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找优势矿与找劣势矿的矛盾关系

如题所述

找优势矿与找劣势矿也是找矿哲学的一对范畴。扬长补短,发挥优势,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之一。对于矿产勘查工作来说,从各个地区已知的资源特点出发,部署普查找矿工作,以发挥其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是必要的,也是可以收到较好找矿效果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一定力量从事优势矿产普查找矿的同时,还应以适当力量去寻找劣势矿产,把发挥优势与综合找矿结合起来。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现已认识到的资源优势不一定反映了优势资源的全貌

因为对一个地区资源优势全貌的认识往往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只有对该区资源概貌有更全面和更清楚的了解之后才能真正明确该地区的资源优势所在。如对江西矿产资源优势全貌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以盛产黑钨矿而驰名中外。20世纪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前期,铜矿床中“五朵金花”(德兴铜矿、永平铜矿、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和东乡铜矿)的发现与勘探的成功,使铜矿又跃入优势资源之列。60年代中后期,随着赣东北、赣中地区几个大型铌钽矿的相继发现和勘探成功,使铌钽矿成为江西优势矿产之一。70年代,又发现轻重稀土,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而,形成江西目前以钨、铜、稀有矿产、稀土矿产为优势的资源特点。进入80年代之后,由于加强了非金属矿地质工作,在非金属矿找矿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如果以往30年的矿产勘查工作只局限于找优势矿产,只发挥钨矿这一资源优势,而不注意综合普查,不注意当时正处于劣势的矿产,不兼顾其他矿产的找矿工作,则在江西就不可能出现今天这样矿种较多、配套情况较好的资源形势。

2.优势是比较而言,是从总体而言的

一种矿产,即使是该地区的真正优势,也不都是可以无限制加以发挥的。因为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矿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发展趋势来确定对优势资源“扬长”的程度,才能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因此要根据需要与可能来考虑确定某些相对优势矿产及一般矿产和某些短缺矿产的找矿工作方针。

有些地区的优势矿产,如山西、内蒙古等地的煤,江西的铜,都是当地的优势资源,但由于已探明的储量还远不能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所以还须继续发挥其优势。

有些矿产,在某一个地区可能属优势矿产,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并无举足轻重的意义。有些矿产即使在全国具有真正的优势,如南岭地区的钨矿、河南的钼矿、江西的稀土,由于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毕竟有一定的限度,其数量也不是很大,若将过多的力量投入这一方面,近期内又用不上;而另一方面又有一些更为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矿产没有足够力量去寻找,这就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因此,对于这些优势矿产,只能以一定力量持之以恒地查明这些资源的远景,同时为老矿山的接替,准备后备基地,而不能投入过多的力量去发挥这种优势。

3.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处理好找优势矿与劣势矿的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从江西实际出发,压缩了某些成矿地质条件不太理想的矿产勘查工作,加强了钨、铜等优势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突出地表现在钨矿找矿方面有一系列新的突破。但在调整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新的问题,即一讲发挥优势,各个有关地质队都以较多力量去找钨矿,而从国内外需要和各矿种间投入力量的比例来看,1979年和1980年两年全局从事钨矿勘查工作的力量显得过多,挤掉了其他矿种工作,影响了综合找矿。针对这种情况,1981年又作了一些新的调整,对于明显属于小型的钨矿,只做到初步普查为止,不再多做工作;对中型以上的钨矿,择优进行评价。这样,使钨矿在整个项目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从而腾出一些技术力量与投资来加强锡矿、贵金属、非金属的找矿工作。正因为这样做了,在锡、金、银、非金属等几方面矿产普查找矿中又取得了可喜的地质成果。

又如江西的煤,在整个江西资源中并不是优势,不属优势矿产,与北方山西、内蒙古、新疆相比,更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南方缺煤省区中,条件还算是稍好的省份之一。尽管江西勘探1吨煤的成本比北方要高几十倍,但在目前能源紧张、交通运输压力又大的情况下,依地质条件之可能,适当做些工作,以便就地取材,满足当地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还是必要的。特别是在赣南,矿山多,能源消耗量大,生产生活用煤均很不足,由于燃料短缺、薪材需要而大量砍伐森林,以致水土流失,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恶化,造成双重能源危机。为解决生产、生活用煤,从赣北运来比在赣南就地开采小煤矿要贵很多。因此,在以钨矿、稀土为特长的赣南地区,在以主要力量投入找钨等矿产的同时,安排了适当力量在成煤条件较好的地段,开展了找煤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也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