,当初拒绝过我们的风险投资慢慢开始对我们有了兴趣和信心。

创办小企业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共同目标仍然是利用所学之长办一个成功企业。因此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源、竞争资源、资本资源”,为企业争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为创业的必要准备工作之一。政策资源是对国内各项政策的充分了解,竞争资源是指明确海归创业的自身优势,资本资源是累积人、财、物的工作。由于海归创业群体的地缘劣势,我们特别期望加强对政策资源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获得渠道有限,各个政策部门各自为政造成我们对政策资源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够系统,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譬如当初创办华夏的时候,我们创业团队虽然特地注册了一个留学生为法人代表的私人企业,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留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但是由于缺乏对其他政策的了解(譬如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而没有提高注册资金,导致日后在申请政府项目资金的时候发现连基本合格条件都没有达到。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创业分会的创建,为海归创业及时地构架起了这个沟通渠道,因此我建议所有已经或者打算创业的海归们都来加入这个组织,为推动海归创业的成功添砖加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在定位创业方向之前,最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不要盲目创业。

美国创业学会有一套精简的创业者测评试题,可以进行自我测评作为参考。测评样题如下:

选项:经常、有时、很少、从不

1.在急需作出决策的时候,你是否在想:“让我再考虑一下吧?”

2.你是否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找借口说:“是应慎重考虑,怎能轻易下结论呢? ”

3.你是否为避免冒犯某个或几个有相当实力的客户而有意回避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并表现得曲意奉承呢?

4.你是否无论遇到什么紧急任务,都先处理繁琐的日常事务?

5.你非要在巨大的压力下才肯承担重任吗?

6.你在决定重要的行动计划时常忽视其后果?

7.你是否无力抵御或预防妨碍你完成重要任务的干扰与危机?

8.当你需要做出可能不得人心的决策时,是否找借口逃避而不敢面对?

9.你是否总在快下班时才发现有要紧事要办,只好晚上加班?

10.你是否因不愿意承担艰苦任务而寻找各种借口?

11.你是否常来不及躲避或预防困难情形的发生?

12.你总是拐弯抹角地宣布可能得罪他人的决定?

13.你喜欢让别人替你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吗?

评分标准与计分:“经常”4 分,“有时”3 分,“很少”2 分,“从不” 1 分。然后将所得各题分数累计相加。若得分在 15-29 分,说明你是一个高效率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更会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 30-39 分,说明你大多数情况下充满自信,但有时犹豫不决,不可一概而论有时候犹豫是成功稳重和深思熟虑的表现;40-49 分,说明你不算勤勉,应彻底改变拖沓,效率低的缺点,否则创业只是一句空话;50 分以上,说明你目前的个人素质与创业者相去甚远,需用心培养和锻炼。

虽然问卷看起来教条,但我不得不承认如果当初真的认真评估过自己,至少我会选择跟随别人创业而不是自己创业,可能结局会好一点。

第2个回答  2020-03-29
先明确一点,创业是有是有方法论的,但是在找到创业方向之前,你的项目可能会死掉。方法论不等于成功,不等于找对方向,因为正确的方向是试错试出来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试错的勇气和资本。
以我个人举例,第1次创业是在财税行业,创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这个行业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丰富的人脉,所以,公司能够一直持续到现在。是基于经验,资源,以及对整个行业的了解。
第2次创业,是在夜场卖食品,大概有两年的时间。虽然不能叫做失败,但是也确实没有赚到多少钱,当时的规模和体量,在整个成都,也算是数一数二。这次操盘的,不是我,我基本以执行和【商业参谋】的方式,参与到整个创业的始终。系统的学习到了,组织的建设和市场开发的模式。
所以说。创业是试出来的,不是讨论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创业要遵循很朴素的创业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干大与想
第3次创业是基于夜场做一个O2O的APP。大概有一年的时间,也没有成功。同时也积累了互联网看待传统行业的思维,互联网运营的一些思维

