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 [yù shí jù fén]
【成语解释】俱:全,都;焚:烧。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成语出处】出处《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汉.孔安国传云:山脊曰冈,崐山出玉。玉石俱焚,言火逸而害玉。逸,过也。天王之吏,为过恶之德,其伤害天下甚於火之害玉,猛火烈矣,又烈於火。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婪无厌,虽锱铢必较。”
【造句】这么一场大火使这几座大楼~。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同归于尽、休戚与共、风雨同舟
【反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休戚与共 [xiū qī yǔ gòng]
【成语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相同。
【造句】: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出处】:《晋书·王导传》 :“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唇亡齿寒
【反义词】不共戴天、无关痛痒、漠不相关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为了不让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国内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别的国家去当官。其中一个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国的单襄公身边做家臣。
姬周是个十分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他身在国外,却处处把国家的大事小事牵挂在心头,凡是遇到晋国人,他总要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听到好消息,他会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听到坏消息,他就双眉紧锁,忧心忡忡。
单襄公看在眼里,钦佩在心头,他嘱咐身边的人说:“姬周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将来一定能成大气候!”
果然,不久晋国大乱,晋厉公被杀,姬周立即被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悼公。那年,他才1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