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哪一个恶人,用一句话就让武林大乱,结局却好?

如题所述

在武侠的世界中有个永恒的主题,即是那“正邪之争”,正所谓正邪不两立,武林中的各种纠纷多因立场不同而起,这一点在金庸笔下体现得尤为明显,甚至一些角色、门派早已经被打上了各种标签,以门派为例的话,那《笑傲江湖》之中的五岳剑派和少林、武当就是名门正派,而黑木崖日月神教则是邪派,但书中剧情却又将岳不群、左冷禅这些“正派”角色的皮都要扒开了,反倒是反派的任我行、向问天有几分光明磊落之感,以人为例就更简单了。

各部书中与主角站在对立面的人便理所当然的被划分为反派,但你看看那《天龙八部》之中的游坦之,他虽然是与萧峰为敌,但归根结底,他一家人因萧峰而死,他一个贵公子从此沦落为孤儿也的确是有几分可怜,再加上他真心待阿紫,可见其本性不坏,只怪造化弄人,而这“造化”其实就是金庸老先生手中的笔,所以一个角色是好是坏全由作者一笔定义,而一个角色的结局自然也是由作者来定。

似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们笃信的一句俗语,但说白了,这不过是人们对于因果报应的一种期许罢了,并不是所谓的“客观规律”,当然,在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作者都会去贯彻这一主题,毕竟没多少人愿意看“恶人逍遥法外”的故事,不是么?但金庸笔下却是有这么一位大恶人,他堪称金庸全书最坏,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他也是金庸全书最幸运的恶人了。

提起金庸笔下经典的恶人你会想到谁?事实上金庸已经尽力克制出现过于脸谱化的人物了,简言之,他笔下的角色往往具有多面性,比如好人也有阴暗面,恶人总能“回头是岸”,举个典型的例子,在《天龙八部》一书中登场的段延庆乃是四大恶人之首,他本是大理国太子,却被夺了皇位,还变得腿脚不便,因此而报复世人,可当他得知自己有段誉这么一个儿子之后他却选择放下仇恨,重新做人,对于他来说,没死已是不错的结局。

又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大恶人成昆,他可以说是金庸笔下最可恶的角色之一了,他甚至都没有像段延庆这般改过自新,最终是被弄瞎了之后关在少林寺内,所以他也并非本文的主角,要满足大奸大恶,又要不受制裁,金庸笔下真有这么个角色吗?答案还真有,不过不仔细读原著是发现不了他的。

话说《倚天屠龙记》中有句经典的江湖传言,即是那“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二十四个字,可以说全书的剧情也就是由这二十四字催动,江湖中人皆为得到这对刀剑而互相厮杀。

然而这对刀剑乃是由郭靖夫妇流传下来,原著提到:“灭绝师太又道:‘黄女侠在铸刀铸剑之前,和郭大侠两人穷一月心力,缮写了兵法和武功的精要,分别藏在刀剑之中。屠龙刀中藏的乃是兵法,此刀名为‘屠龙’,意为日后有人得到刀中兵书,当可驱除鞑子,杀了鞑子皇帝。倚天剑中藏的则是武学秘笈,其中最为宝贵的,乃是一部九阴真经,一部降龙十八掌掌法精义,盼望后人习得剑中武功,替天行道,为民除害。’”郭靖夫妇本意不是让世人争抢刀剑,但却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然而更添油加醋的乃是那二十四字传言,这话又是谁说的呢?

原著又借张三丰之口提到:“不是几百年,最多不过七八十年,当我年轻之时,就没听过这几句话。”这是殷梨亭问这传言流传了多久之后得到的回答,张三丰不说知道天下所有的事,但江湖中有这等大事他应该还是知道的,所以这二十四字也许并非由郭靖夫妇传下,而是另有人煽风点火。

原著中并未明确提到此人是谁,然而此人放出这等传言也就摆明是故意挑拨江湖中人去争抢刀剑,可见从张三丰八十年前听到这传言之时江湖就已经出现厮杀了,而连他都不知道这传言出自何人,可见放出这传言的人是根本没有被世人知晓的,这位造成武林大乱八十多年的大恶人自然也就没有得到制裁,否则这传言早就不攻自破。

至于金庸为何不明说此人是谁的原因也很简单,若是写得过于具体,势必要讲一讲八十年前的纷争,然而填上这个坑的话,传言不存在,世人不抢刀剑也就没有《倚天屠龙记》的正篇故事了,严格来说这是一个悖论,也难怪连张三丰也不知道这大恶人是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