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华为到底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它给的最多!华为的成功,许多人归诸于中国政府的支持,实际上,最支持任正非的是15万华为员工。因为任正非用了中国企业中史无前例的奖酬分红制度,98.6%的股票,都归员工所有,任正非本人所持有的股票只占了1.4%,造就了华为式管理的向心力。李瑞华在1994年就开始接触到华为,对于华为的敢给,他的评价是,“把饼做大比占有大部分更好的智慧和心胸,甚至跟比尔·盖茨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最国际化企业——七成营收来自海外,全球逾500客户

它是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唯一一家没上市的公司。根据《财富》的报告,它在2013的年营收达到349亿美元,超过爱立信的336亿美元,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

它的营收,7成来自海外,比联想集团的4.2成还要高。《经济学人》指出,华为在150多个国家拥有5百多名客户,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也就是说,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华为的服务。即使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

它的技术研发能力,也超越一般人对中国企业的想像。华为拥有3万项专利技术,其中有4成是国际标准组织或欧美国家的专利。《经济学人》指出,华为已是电信领域的知识产权龙头企业。

放眼世界500强企业,9成的中国企业是靠原物料、中国内需市场等优势挤入排行,但华为,却是靠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场经营绩效获得今天的地位。当过去的通讯产业巨擘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都面临衰退危机时,它却在过去10年间年年成长。

员工关系与客户关系——“生命共同体”

1“肯给”——养出最拼团队,有员工一年就拿120万元股利

华为没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创办人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除了不能表决、出售、拥有股票之外,股东可以享受分红与股票增值的利润。并且,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股东。

2010年,华为净利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人民币238亿,配出了一股人民币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华为工作10年绩效优良的资深主管,配股可达40万股,该年光是股利就将近人民币120万。这个数字,甚至比许多外商公司的高级经理人还要高。

你要如何分辨你是老板级的员工还是打工仔的员工?在华为,从你的薪资帐户比较就很清楚。

“我们不像一般领薪水的打工仔,公司营运好不好,到了年底会非常感同身受”,2002年从日本最大电信商NTTDoCoMo跳槽加入华为、LTETDD产品线副总裁邱恒说:“你拼命的程度,直接反映在薪资收入上。”

以他自己为例,2009年因为遭遇金融海啸,整体环境不佳,公司成长幅度不如以往,他的底薪不变,但分红跟着缩水。隔年,华为的净利创下历史新高,他的分红就超过前一年的1倍。

这等于是把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在华为,一个外派非洲的基础工程师如果能帮公司服务好客户,争取到一张订单,年终获得的配股额度、股利,以及年终奖金总额,会比一个坐在办公室、但绩效未达标的高级主管还要高。

事实上,即使一个刚入公司的本科系菜鸟,起薪也比一般企业高,以第一年月薪人民9千元换算,加上年终奖金,年薪至少人民币15万起跳,比台湾领22K的毕业生高上将近两倍。

工作2年至3年,就具备配股分红资格。在华为有“1+1+1”的说法,也就是工资、奖金、分红比例是相同的。随着年资与绩效增长,分红与奖金的比例将会大幅超过工资。即使是号称重视员工福利的欧美企业都很罕见,然而这个源头,竟然只是为了三个字“活下去”。

2不只把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就连客户也成为其生命共同体

华为的企业文化中,第一条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做为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26年来生存不是靠政府,不是靠银行,客户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华为第五位员工,现任三位轮值执行长之一的郭平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事实上,“很多公司嘴巴上说维护客户的利益,实际上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两件事常是冲突的”,邱恒说。

通讯产业会因为技术标准、频率波段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产品,一个电信商可能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用到三种技术标准,采购三套不同的机台,其中安装与后续维修费用,甚至高过于单买机台本身。

以一个制造商的角度,当然希望客户买越多套产品,才能赚取越多服务费。这个算盘连小学生都会打,但华为走了一个逆向的路:我来帮客户省钱!为反过来站在电信商的角度思考,主动研发出把三套标准整合在一个机台的设备,帮客户省下了50%的成本。

“短期来看,我们是傻是亏,但长期就不见得”,邱恒说。客户省下的钱,可以用于其他投资,研发出更新的产品,从消费者端赚来更多的钱,再回头来跟你合作,双方一起成长。“当他只能赚一块钱的时候,肯定无法分给你一块五,他若能赚五块钱,你才有机会分到两块甚至三块”,邱恒道出一个简单的商场互利逻辑。

许多技术创新更是从这个过程中而来:“华为是第一个把2G、3G、4G打通的人,靠一套设备就能提供多面相的服务。”郭平说。当客户提出问题或需求,华为的工程师会回过头去从基础科学中找寻解答,由此产生源源不绝的新产品与专利。

拼服务,“脑袋对着客户”——明文严禁讨好上司,机场接机也不行

邱恒说,一个领死薪水的员工,不可能主动去帮客户想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但华为的员工因为把自己当成老板,待得越久,领的股份与分红越多,所以大部分人不会为了追求一年两年的短期业绩目标而牺牲掉客户利益,而是会想尽办法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愿意长期与之合作,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把客户服务做到透,就是华为的胜出关键。

