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预充时的液体选择

如题所述

快速预充时的液体选择如下:

一般情况下补液可采用口服(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衰等),插胃管鼻饲(如昏迷患者)。

而对重度失水,危重患者须采用静脉输液。原则上是缺什么补什么。

补液量:生理需要量+额外丢失量+继续丢失量。

生理需要量每日1500~2500ml。

额外丢失量包括:呕吐、腹泻、胃肠碱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高热皮肤散热出汗量等。

继续丢失量包括:脱水利尿剂使用后尿量、插胃管等体液引流量、抽取胸腹水量等。除了丢失水分还伴有电解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丢失。因此,补液不但要补充水分、电解质,还要注意补充丢失或消耗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补液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进食情况、大小便情况、呕吐、腹泻次数、体温高低、汗的多少,观察患者神志精神、皮肤湿润度及弹性、脉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幅度,结合水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浆渗透压等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的失水种类、失水程度、酸碱紊乱的性质和程度。

再结合患者年龄、健康情况做出补液成分、补液量和补液速度的补液计划。补液过程中,应量出而入。

严格记录24h出入水量、血压变化、心肺呼吸改变及电解质血气改变,必要时作中心静脉压测量来判断输液量是否充足或过量,判断速度是否过快,并及时调整。

一般情况下输入量=输出量。但对于心衰、肾衰、呼衰、脑衰、肝衰等患者的输入量应少于出水量。补液总量可在24~48h内补完。而对重度失水患者可在前6~8h补所需补液量的1/2。对于年轻心肺功能正常者输液量可大,补液速度可快,有时甚至1000ml/h。

而对老年人,心肺肾功能差的患者,输液量宜小,速度宜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