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镇的旅游景观

如题所述

从峨眉山市区乘公共汽车出南门一个小时,便到了峨眉山市边远的山区集镇——龙池镇。龙池镇是峨眉山市南部龙池、大为、龙门3个镇(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龙池区全是大山,是峨眉山的背山。龙池镇距峨眉山的直线距离仅几十公里。龙池湖紧靠龙池镇南,海拔800多米,湖水从镇西街口的扁担桥下涌出,在深崖陡谷中奔泻而下,注入万河。

龙池湖的形成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龙池湖是一座山。上山有座庙叫中山寺。中山寺香火兴旺,有一百多个和尚。主持庙事的大和尚叫慧理。一天晚上,慧理做了个梦。一个翩翩而至的青衣居士对他说:“我是你的邻居,明天辰时我要走了。请你不要放鸡。切记切记!”老和尚一觉醒来后忙吩咐小和尚关好鸡笼。谁知小和尚早已把鸡放了。辰时,大殿的香案下泥土松动,一条筷头大的蛐蟮(蚯蚓)从地里爬出,向庙外爬去。爬到庙门,被觅食的公鸡看见,猛扑上去就是一嘴。蛐蟮疼痛,就地一滚,长大似黄鳝;鸡公又是一嘴,黄鳝又是一滚,长大似青蛇;如此三滚两滚,蛐蟮变着一条青龙。寺庙平地起水,渐渐下沉。山也渐渐陷沉,成为一座大湖。青龙顺水势,出万河,经高桥,过青龙、九里,顺江而下,入了大海。这就是龙池湖的来历。
根据这一传说,龙池湖是在佛教传入峨眉后才形成的。据《峨眉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载,“峨眉县······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类聚居生息。······春秋中期(公元前670—570年)峨眉就已成为杜宇氏族的重要领地。如从这时算起,峨眉至少有2600多年的人类发展史。峨眉建县,始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迄今已有1392年。”县志又载,佛教传入峨眉山,或在东汉,或在晋代。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慧持和尚入蜀,第二年上峨眉山,并在今万年寺附近建庵,取名普贤寺。是为山上第一座比较正规的寺庙。据此推算,据今1611年。查峨眉县和峨眉山的历史资料,尚无龙池建寺庙的任何记载,更不要说有规模宏大的寺庙记载。上述种种史料说明,“沉庙成湖”说尚无有力证据。《峨眉文史》第三期有一篇何志愚的文章《峨眉部分地名漫谈》,对“龙池”有以下描述:“《峨眉县志》谓‘县西南六十里······一峰秀削,类江南燕子矶,嘉定乌尤山!’,又云:‘池水深黝叵测,相传下有龙居,每开霁,则霞光上昱,隐见大金鲤四尾及水兽龙马等游戏其间。池多鱼,土人网罟为利,唯舟楫不敢近湖心,近则波涛骤涌,风雨交作。多凫燕之属,见人不惊。’”何先生引述的《峨眉县志》当然是峨眉县解放前的旧县志,著于何年代,何先生未注明。此段描述,未提及“沉庙成湖”之说,而言“下有龙居”。这似乎又从一个侧面否定了“沉庙成湖”说的真实性。但从另一方面却可表明,姑且不言“下有龙居”,湖中和水上动物很多,却是可以肯定的。 龙池峡由喀什特地貌构成,龙池峡的形成如同峨眉山其他山谷一样,也是由于地质板块运动形成的,所以山间的地质层完全裸露出来,向世人展示他的沧桑历史。奇特的象形怪石无处不见。“海贝行愿”,鲤鱼听涛,螃蟹搬家等造型别致的奇形怪石,活灵活现,伴随着相关传说让人浮想联翩。
峡谷内灌木丛生、枝繁叶茂、绿草茵茵、山峰耸立、悬崖峭壁。四条沟壑狭长幽深,两山夹一水,站在不同的角度领阅“一线天”更别有一番韵味。幽深的沟谷、凉爽的清风、原始的生态构成美丽的峡谷风光。蜿蜒的小溪、潺潺的流水,给风景区注入了勃勃生机,20米落差的翡翠瀑布,清澈透底的涓涓清泉给幽幽峡谷营造了一个天然的清凉世界。 为峡谷内最为幽深的一个溶洞,进入洞口后,沿着一个下陷的漏斗状小洞爬进去,再匍匐钻过一段低矮的溪流小洞,就来到一个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大厅,这里既有石柱、石笋、石塔;又有石花、石幔、石钟乳,更为神奇的是一个天作地和的“油煎荷包蛋”,蛋黄、蛋清十分逼真,令人叫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