“国际大厂比较容易耍大牌,不会愿意配合客户要求去量身订做产品,反正我给你什么就吃什么,美其名曰是教育市场,实际上是怕麻烦”,观察通讯产业达10年,权威研究机构顾能资深分析师杨敬宇说。

他指出,一般派四、五个工程师到客户端驻点就算是大手笔,华为却可以一口气送上一组12人的团队,与客户一起讨论、研发出最适合的产品。若产品出问题,即使地点远在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华为也是一通电话立刻派工程师到现场,与客户一起解决问题,不像其他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多半用远端视频遥控。

能做到这程度,固然归因于中国有全世界最便宜的优质人力,但能让这群高知识工作者甘心乐意的为公司、客户卖命,除了配股分红的激励机制外,也与华为强烈的企业文化有关。

“你们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这是任正非反复不断对底下人说的话。他认为,大部分公司会腐败,就是因为员工把力气花在讨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户需求。

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属招待,就连开车到机场接机都会被他痛骂一顿:“客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应该把时间力气放在客户身上!”

拼海外,自愿者多到要筛选——无畏福岛核灾,一天抢通300基站

在华为总部,我们遇到的每一位员工,不论是任职超过10年的资深主管,或是刚加入不到7个月的菜鸟工程师,甚至只是负责接送的司机,都把“以客户为中心”挂在嘴边,像是已经植入了DNA中。

“口号人人会喊,但华为是真的落实,他的文化是活的,不是死的”,李瑞华观察:“判断一家公司成功与否,要看他的潜规则与显规则是否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华为不只一致,还相呼应,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华为的另外两个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而艰苦地奋斗着。”

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的恐怖威胁下,华为员工仍然展现了服务到底的精神,不仅没有因为危机而撤离,反而加派人手,在一天内就协助软银、E-mobile等客户,抢通了3百多个基站。自愿前往日本协助的员工,甚至多到需要经过身体与心理素质筛选,够强壮的人才能被派到现场。

软银LTE部门主管非常惊讶:“别家公司的人都跑掉了,你们为什么还在这里?”“只要客户还在,我们就一定在”,当时负责协助软体银行架设LTE基站的专案组长李兴回答的理所当然:“反正我们都亲身经历过汶川大地震。”

在华为,一通电话就飞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等世界各个角落是常有的事,往往一去就是3个月半年,而且是在最落后的环境做最艰苦的事。员工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去,但“去,就是给你一个舞台,让你有机会学习、成长;年底绩效好,还可以多认股,多分红,为什么不去呢?”邱恒说。

事实上,“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外派到基层”,郭平说。过去在讲究辈分的日本企业,往往等上七、八年还轮不到升迁,但在华为奋斗10年,已是一个统管4千名研发工程师的中阶主管。

这就是任正非的“少将连长”哲学。

“华为的领导班子,都是一路从基层打拼上来的,只要有战功,30岁当少将,管几十亿美金的合同,都是很常见的事,”《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一书的作者田涛说。田涛是任正非的密友,也是华为的顾问,他分析“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这就是华为的企业精神。任正非虽然大量导入了IBM、GE、惠普等西方公司的管理制度,却对华尔街的金融体系非常不以为然。

在他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数字游戏就能赚进大笔财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坚决不让华为上市,宁可选择把利润分享给员工。

拼活化,革除元老级“障碍”——七千人辞职再回聘,两次新陈代谢

这样的制度并非无懈可击,设计这套制度后,任正非还是时时刻刻在找组织内的“黑洞”,很多人在华为工作10年,就已经赚到可以退休的钱,这就造成了一批阻碍公司成长的“沉淀层”,工号20000之前的,被称为是公司内的“贵族”,享有职位与年资上的特权。为此,华为分别在1996年与2007年,由董事长孙亚芳及任正非本人各发起了一次“集体辞职”的大运动,两次涉及的人数都将近七千人。

以2007年为例,年资8年以上员工,只要自愿提辞呈,就可获得与年资相对应的赔偿金,最低人民币20万元起跳。辞职后如愿意继续留在公司,华为也会再次聘用,虽然既有股份不变,但职位与年资均按照该年的绩效重新计算。

这种激进的做法引起当时舆论哗然,中国官方甚至介入调查华为此举是否有违法之嫌,但出乎意料的是,华为员工竟然没有出现激烈的抗争行动,辞职再回任的比率甚至高达9成。

这是因为不回任者必须在离开前将股份卖回给公司,而重聘者可能被降阶降薪,但持有股数不会因此稍减,只要公司继续成长获利,他依然可靠持股享受分红好处。

这个做法,让华为一方面保全了资深者做为股东的利益,一方面又促进新陈代谢,让一批更年轻、更有能力的人上来,担当与其绩效相符的职位。一般公司会遇到的成长瓶颈与人事困境,它再一次靠“让员工当老板”的原则跨过。

现在网站有这么多在骂华为,今天给你们看看你们骂的华为是什么样的

最近很多人在网上骂华为,说华为只会炒作,借助三星、苹果炒作自己,做出一点点成绩,就搞得天下皆知!

