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化学灾害中救援及个人防护能力

如题所述

如何提升化学灾害中救援及个人防护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危化品种类不断增加。相当数量的化学危险品从港口接卸、贮存和运输中转,因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各类火灾和突发灾害事故日趋增多,事故性质和处置方法日趋复杂,特别是一些化学事故引起的火灾,危害大,伤亡多,使消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日益艰巨的灭火救援任务,消防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技战术训练不断提高灭火救援的实战水平。然而,当前消防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弊端,影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危化品消防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化学危险品事故抢险救援能力和个人自身防护,十分重要。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和
火灾的特点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具有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一是很多危化品只要吸入少量就会中毒,救治不及时,会导致死亡,如氯气、含磷农药等;二是由于不少有毒化学品在常温下易于扩散,且随风飘移,能造成大面积地域空气污染;三是具有火灾危险特性,包括蒸发性、高度易燃易爆性、流动性、受热膨胀性、带电性、易氧化性、毒害性、腐蚀性等,一旦泄漏或发生火灾将产生很大危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生产设备破坏、附近坏境严重污染等恶性后果。
二、处置化学灾害中所暴露的问题
(一)消防官兵的基本业务理论水平不高,特别是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掌握不够。
在处置化学品事故中不了解化学品的物化性质就大胆处置,从而引起消防员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发生。
(二)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对防护器使用条件不了解。
有些消防官兵在处置化学品事故中,不管化学品的浓度、毒性、腐蚀性大小、危害程度、任务要求和环境因素等条件,就使用同种防护器具或不分防护等级,从而导致使用防护器具防护效果不好甚至起反作用导致人员的中毒甚至伤亡。
(三)灭火救援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基层消防队一般都注重战士的业务、体能训练,对于在处置危险品事故中的防护训练和理论教育则很少涉及或基本不重视。 当今许多化学危险品火灾扑救的失败,是由于火灾扑救策略不健全、不普及,基层指挥员对相关化学物质的扑救方法掌握不够造成的。化学危险品数量繁多,性质各不相同,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方法对策也不同,稍有失误,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如果是业务不精的指挥员碰上了大的化学灾害事故,情况是可想而知的。例如,对于金属锂、钠、钾这些常见的化学物质,指挥员知道要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来灭火;而对于像氢化钠、乙基二氯硅烷、五硫化二磷这些不常见的遇湿燃烧的物质,难免会出现直接用水枪灭火,导致更大事故的发生。
此外,化学灾害事故中的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许多具有燃烧爆炸危险,因此具有比较深厚的化学功底是处置这类事故的基本要求。另外,装备的科技含量较高,甚至有些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很难驾驭这些高科技装备,所以提高战士的科学文化是基础工作。
三、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开展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专业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必要的防护训练和理论教育。训练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明确可能遇到的危险类型,说明可能产生的伤害和不采取防护措施可能发生的后果;
2.研究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的类型和选用的依据及方法;
3.研究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的使用和实际操作,以保证不同种类呼吸器的有效使用,防护服的可靠防护;
4.强化野外科目训练和应急救援作业演练;
5.定期研讨以往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的收获和教训;
6.学会选配防护面具、检查气密性,正确配戴方法等;
7.学会使用各种便携式个人监测器材,包括可燃性气体检测仪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等。
不仅要组织广大官兵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学习化学危险物品分类及危险特性,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还要重点对各级指挥员就石油化工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素质,提高灾害事故灭火救援工作的科技含量,培养一支科技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指挥员队伍,不仅可以完成灭火救援工作,保障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在一些新技术的帮助下,灭火救援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二)熟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防护器材防护等级的使用分类。
通常,用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防护器材按用途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呼吸道防护器材,另一类是皮肤防护器材。这些器材在设计、使用权限、防护性能方面各不相同,只有在熟悉和掌握这些器材的性能和特点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达到防护的目的。
(三)应重视环境及生理方面因素。
1.人员中暑虚脱:穿着防护器材正常散热受到抑制(尤其是隔绝式防护服),在进行中等体力劳动时,会出现中暑虚脱,气温愈高这种现象出现得愈早、愈多。
2.人员疲劳:穿戴全身防护器材和任何等级防护的人员,因面具的呼吸阻力、体力消耗和太阳暴晒、现场温度而引起体温升高,以及心理、生理的抑郁和受力状况会出现疲惫。
3.感觉:需完全使用感官或有关机能(如手脚灵活、目光敏锐或音响联络等)的人员着全身防护器材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作业效率。
4.自身需要:人员不能无限期处于全身防护状态,需饮食、饮水、大小便等。因此,消防指挥人员应视情况灵活地采取适当的防护等级,以保护参加救援人员的安全。
四、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详细预案

