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历史介绍一下

如题所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

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它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

唐共传二十二帝,历国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

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

其盛时疆域东至安东府(今朝鲜平壤),西至安西府(今新疆库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今蒙古哈拉和林)。

安史乱后,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复。

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

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

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

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占长安。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受禅代隋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定都长安。

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镇压了各股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进而迫使其父李渊退位。

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数朝臣武将的拥护下即皇帝位,改年号贞观,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贞观二年,太宗命兵部尚书大将李靖讨伐突厥,大获全胜。

从此消除了西域各族对中原的威胁。

与此同时,太宗皇帝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加强君主专治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启用贤能人士,由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为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

在其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使大唐帝国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也成为后世向往的理想时代。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太宗驾崩。

唐高宗李治即位,年号永徽。

依然执行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故唐永徽年间仍有贞观遗风。

高宗于永徽六年(655年)立武则天为皇后。

在此之后武则天开始临政。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三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

后为武则天废,另立四子李旦,庙号睿宗。

天授元年九月,六十七岁的武则天宣告“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正式称帝,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将唐朝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曾亲撰《兆人本业记》农书,为唐代物质财富的积累创造了条件。

但持政末期,她宠信佞臣,深为大臣不满;神龙元年,由宰相张之等发动的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改元神龙。

从而结束了唯一女皇统治中国的历史。

中宗李显庸懦无能,致使皇后韦氏与安乐公主弄权,李旦之子李隆基击败了韦后集团而即皇帝位,改元开元,是为唐玄宗。

玄宗是唐代继李世民之后又一位开明国君。

开元年间,玄宗励精图治,重视官员的人选,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

他任用了有才干的姚崇、宋景做宰相,改革官制和兵制,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兴修水利,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至此,中国在世界同时代的国家中已成为鼎盛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政治腐败,奸臣当道,酿成了755 年开始的安史之乱。

自此,唐朝衰落下去。

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接着又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使唐朝政局更为混乱。

经济上均田制的破坏,使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民四处逃亡。

两税法的实行,亦未能根本解决严重的阶级矛盾。

876年,导致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

起义在884年失败,但唐王朝亦由此瓦解。

天佑元年(904),朱温迁唐都于洛阳。

至四年,朱温废哀帝,建立后梁,大唐灭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为辉煌的朝代,是中国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论者以为,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中国历史自战国时代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 *** ,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在西汉,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在明清。

在第二次 *** 中,尤其是唐朝前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活繁华似锦。

唐朝后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以后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

当时在政治上,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呈现一派升平景象,其成就超迈西汉「文景之治」。

唐玄宗统治时期,鼎盛局面达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坛上也出现了「盛唐气象」。

唐朝前期的人文艺术更是发展迅速。

诗、书、画各方面都有大量名家涌现。

其中包括“初唐四杰”、“田园山水派”的代表王维(699-759年);“边塞派”诗人岑参(715-770年)以及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707-762年)等等。

此外,还有今人熟知的“画圣”吴道子,李思训,大音乐家李龟年,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

唐朝的前朝由于没有内忧外患,其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自贞观至开元年间,唐朝的人口、土地和粮食产量都大大超过了前朝。

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也为之后大力发展手工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唐代手工业水平之高超,甚至可以与现代工艺相媲美。

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唐三彩”等唐代艺术品看来,便可窥之一二。

唐朝后期,由于北方的连年战乱,致使土地荒芜,人口稀少;而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方,逐渐成为唐朝的经济中心。

与北方不同的是,在南方经济中手工业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唐以后的手工业,是在前代的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造船、铸造、丝织业而言,在技术上都超越了初唐,并且随着手工业的进步与提高,使商业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长江中下游的新兴城市大多以商业为主,如洪州、苏州都是当时的商业贸易中心。

晚唐也出现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甫、白居易最为著名。

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三吏"、"三别"等作品是其中的代表作。

总体比较,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也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欧洲的封建强国主要有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但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唐朝。

东方重要的国家有印度和日本。

印度戒日王重新统一次大陆前后刚刚确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后次大陆随即分崩离析,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十二世纪末。

日本的「大化改新」虽然尽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却是具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性质。

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唐朝不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其次,唐代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中也居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社会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

但隋朝毕竟祚短,中华民族新的统一体的巩固和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形成和繁盛,就成了李唐王朝的历史任务。

有唐历时几三百年,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

因此,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复次,唐帝国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遂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 *** 和唐朝中国,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为突出。

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再次,唐朝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朝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当时社会变化的中心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文化环境,给传统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冲击,产生了许多新的因素,世家大族衰颓没落,一般地主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势力空前发展。

与此相应是各项制度不断的、全面的变革更新。

唐朝后期出现的很多萌芽状态的新事物,对此后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的变化,不仅是唐代赋税制度上的改革,而是中国古代税制由税丁到税产的滥觞。

宋代的「二税」、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都是唐代两税制的继续和发展。

中唐时期韩愈和李翱的哲学思想为宋明理学开了先河。

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第二次 *** 奠定了基础,写古文之风一直持续到「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前夕。

由此可见,从唐中叶开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间酝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变化,许多新事物都萌发产生于唐代。

在这个历史转折阶段,既有旧时代衰亡中的痛苦,也有新时代来临的曙光。

总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国际地位超迈往古,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唐朝后期的发展又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开了先河。

唐代确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1-17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并使藩镇势力大增,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皇帝成为军阀争夺的对象。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统治阶级以开放心态与博大胸襟兼容并纳外来文化,日本、南诏、新罗、渤海等国均遣使学习唐的制度、文化,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大交融局面。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