我实在看不下去,对于这种不懂装懂的无知人士,我只想说: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带你看看真正的华为!

华为手机国内低价卖,国外卖高价!!

华为的手机在国外售价比国内高很多,只是人家低调没有说出来而已;以去年华为荣耀6Plus为例,在印度售价2649元,在国内售价为1999元,国外比国内高了650元。

再看看苹果手机,以苹果6为例子:当时苹果6刚出来时,美国的售价是649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不到;而在中国售价却达到了5288元,谁对中国人民好,一眼就能看出!

当今世界,那么多品牌为了重视中国市场,抢着在中国首发新品,但是华为放着嘴边的肥肉不啃,跑到欧洲去首发,而且和苹果卖一个价,试想想务实的欧洲人会是傻笔吗,难道华为自己不清楚吗,华为就是要挣外国人的钱!还有一个重磅消息:联想手机的国内售价比国外更贵,你再对比下华为,你就知道谁是真正为中国人民操碎了心。

60%的盈利来自国外!!

华为在去年4月1日发布了2015年年报,华为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全球销售收入达3950亿元,对比下腾讯发布的2015年财报,全年营收1028亿,华为的体量差不多是腾讯的四倍!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华为中国区收入仅为1677亿元,这也意味着华为每年有60%的收入来自海外。每年要赚外国2000多亿!

税最多却不上市的企业

BAT员工:阿里3万,百度5万,腾讯大约3万。员工总数11万,华为全球员工总数为17万!

BAT纳税:阿里纳税109亿,百度纳税22亿,腾讯纳税70多亿,纳税总额200亿;华为自己纳税337亿!

BAT利润:阿里234亿,腾讯242亿,百度105亿,利润总额580亿;70%被外资拿走,而华为自己利润279亿!

从2000年开始的最近十五年,华为累积营收2.3万亿,超过70%来自海外,在外国人身上赚的钱达1.38万亿!

不仅如此,华为CEO任正非还把公司99%的股份分给了员工,自己只保留了1%的股份!这意味着华为每年赚的钱,除了大半交给国家纳税以外,剩下的都分给了员工,这也是华为为什么不上市的原因,这是一家骨子里面就为中国人民造福的企业。

真正扛起中国科技崛起的大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你们口口声声说华为好,一个手机才5000。前后屏换一下要3000多难道华为手机是屏做的。国人转啃国人
第2个回答  2021-01-13

华为名字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知道真相的,为中国骄傲

第3个回答  2018-06-11

排除网络水军的影响,我们看看华为真实的一面。

企业和人一样,都有很多面。说一下它对外宣传的另一面,一句话:

是华为无耻,还是华为的员工无耻?

华为对外宣称一直以自主研发、坚持创新为核心,但隔三差五、持续不断地被人爆出抄袭,打脸不要太疼,但华为应该不会疼,因为脸皮太厚或者根本没脸。

随便举个例子:

云视频会议厂商小鱼易连是国内首家掌握云视频核心技术的厂商,而华为也有视频会议业务,不过最近两年开始发力云视频会议市场,毕竟这块是蓝海。

小鱼易连自成立以来的slogan一直是:“小鱼易连——让世界零距离”。

而在百度上华为云会议的slogan是“沟通协作零距离”。

刚开始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个巧合吧,然后点进了这个链接后大跌眼镜:

华为云会议官网截图小鱼易连官网截图

“零距离”一直是小鱼易连宣传推广的核心词汇,相信所有从事文案相关工作的人一眼就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鱼易连“让世界零距离”的slogan从诞生之初就没有变过,“沟通协作零距离”,这文案不就是高仿甚至像素级抄袭的小鱼易连的吗!

小鱼易连从2015年以中国唯一一家掌握云视频会议核心技术的厂身份商的进入这个领域。华为开始发力云视频会议市场,通过抄袭的方式,直接复制,还要脸吗?

华为营销活动被爆抄袭已经很多次、很多年了,我不相信市场人员看不到,这种影响品牌的事情,这种抄袭能够持续这么久,难道不是华为官方的纵容?这是否已经成为华为的传统?

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流氓吗?把责任推给别人,然后一副“我就抄了,我就用了,你能把我怎样?”的姿态。

人怕出名猪怕壮,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华为抄袭的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能说整个华为都抄袭,就说这个部门吧,市场部的事情当然不能怪搞研发的。

即使华为再想走高端路线,但价值观都不正,怎么走正路,也就能虎唬一唬那些不太懂行的人。一个价值观不正的公司还总是靠爱国营销宣传自己,好意思吗?有点“当婊子再立牌坊”的意思。

想起来了之前华为输油层、芯片门的欺骗用户的行为,再加上抄袭的传统,这家企业底线在哪里?“闪存门”被曝出后,华为终端及有关高管数次发声,但令人失望的是,华为空洞地表示重视用户体验,同时声称不同规格硬件混搭是业界通用做法。直到现在,华为并没有为P10手机出现的这种不确定性性能差异问题提供任何实质性解决方法。这种毫无诚意的拿腔作调不禁令华为品牌形象在众人眼中大跌眼镜。

苟且之事,不管你怎么洗地、删帖,总会有人记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