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全文的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原诗: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出自:唐 王维《山居秋暝》

扩展资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3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这首诗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鉴赏

《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秋山本就清朗,而况是雨后,而况是暮色渐浓,明月相照。世界从浮华与喧嚣中脱出,散发谈淡的光辉,显示它内蕴的宁静与纯洁。月光在松林中投下斑驳的形子,清泉在山石上流动,竹林中有浣女的嘻笑,荷塘里有渔舟在滑行。这一切,犹如流动的音符构成了恬静的乐曲。

王维是禅者,是诗人,是画家,他所描绘的世界,在一片虚静空明中现出梦幻般的美丽的光华,“王孙自可留”,栖居在这诗的意境。

一阵新雨过后,眼前洗去尘土的青山,仿佛是一幅大家妙笔绘成的丹青,鲜翠欲滴,却又幽深静立。让诗人忍不住要进到画里去。在月色下翠绿的山谷越发显得静幽,诗人伴着月色步入山中。夜幕慢慢的降临,一阵阵凉风迎面吹来,令人感到秋意的浓厚。

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忘却了山外俗世间的烦恼,忘却了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明亮的月光照映着郁郁的松林,时密时疏,清澈甘洌的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仿佛这天地是人们苦苦寻找的仙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2

这首诗是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之手,我们也知道,唐朝是一个盛行诗歌的时代,那个年代只要是有些学问的都喜欢吟诗作对,喜欢以文会友,那像唐朝的李白、白居易这些人物,其实都是朋友。那就这首诗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首诗我想说的就是虽然说诗很优秀,但是被广为流传的佳句确实很少,仅是我个人的言论,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下过雨的山谷,里面的空气显得格外的清新,以至于初秋的晚上天气显得特别的凉爽。天上惯的月亮的影子映照在茂盛的幽静的树林里,那一涓涓的溪水在山上缓缓的流淌。少女们在竹林里面浣洗衣服也回到家了,莲花轻轻摇曳是因为上游有人们在泛舟游湖。春天的景色真的很美,虽然是已经过去了,但是就算是这样眼前的秋季也是组意思叫人们值得留恋的。

这首诗描述的是下过秋雨过后的山谷里面所看到的景象,有淳朴的人们和旖旎风光。其实王维是很擅长写这种山水诗的。这也表现了王维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于那种隐居于山里生活的满足之情。

全诗就是描述的秋凉的含义,以及山间大大小小的喧嚣声音,还有渔民穿过荷花所给的动态场景。完美和谐的融合在了一起。给人们一种新鲜的感受。虽说是一首秀丽的山水诗,但是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首抒情的乐曲。这也是王维的另一个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压力确实很大,确实很希望像王维一样,有这种无拘无束并且环境优美的生活着。可是现实不允许,我们还是好好的活出自我吧。

第3个回答  2020-11-28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这首诗是非常标准的五言律诗,同时也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写得确实太美了。

什么叫律诗呢?简单来说,就是规矩比较严格的一种诗,通常有八句。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就叫七言律诗。

律诗经常要使用对偶手法,句子是一对一对地出现,就像新郎新娘成双成对,还像我们过年时贴春联,有上联,也有下联。律诗的一二句叫第一联,又叫首联,“首”就是人的脑袋;三四句叫第二联,又叫颔联,“颔”就是人的下巴;五六句叫第三联,又叫颈联,“颈”就是脖子;七八句叫第四联,又叫尾联、末联。你看,古人用人体的不同部位,来比拟律诗的不同部分。

律诗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一定要有比较严格的对偶关系。而第一联和第四联,可以宽松一些,可对偶,也可不对偶。什么是对偶?前文讲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时候讲过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看。请大家分析一下杜甫《春夜喜雨》《登高》

等作品,看看它们的第二联和第三联是不是对偶关系呢?