只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预案,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才能有效地处置化学事故。消防队应在辖区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并掌握:

1.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单位的名称、地址、规模,生产(储存、使用)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危险特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危险源位置、数量,可引起爆炸、燃烧的因素等;
2.化学危险源单位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的类型及危险程度,这些单位自有的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性能状况,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性能状况,专(兼)职抢险救援队伍力量情况,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职责分工情况等;
3.化学危险源单位内及其附近地理环境情况,如单位内部布局、与周围单位、居民住宅的间距、人口密度、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及其可能受污染的情况)等;
4.突发性化学事故发生后,在最大事故危及的范围内需要重点保卫的目标及其实施保卫的方法;
5.具有救援能力的单位,如环保监测、防疫、医疗救护、运输、气象、防化力量、化学危险物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的分布情况,以及通告联络方式,集结方法、地点等;
6.危险目标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在深入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本地区化工单位的化学事故潜在的危险度进行评估,进而确定重点救援目标。再对重点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程度及危害进行预测分析,为制定预案提供依据。
此外,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应包括救援的组织领导、力量组成及其人员分工,事故的报警和响应程序、方法,现场救援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救援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现场保障的内容和方法,信号、记号及各专业队伍的行动规定等,以及平时救援准备工作的内容、要求等。预案制定后应适时组织分散和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预案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还需注意的是,化学危险物品成千上万种,就具体的某一支消防队来说,参与处置化学事故的机会不是很多,作为一名消防指挥员.也不可能将每一种化学危险物品的有关情况都记在脑子里。所以,在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应建立有关化学危险物品及化学事故处置预案的数据库。其中涵盖领导专家信息、设备类信息、预案类信息、常识类信息,在现场指挥车上应装设计算机,并有包括有关化学危险物品情况及化学事故处置方法的软件,以供现场提取和使用。
五、火灾扑救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石油化工企业灾害事故中时常伴有有毒气体的泄漏或释放,而有毒气体绝大多数为可燃气体,一旦着火其毒性大大减弱,如果燃烧充分基本上达到无毒状态。因此,有毒气体火灾燃烧最猛烈的阶段,就是有毒气体最少最弱的阶段。火灾初期阶段和熄灭阶段是预防中毒的重要阶段。特别时火灾熄灭阶段,往往由于扑救人员来火场后极度兴奋或粗心大意,未采取必要的人身防护措施,造成人体中毒。例如某化工厂制苯车间火灾扑救过程中,在大火被扑灭时,由于苯不能完全燃烧,消防人员未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造成6人轻度中毒。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火灾扑救时,千万不要图灵便怕笨重,不佩戴呼吸器,那是相当危险的。根据现场千变万化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眼观、鼻嗅、仪表检测、预案规定、知情人通报等方法,决定是否佩戴呼吸器。在没有呼吸器材灭火时,要抢占上风口或侧风口灭火,尽可能不在下风口灭火。如果要在下风口处灭火时,要采取轮换上阵的方法,减少在下风口有毒区域操作时间。要采取简易防毒口罩、用喷雾水掩护、加强通风排风等措施,降低中毒程度,同时还要考虑用带架水枪、水泡等代替人工持枪灭火,减少人员处在有毒区域的时间等措施。

2.在火灾扑救中,发现有人中毒或窒息,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以防贻误时机发生不幸,遇有人呕吐、眩晕时要将其护送到空气新鲜的安全地点,严重者送医院治疗。如遇窒息、昏迷等中毒者,要坚持就地立即抢救的原则。首先迅速检查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有异物迅速清除,之后立即给患者带上苏生器,或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按摩等抢救办法,千万不能盲目地送医院,以免贻误时机造成不幸。火灾未完全熄灭,人员撤出火场后要尽快脱掉被污染的衣服、鞋子等,防止慢性中毒。在有毒区域灭火且未佩戴呼吸器者,应进行体检,避免潜伏性中毒。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jyzb.com.cn/jiuyuankepu/307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