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挂窑皮需注意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影响回转窑挂窑皮的因素有: 生料化学成分、烧成温度与火焰形状、喂料与窑速、挂“窑皮”时喷煤管的位置。具体分析如下:
1、生料化学成分
由于挂“窑皮”是液相凝固到窑衬表面的过程,因此液相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窑皮”的形成,而生料化学成分又直接影响液相量,目前都主张挂回转窑“窑皮”时生料成分与正常生产时成分相同。
2、烧成温度与火焰形状
温度低液相形成少不利于挂“窑皮”,温度过高液相在衬料表面凝固不起来,“窑皮”也挂不上。一般控制在正常生产时温度,掌握熟料结粒细小而均匀,不烧大块或燃流,严禁出生料或停烧,升重控制在正常指标之内。而且要保持烧成温度稳定,火焰形状完整、顺畅,不出现局部高温,不允许有短焰急烧现象。
3、喂料与窑速
药师“窑皮”挂的坚固、平整、均匀,稳定热工制度是先决条件。为使热工制度稳定,需要控制喂料量是正常喂料量的50%-70%,窑速也相应减低到正常窑速的70%-90%,使物料预烧稳定,烧成温度也容易掌握,如果喂料过多或窑速过快,窑内温度极不易控制稳定,所挂窑皮不平整,不够牢固。窑速稳定使液相量固化的时间稳定,因此粘挂回转窑“窑皮”厚薄一致。
4、挂“窑皮”时喷煤管的位置
为使“窑皮”由回转窑窑前逐步向窑内推进,开始时应将煤管靠近窑头,同时适当偏料,使火焰不拉得过长,防止“窑皮”挂的过远,或前面薄而后面后,以及前面“窑皮”尚未挂好,后面已形成节圈等不良情况,用移动喷煤管的方法来控制挂“窑皮”的长度和位置、“窑皮”挂好之后根据火焰情况,再逐步将喷煤管伸到满足正常生产时的火焰位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0
回转窑挂窑皮需注意的四大因素回转窑的窑皮是由熟料或粉尘自液相或半液相变成固体形成的。挂好窑皮是延长烧成带火砖寿命,提高回转窑运转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掌握火候,待生料到达烧成带时及时调整燃料量和窑速,确保稳定的烧成带温度,窑速与喂料量相适应,使粘挂的窑皮厚薄一致,平整,均匀,坚固,那么回转窑挂皮中要注意那几个方面因素。1 、生料化学成分; 所谓挂窑皮就是液相凝固到耐火砖表面的过程。因此熟料烧成液相量的多少液相粘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窑皮的形成,而生料化学成分直接影响液相量及其粘度。以前湿法窑,人们主张挂窑皮期间的生料硅酸率适当偏低一些,而饱和比适当偏高一些。但对于预分解窑,目前窑头都使用三风道或四风道燃烧器,回转窑正常运行时,一次风量少,二次风温度又很高。因此煤粉燃烧速度、火焰温度远高于湿法窑。如果降低硅酸率,液相量相应增加,物料容易烧流,挂上的窑皮不吃火容易脱落。所以一般都主张挂窑皮的生料应与正常生料成分相同为好。2、烧成温度和火焰控制; 挂好烧成带窑皮的主要因素除有一定的液相量和液相粘度以外,还要有适当的温度,气流、物料和耐火砖之间要有一定的温差。一般应控制在正常生产时的烧成温度。掌握熟料结粒细小而均齐,不烧大块更不能烧流,严禁跑生料。升重控制在正常生产指标内。要保持烧成温度稳定、窑速稳定、火焰形状完整、顺畅。这样挂出的窑皮厚薄一致、平整、均匀、坚固。3、喂料量和窑速; 为了使窑皮挂得坚固、均匀、平整,稳定窑内热工制度是先决条件。挂窑皮期间,稳定的喂料量和稳定的窑速是至关重要的。喂料量过多或窑速过快,窑内温度就不容易控制,粘挂的窑皮就不平整,不坚固。所以新窑第一次挂窑皮起始喂料量和窑速最好能控制设计产量的35%左右。挂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视窑皮粘挂情况逐渐缓慢增加。4、挂窑皮期间的喷嘴位置; 一般情况下,喷嘴位置应尽量靠前(往外拉)一点,同时偏料,火焰宜短不宜长。这样高温区较集中,高温点靠前,使窑皮由窑前逐渐往窑内推进。随着生喂料量的逐渐增加,喷嘴要相应往窑内移动。待窑产量增加到正常情况,喷嘴也随之移到正常生产的位置。挂窑皮期间切忌火焰太长,否则高温区不集中,窑皮挂得远或前薄后厚,甚至出现前面窑皮尚未挂好,后面已经形成结圈等不利情况。挂窑皮操作是个技术活,需要专业的操作,因此,用户对于工人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在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再进行操作,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