接下来我们回到《山居秋暝》。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画,“暝”就是傍晚、黄昏,题目里提示了几个非常美的元素,“山居”“秋”“暝”。在哪“山居”呢?王维在长安郊外辋川这个山谷里面,有小别墅、小庄园,他的朋友也会在附近搭一些房子。他们在这里安居、坐禅、养生、喝茶,过一过亲近自然的生活。今天这幅“山居秋暝图”,都包含了哪些风景呢?

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是王维常用的词汇。“空”表示非常安静,没有人。《鹿柴》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也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都是描写“空山”的寂静无人。没人来,那王维在这里干什么呢?当然是在“山居”。王维写“空山”,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去写的。只有“山居”之人,才能感受“空山”。

“空山新雨后”,“新雨后”是一个伏笔,意思是刚刚下了雨。如果是个大晴天,这首诗就不会这么写;如果是阴雨连绵的一天,他估计都懒得写了。恰恰是刚刚下了雨,到傍晚的时候天气放晴了,于是王维写了这首诗。他接着又说“天气晚来秋”,点明了季节。注意,此时的秋不是深秋,应该是初秋。刚刚下了雨,傍晚比较清凉,感受到了一丝秋意,所以叫“天气晚来秋”。

开头十个字之中,既写到了“山居”(即“空山”),也写了“秋”,也写了“暝”(即“晚来”)。诗人把题目里的几个元素都说到了,仿佛展开了画纸,设定了底色,划定了构图,接下来就要仔细安排、精心勾勒了。

黄昏之后,太阳落下,月亮升起,于是出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画面。刚下了雨,傍晚放晴了,没有任何云雾遮挡,月亮出来就非常明亮。“明月”呼应着第二句的“晚来”,而“清泉”则呼应着第一句的“新雨”。雨水在山中蓄积,顺着山势往下流,在石头上形成了清泉。大家注意两个动词,“照”和“流”。一个“照”字,突出明月的亮度;一个“流”字,突出了水流的动感。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王维不想离开他的辋川谷,我们也不想离开王维的山水画卷。

这两句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明月照松间”,这样才顺口,对不对?明月照耀在松林间。现在诗人把“照”字放到后面去了。为什么要这么做?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意的往往是开头和结尾。诗人不把“照”字放在句子中间,而是放在最后,显然他想对这个字进行强调,希望读者关注它。“明月”在哪里?在“松间”。在干什么?在“照”!整个松林都被月光照满了,可见多么亮!

同样道理,“清泉石上流”,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清泉流石上”。诗人把“流”字放在最后,也是想强调泉水源源不断、尽情流淌的样子。所以,“流”字既是视觉所见,其实也是听觉所闻。我们可以想一想,月光很明亮,诗人有可能看见清泉流淌,同时也可以听见流水潺潺的声音。刚下过一场雨,泉水的水量肯定比较充足,声音会很悦耳。

再看颈联两句,做了一个转折。颔联两句是单纯写景,写雨后月夜的景色,颈联两句则转而写人物的活动,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些活动富有江南色彩、江南情调。尤其“莲动下渔舟”,是最常见的江南生活画面。汉乐府《江南》里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时候去采莲呢?就是夏末秋初的时候。

问题是,王维明明写的是长安附近的景色啊!我们如果现在去陕西西安的郊区,应该是很难看到江南景色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现在的气候跟唐朝时不一样。有一位大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他认为,隋唐时期中国的气候特别暖和。有几年冬天,长安都不下雪,不结冰,甚至南方的柑橘也可以种在长安。大家想想,橘子这种植物,“江南为橘,江北为枳”,过了长江就长不好了。但是这个时期,居然能在长安种柑橘,可见气候非常温暖。王维恰恰就生活在这个时期。当时终南山周围的一些山谷,真是有江南景色。这些女子“采莲南塘秋”的时候,唱唱歌,跳跳舞,俨然一派江南女子的气质!

第4个回答  2019-11-20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