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家长这么做就对了

如题所述

孩子动不动就打人?家长这么做就对了

孩子动不动就打·人,而且怎么说也听不进去;很多家长为此感到非常烦恼,甚至有的家长面对屡教不改的孩子,着急起来也会动手打骂孩子。这下可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打·人一家长教育一孩子不听一家长动手一孩子模仿一继续打·人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孩子天生有一种攻击的冲动,在婴儿期就已经具备。心理年龄是决定孩子的心态因素,往往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作为家长别急着教育,先弄清楚原因是什么?

性格因素:

孩子的性格本身比较敏·感、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遇到一点小事就容易愤怒,或者出现打·人等的攻击行为。

遇到挫折:

当孩子遇到生活中比较重大的改变和挫折:心情烦躁,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消JI的防御方式。不好的习惯当孩子打·人时,家长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遇到问题就打人的习惯。

没安·全感

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当有其他小朋友靠近的时候,会产生敌意,用打·人的方式保护自己。

模仿行为:

一方面来自家长的影响,一言不合就开打:另一方面来自电影电视剧,其中充斥着很多的武·力行为,孩子也会被潜移默化地被影响。而且,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属于 “攻击性行为”,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通常可以分成两类

工具式攻击性行为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利用打·人这种行为去表达内心的想法。

敌对式攻击性行为

以伤害某人为目标,产生的冲动、愤怒生气的行为;简单地说: 带着情绪,故意伤害他人。在弄清楚原因和行为后,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很关键的。

那么,家长需要怎么引导呢?

先安抚被打的小朋友,给孩子做个榜样孩子为了抢玩具,先动手打了其他小朋友这时家长应该主动过去,安抚被打的小朋友有没有哪里受伤?痛不痛之类的。并代替自己的孩子和对方道歉,表示打人是不对的。

家长的这个行为:一方面可以让被打的小朋友感受到心理安慰另一方面让自己的孩子知道刚刚的行为是错误的,为自己的行为感受到愧疚。发生打人事件之后,家长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做了一个正确的示范,比批评指责孩子有用的多。

2.把孩子带到安静的角落,进行沟通疏导把孩子带到安静的角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可以直接地指出孩子刚刚的行为是不对的不管前面发生了什么,先动手打·人就是不对的行为。兴如实地描述孩子给被打小朋友带来的伤害:我看到Ta的手臂都红了,你打得一定很用力,Ta一定很痛。激发孩子的共情力和同理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有代入感,从而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适当的"打闹",可以让孩子自己解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家长以不用插手,给孩子一个自行处理问题的空间,让孩子们自行解决。

总结:在孩子看来,“打”只是一种情绪上表达与发泄;不过,当孩子出现打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和制止,千万别让这种行为变成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