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

如题所述

一种理论或价值体系要为人们所认同接受,除了理论本身的内在品质外,离不开对它的宣传教育引导。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做到:
(一)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一要对国外主流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以批判的态度,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吸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比如通过借鉴美国、日本、韩国将这些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渗透融入到大片、动画片、电视剧中的做法,通过多样化的题材体裁、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戏剧、电影、图书等文化产品中,讴歌劳动生活中的真、善、美,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群众,激发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在享受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二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进行研究,努力挖掘和积极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要对当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研究,着力分析这些思潮的理论主张、政治观点、所反映的利益关系以及发展态势等,积极吸收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内容。通过综合分析,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增强其引领社会思潮的力量。
(二)建设和完善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一要建好、用好基地,以点带面,全面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拥有的深厚群众基础及意识形态调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用先进榜样激励和引导人们向善、向真、向美,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帮助人们从较低层次的价值观念向高层次转化,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特别重视的是,高校和网络将是新时期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基地,也将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对社会具有强大理论辐射力。因此,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意义重大。而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在多元文化冲击和渗透下,抢占网络的思想阵地也更具有紧迫性和战略性。要大力支持新兴的网络媒体,通过开通网上论坛、博客、播客等途径,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舆论,努力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二要创新传播方法。要采用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教于情、寓教于乐,把理论宣传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际相结合,要用普通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宣教。不能只说与老百姓生活不直接相关的事情,要联系老百姓实际收入的增加和现实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宣讲,用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影响人、教育人。拉近理论同群众的距离,使群众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教化。三要优化传播环境。应当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宽松氛围,使各种文化形式各展所长,共同发展,减少思想冲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样中树主导、在竞争中显优势,增进社会认同。
(三)突出重点群体,实施分层教育。应着力抓好党员领导干部、教师、青年学生、公众人物等社会群体。抓住这些重点群体,就抓住了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范围的关键。要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需求,区别教育引导方式,努力体现层次性:对党员干部要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有可靠的思想基础;对青少年,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选择,根据青少年的接受特点和认识规律,引导青少年在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教育,使其对爱国主义和基本道德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同;对教师、公众人物应重点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政策规章对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作用,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体现到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体现到各级党的组织生活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党员干部考察使用的重要标准,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感受责任、领悟崇高。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范围,党员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二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于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化为家庭道德规范、社区道德规范、行业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道德规范等,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促进社会成员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修身立德、为人处事、建功立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三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论教育、道德教育、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校教育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并且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反映社会主义和谐观、荣辱观,伸张社会正义,树立文明新风,折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在自身体验中逐步接受核心价值观。四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大众文化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千方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活动等大众文化中,使其成为人们价值评价标准和原则,成为思想和行为评价的尺度和规范,使干部群众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美与丑,内化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判断,在各种场合中,做出相应的思想选择和行为选择。五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礼仪活动之中。文明礼仪活动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继续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人团入队仪式等,昭示荣辱观,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庆典活动,强化人们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同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内心深处。
(五)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必须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研究人民群众的心理需要、情感动机、思想意识等联系起来。摸准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握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回答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他们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荣辱观的认知认同。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困难,多做团结鼓劲、增进和谐的工作,多做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让群众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受益者。
(六)以机制建设强力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一是确立政策法规保障机制。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核心价值的基本精神加以规约和体现,以保持核心价值理念在社会运行中的至上性,并借助法律的强制力得以推广和普及。二是确立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对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大力褒奖;对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要给予谴责并对行为主体给予相应的惩罚,真正做到价值选择和利益回报的统一,从而激发人们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发挥其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主观能动性,在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建立社会联动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合力推进,才能达成广泛的社会认同。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工作联动制度,以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率作用,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作用,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作用,发挥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民众自治组织的辅助作用。汇聚社会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才能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认同程度达到最大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