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子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如题所述

清朝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各等级名字如下:

1、第一级:和硕亲王

2、第二级:多罗郡王

3、第三级:多罗贝勒

4、第四级:固山贝子

5、第五级:镇国公

6、第六级:辅国公

7、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8、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9、第九级:镇国将军

10、第十级:辅国将军

11、第十一级:奉国将军

12、第十二级: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规定:亲王的一个儿子封为亲王,其余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一个儿子封为郡王,其余儿子子封为贝勒。贝勒之子封为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扩展资料

清朝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

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

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宗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2

古代皇帝子女非常多,清朝时期那么多公主,她们怎么划分等级?

第2个回答  2017-01-24
称号才是最重要,最能体现阿哥身份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一般都是世袭者。
2、多罗郡王:简称郡王,清朝宗室的第二等爵,皇子、宗室子,一般都是承嗣者。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所以,封号才是最能体现身份的。
例如康熙长子,虽占着皇长子身份,不得康熙喜爱,仅仅得了个固山贝子的封号。
例如康熙十阿哥,因九子夺嫡被雍正削爵幽禁,虽在乾隆朝被释放,也只是个辅国公称号。
例如康熙十三阿哥胤祥,因为很受雍正信任和重用,在雍正朝被封为怡亲王,是宗室的第一等爵。
而康熙十四阿哥胤祯,虽也因九子夺嫡之争被雍正削爵幽禁,但是在乾隆朝也被封为恂勤郡王,为第二等级。
例如乾隆五阿哥永琪,深受乾隆喜爱,被封为荣亲王。
例如乾隆十二阿哥永璂,虽是皇后所生,是乾隆嫡子。本应身份尊贵。但是因为乾隆和皇后乌拉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的南巡闹翻,连累十二阿哥也不受乾隆待见,在乾隆时期没有得到任何封号,本是皇后嫡子的出身,反而成为兄弟间身份最低的那个,直到嘉庆朝才被封为多罗贝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20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另外关于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