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地位

如题所述

汉朝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体现在铁农具、牛耕等工具的大规模应用,水利工程的兴修和新型农具的出现,如翻车等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一算)。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廿钱。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恢复了农业生产,但经济势力让然略显不足,而商人地位低下。文景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改行贵粟政策,国家存粮进一步大涨,经济实力也因而爆棚,商人的地位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汉元帝时期,土地集中日益严重,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佃农。豪强庄园势力日益强大。东汉后期,这一现象更甚,地主庄园势力的膨胀,亦间接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汉朝时期,铁农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 。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区田法相继诞生 。国家注重兴修水利,尤以关中地区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国渠、六辅渠、白渠等。东汉时期,出现了翻车和渴乌等水利工具,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1
汉代种粟(小米)收为军粮,除了种粟还有其他各种,如稻,麦,豆,瓜,瓠,芋,五色黍(黄大米、梁等),元麦(青稞粯子)等
最主要的就是小米和水稻

汉一亩地得粟三到四石,换算成现今市亩一年收粟则在一亩三百市斤左右
不同年景种水稻则差别很大,按农书记载在好的年景时施用肥料的美田亩收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十石,若再加上用溲种施加磷钾肥最高产量一亩地可收过卅石(宋代记载为百石)
按薄田亩收十石计算,汉代一亩地可收水稻产量为现今市亩一亩约九百市斤
按中田收十三石计算,汉代一亩地可收水稻产量为现今市亩一亩接近一千二百市斤
按美田收十九石计算,汉代一亩地可收水稻产量为现今市亩一亩约一千七百市斤
美田十九石这个数据很接近现代实验田数据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