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大将的候选人有15人,最终只评10人

如题所述


1955年,授衔大将的候选人有15人,最终只评10人,落选的5人是谁?
1955年大授衔仪式上,我军10位高级将领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他们都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军中领袖,被授予此等荣耀更是当之无愧。
很多人不知道,当年的开国大将候选名单中,除了以上10人外,还有5人,同样是我军极为难得的将才,那么,这5位“落选”的将军又是谁呢,无缘开国大将军衔,背后又有着什么原因?
第一位,张宗逊。
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十大开国大将,张宗逊的资历的确能跟他们中的不少人相提并论。
就比如,红军时期,张宗逊任红军主力师师长时,黄克诚任政委再有,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任职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和粟裕、萧劲光等人也是同一级别的,甚至高于罗瑞卿、张云逸等人,他还曾是许光达的直接上级。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宗逊当年没有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是超出许多人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过,要说指挥作战方面,他的经验与阅历的确比前面提到的几位薄弱一些,很多时候,张宗逊负责都是后勤部门的工作,也或许是这一点,让他最终无缘大将军衔。
第二位,萧克。
与张宗逊一样,萧克当年的无缘大将也有些意外,要说他身为首批参加革命的我军领袖,还曾是聂荣臻的师长,带兵打仗各个方面都很突出,25岁任军长的他,是我军发展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还是红军当年最年轻的方面军指挥员。
要说萧克当年完全有着大好前程,可因为在张国焘的态度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也就导致后来的停滞发展,由此,他无缘开国大将的很大原因便是当年缺席抗战,导致战功这一块与其他开国大将没有可比性,如今看来,也是个不小的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萧克是我军当年出了名的才子,1988年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对于他而言也是人生的一大亮点。
第三位,王震。
作为萧克当年的老搭档、好帮手,在很多人看来,萧克“落选”,王震自然也会无缘开国大将军衔,事实并非如此。
当年,王震有着“王老虎”的称号,作战勇猛至极,也因此立下赫赫战功,他曾任职红六军团政委以及八路军359旅旅长,论资历、功绩不输于其他十位开国大将,相传,许光达将军还曾主动辞让大将军衔,之后还极力推荐过王震。
这样来看,张宗逊、萧克无缘开国大将还有一些原因存在,王震就实属有些“冤枉”了,不过,当年的军衔评定还要综合考量我军各个方面的因素,没能让王震入选开国大将或许还有着领袖们一些不为人知的苦衷,也或许,综合评定下来,王震的军功、资历还是略逊一筹。
第四位,宋任穷。
作为红军早期的主要干部之一,早在长征时期,宋任穷就任职中央纵队干部委政委,还曾率领军团干部掩护中央安全转移,抗战时期,宋任穷身为冀南地区的主要领导人,凭借一己之力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毫不夸张地说,宋任穷是我军当年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楷模,尤其善于提高军队凝聚力,与前面提到的王震一样,他的“落选”也或许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最大的可能或许是他的军功没有前面提到的数位将军那么耀眼。
第五位,周纯全。
说起周纯全将军,当年他的资历甚至超过了其他十位开国大将,能与开国元帅相提并论,源于此,不少人不但为他与开国大将军衔失之交臂感到遗憾,甚至觉得他应该被评为开国十大元帅。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又经历过长征的洗礼,还曾在张国焘的助推下增补为委员,级别一度在徐向前等人之上,抗战时期,他还曾担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长,之后的各个重要阶段,他也都是我军重要的领袖之一。
不过,就在1931年,周纯全曾奉张国焘的命令抓捕徐向前发妻程训宣,一度造成了冤案的发生,这一点也算是他革命生涯的一大缺憾。
解放战争之后,周纯全多半都在从事我军后勤保障工作,军功明显少了很多,这也是他为何“落选”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看来,1955年大授衔是我军发展历程中又一次大布局,尤其对于最重要的元帅、大将人员,都要经过中央领袖们的深思熟虑,还要权衡各方面的意见,不过,不管这些高级将领被授予了怎样的军衔,他们都是无怨无悔做着革命工作的那群“最可爱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