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时期多方面的社会风貌,请列举几类,并归纳宋代的社会经济特征.

如题所述

在上世纪,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曾经提出一个颇具争议的“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人们有两种不一致的观念时,内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叫做认知失调的紧张冲突感。因为这种认知失调的会造成我们内心的不适,所以人们便会通过改变自己认知,来达到自我认知的失调。
艾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和他的同事曾经利用一个有趣的实验来验证认知失调理论。

将大学生被试分为两组,邀请他们参加一个性心理小组,而加入之前都需要经过某种仪式。第一组被试加入小组的仪式是,当着主试的面大声朗读色情小说中的淫秽片段(严厉仪式组),而第二组的被试只是朗读一些字典里和性有关的词语(温和仪式组)。仪式之后,两组被试会听到据称是这个性心理小组成员的谈话录音。在这段被实验者精心设计的录音中,成员在谈论中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最后,让被试对这段讨论进行评定。两组的结果差异明显:温和仪式组尖锐地指出这个谈论很糟糕,称谈论者们很差劲,而严格仪式组则认为这个谈论生动有趣,参与者也都很机智。
除了这个参与仪式之外,其他严厉的加入仪式如电击等都支持了这个观点,你为加入某一团体而经历严厉考验后,你会更爱这个组织。为什么呢?因为“我历尽艰辛加入的只是一个很一般的组织”这一观点引起了认知失调,为了不让自己受到认知失调的折磨,人在认知上接受了“我历尽艰辛加入了一个牛闪闪的团队”这一平衡的观点,表现出对小组的喜爱。
现在回到今天的主题上来,“我努力完成的一件事儿却是错误的”,这是一个引起认知失调的观点,所以人们会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除此之外,人们也可能出于另外一种认知失调的观点“如果是错的,我干嘛去做它,我又不是傻X”。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5
北宋时期多方面的社会风貌
1.宋代服饰
(1)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北宋初年的简朴到末年的奢侈。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饰缀珠玉,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
(2)反映了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3)出现了缠足陋俗。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这反映了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2.饮食
汉人作为农业民族,五谷一直在饮食中占有主要地位。北方人的粮食以粟麦为主,南方人的粮食以稻米为主。面食的种类繁多,有火烧(烧饼)、汤饼(面片汤)、笼饼(馒头)。宋人面食中还有带馅的包子、馄饨等。稻和粟主要用于煮饭和熬粥。限于古代的生产水平,广大的下层人民要维持温饱,也十分不易。北方穷人平时常喝小米粥。粥还常用于灾年救济。宋代南北主食的差别相当明显。
两宋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有烹、烧、烤、炒、爆、溜、煮、炖、爊、卤、蒸、腊、蜜、葱拔、酒、冻、鲊、签、腌、托、兜等几十种,每一种都可以做出二十多个品种,可谓丰富多彩。
在宋人的肉类食物中,北方比较突出的是羊,北宋时,仅次于羊肉者,为猪肉。在宋代农业生产中,牛是重要的生产力,官府屡次下令,禁止宰杀耕牛。
茶和酒是宋时最重要的饮料,由于赢利丰厚,一直归官府专卖。自唐迄宋,饮茶的习俗愈益普遍,“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即使在社会底层,茶也成为重要的交际手段。如“东村定错来送茶”,而田舍女的“翁媪”却“吃茶不肯嫁”。“田客记主,而责其不请吃茶”。农民为了春耕,“裹茶买饼去租牛”。但是,由于官府实行榷茶,即专卖,平民的食茶虽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不免质量低劣。

3.住房
官府对人们的居室规模、式样甚至称呼等都有级别的限制,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庶人宅舍,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等级规定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的一般特征,它使人们一望而知房主的家第。朱熹说,看屋,须看那房屋间架,莫要只看那外面墙壁粉饰。营建第宅是士大夫时髦的风气,都城一带公卿第宅最为集中。有的构造妙如神工。私家园林更有新的发展。特别是苏杭一带。叠石造山,引水开池,竞为奇峰、峭壁、涧谷、阴洞等,堆砌明显。均非普通家户的住宅。对一般百姓来说,起造屋宇,是至难事。乡村中几乎全是茅荻结庐。
唐朝之前以席地而坐为主,故几、案较矮。唐五代已使用桌、椅,宋时普遍流行。于是逐渐养成垂足而坐的起坐方式。王明清谓“背靠交椅”的推广始于绍兴初。

4.交通
宋朝是以农村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农民对交通的需要更多是在灾年逃荒之时,在古代的所谓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商人和士人无疑是利用交通设施最多者,而手工业次之。士人无论是科举赴试,或宦游四方,都必须依赖于交通。按照宋制,官员因公外出,或士人赴京赶考,往往发付驿券。在开封、临安等城市中,已有一些交通工具的出租行业。出远门者一般自然有行有宿,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行速相当缓慢。按金朝规定,官员“行程,马日行七十里,驴及步人日行五十里,车三十里”这大致反映了当时一般的行速。宋太祖开始“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宋邮递制度依快慢分类。金字牌递规定日行五百里,此外急脚递、马递、步递速度分别是四百里、三百里、二百里。演绎小说、戏曲等给人们的错误印象,是将金字牌误作令牌,其实,金字牌只是最快速度的标志。当时也有以鸽子传递信件和公文。
宋代的交通中,畜力占有重要地位,畜力包括马、驴、骡、骆驼、牛之类,宋代严重缺马,需要耗费巨资,向周边买马。民间乘驴、骡、牛有某种普遍性,特别是牛。人力车有一人推或两人推之,载物或人。宋时达官贵人用轿已相当普遍。

5.瓦子
(1)概念:宋代京城内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2)产生: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3)内容:在瓦子中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的,卖古玩、字画的,剃头、剪头的、相面、算卦的等等。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
(4)作用:从内容上看,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它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领域的扩展,也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6.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全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不尽相同,宋代过春节,也称元旦,最为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户,准备过节。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农业
(1)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
(2)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出现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秧马;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
(3)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手工业
(1)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2)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3)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
商业
(1)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海外贸易
(1)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2)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