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时期,“虚伪无能”的刘备为啥会有很多能人追随?

如题所述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刘备那么“虚伪”,怎么还会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依然那么多人死心塌地的追随,到底是为什么?

刘备虚伪的印象在于:一个只会哭鼻子的伪君子,靠着宗亲名义招摇撞骗,因一时幸运身边都是大将...其实是被《三国演义》给误导了。

刘备身边大将如云并非一时幸运,而是另有起因。

刘备慧眼识才

刘备称汉中王以后,返回了成都,需要安排一个人守汉中,(汉中是蜀中的要塞,非常重要。)

这时关羽在驻防荆州,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刘备会选张飞来办这事,包括张飞自己也这样觉得,但刘备却选择了魏延。

当时的魏延只是地位很低的牙门将军,刘备这个做法直接让“一军皆惊”。

不过魏延镇守汉中确实很有一套,“实兵诸围以御外敌”,哪怕即使后来等到王平镇守,兴势之战, 对抗曹爽,也是他的功劳。

如果没有刘备的破格提拔,魏延的一生可能就止步于身份低微的小将军了。

与之类似的还有黄忠,黄忠原来只是长沙太守

韩玄的属下,如果不是刘备的知遇之恩,可能也是乱世里一位寂寂无名的过客了。

诸葛亮对刘备的慧眼识人了然于心,我们熟知的《出师表》中可管中窥豹。

《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刘备待人真诚

刘备不仅知人善任,还宅心仁厚。

夷陵之战后,黄权无奈之下投降魏国。有人请求将黄权家人问罪,刘备并没有同意,觉得是自己辜负了黄权,还是一如既往对待他的家人。“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黄权投降后,有传言说他的妻儿已经被刘备杀害,“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

曹丕趁机说要给他妻儿发丧,身处魏国的黄权并不相信。“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

在黄权坚信刘备会善待他的妻儿这点上更能反映出刘备的仁爱赤诚。

刘备对待糜竺也有忠恕之道。在吕蒙偷袭荆州时,糜芳选择了投降。

哥哥糜竺因为害怕被牵连,就去给刘备请罪,刘备安慰他“兄弟罪不相及”,对他一如既往。对于刘备的优待,糜竺自己实在过意不去,以至于“惭恚发病”,没多久便去世了。

虽然此举也可以说成是刘备会笼络人心,但如果有领导这样对我,我肯定是心甘情愿追随的。

小巴写过的诸葛亮,刘备临终托孤给诸葛亮,也是对诸葛亮的忠心深信不疑。刘备跟属下,除了君臣关系,还多了一层君臣之义。深得民心刘备当平原相时,有人觉得被刘备管理是一种耻辱,就请刺客去刺杀刘备。结果因为刘备厚待刺客,刺客实在不忍心杀他,还把实情和盘托出。《魏书》:“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刘备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当时的天下群雄,跟刘备的关系都不错。比如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不忘初心

一个人值不值得追随,最重要的是看跟着这个人有没有肉吃。

刘备虽然前半生并不出彩,但他始终不忘初心,想建功立业。

众所周知,他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等人,但他一直是客将。

哪怕在刘备40岁以后,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写到这里不由得惭愧了,小巴现在20多岁就觉得生活一眼到头,每天过得跟咸鱼一样,在古代的40多岁,难以想象刘备的抱负有多么坚定。)

《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的遗诏写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年纪尚轻那些年,我一直以为这是政治的做作,到死还秀给儿子和群臣看。

等到自己年纪大了,稍微有点阅历后,才知道这是刘备对儿子的肺腑之言,也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一个惟贤惟德的人,肯定是值得敬重和追随的。所以刘备无论多落魄依然得人心也解释得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8
因为当时刘备不要脸啊,最重要还是刘备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对于谋士来说,这种君主最好,因为好共事。
第2个回答  2020-11-27
因为刘备擅长演戏,总能给人一种仁义的假象,才能够使很多人追随于他。
第3个回答  2020-11-27
刘备并不是虚伪无能,相反刘备也算是雄才大略,有极强的个人魅力,所以能够招募到那么多能人异士的追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