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现代主义是本世纪流行于欧美文坛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它语源于法语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

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大国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若干新奇的派别,例如绘画方面的抽象派,音乐中的反轩调主义,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诗歌中的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里的表现主义等等。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逐渐汇合而成有社会景物 现代主义思潮,或称现代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08
西方文学的现代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穆勒、边沁、费尔巴哈、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新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面对古典宗教神权的精神压抑,以“人性觉醒”为标志,高举反抗宗教神权大旗而形成的文化意识形态,它的矛头主要是反对宗教神权“上帝”,居然成功,使“上帝”偶像一夜之间轰然倒塌,造就了一个新的文化时代,使“现代科学”赢得的独立于“哲学”之外的统治地位,使“科学”和“哲学”分割开来,导致西方形成“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互对立的二分对立文化格局。
而后现代主义,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哲学思潮,面对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关于人性问题所涉及的“智慧的痛苦”、“人性的追问”、“后现代转向”、“哲学的终结”、“后马克思主义”等哲学和科学所涉及的现实问题所产生质疑和追问?从而使西方的人文意识形态进入一个自圆其说,自以为是,相互矛盾,各立山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迷茫、困惑和无奈的“魔圈”之中,难以自拔。使后现代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如同一片散沙,无法统一,其特点就是“怀疑一切”。详情请上网查阅“后现代主义”有关资料。李胜中201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