所以,真心的劝诫每一个想创业的人,少看各位党组的留言。因为:一,方法论不等于方向论,方法论不能保证你成功,要想成功还得实践,试错;二,方法论是听起来有道理,到底是干出来的还是想出来的?到底是自己血泪的教训,还是别人的道听途说?
对于我们创过业的人来说,创业,就不存在神秘的面纱,创业就跟工作一样,无非是干得好,干的不好的区别。
创业需要方法论,但是创业更需要自己的思考,这里所有的答案,都是方法论,都是经验,但是,是别人的不是你的。你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特点,环境和资源匹配对应的产品服务或者商业模式。。
关于创业的经验和经历,我都,总结了出来,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想要创业的人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3个回答  2021-03-24

第4个回答  2019-10-22

如果我们把“一个创业方向”作为一个目的地,那么通常来说,通向这个目的地的路有两条,也可以称其为两大派别,一个是经验派,一个是逻辑派!

经验派又有两个分支,一是“向别人打听”,二是“靠自己实践”。

    “向别人打听”或许是随便漫无目的的闲聊天,也有时候带有一定目的性的。一般是就自己关注的或者听别人说有机会的行业,向一些行业相关人士进行讨教,深入了解该行业目前状况(是否是门好、进入门槛高吗、目前行业发展到了哪个阶段、竞争状况如何、行业头部企业是如何运作的等等),判断与自己的现状(能力、资源等)是否相匹配。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的朋友里有马云、雷军这样的人,能给你非常有高度的经验输入,是非常有价值的。创业logo设计-小威LOGO在线设计

    “靠自己实践”简单地说就是从事与自己原本行业相关的创业,直接将自己过往积累的经验拿来使用。原来在餐馆工作的,出来开一个餐馆。这两种就属于“经验派”。

    而“逻辑派”的认知则建立在大量的市场研究和理论之上

    这回普遍出现在互联网之上,并且未来的行业巨头一定会出现在这些从来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两种方式可能通向同一个结果,只是前进的路径不同。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并无高下之分。

    经验派走的因为是已经被验证可行的道路,所以成功的几率会高一些;但同时,这也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方向,必然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且很难做到行业领先的位置。更大的风险来自于很多时候,经验是有时效性的,在昨天还管用的经验,未必适用于今天;

    逻辑派要走的路因为从来没有人走过,是你构想出来的,前路显得更加渺茫,路上也充满了各种无法预料的障碍和危险,失败的几率比较高。但一旦成功,非常有机会做成一个特别大的生意,成为行业领军的企业。另一方面,客观来讲,对一个已经被验证可行的方向,再从头进行逻辑推导,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通过经验进行的创业和借由逻辑进行的创业所需要的团队能力和方法论并不相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事实上,这两个派别并不是截然独立的。

    首先,对经验派来说,每天都有很多人告诉他很多看起来不错的创业方向,他必须在充分吸收自己或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独立判断和思考,而这多少用到了逻辑派的技能。

    第二,对逻辑派来说,太阳底下没有任何事是完全创新的,在进行逻辑推导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过往的经验可以进行参考。例如共享单车虽然始于一个构想,之前也没有人做过,但同属于共享交通的滴滴和Uber,无疑能为其提供一些启示。通过理论分析之后去类比一些经验,就可以在里面去琢磨一些规律。

    第三,哪怕一开始是作为经验派去选择了创业方向,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往往会碰到需要用逻辑派的思路解决的问题——例如以团购起家的美团,也不是永远耗在这一个业务链上,而是通过做团购打下的基础,又做了外卖、做了其他的业务。

    第四,经验借鉴不见得都是有效的,一个经验在其他地方有效,在另一个组织里面可能就不见得有效。

    综上,寻找创业方向有两种路径,通过这两种路径寻找到的创业方向,所需要的团队能力和方法论并不完全相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路径并不是完全互相独立运用的,要学会进行有机结合。

    更重要的,寻找创业方向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事情,第一个切入点很重要,但如果切入点没有预期那样大的机会也不必过于失落,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要时常以现有资源和业务为依托,进行再次创新创新,方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文/智权侠——创业商标注册318上智权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