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备三顾茅庐才肯下山?

如题所述

当然是在看刘备到底有多么大的决心和诚意了。要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能人异士,扬名在外,想要找诸葛亮辅佐的人很多,不是就刘备一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刘备三顾茅庐才肯下山,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才能看出刘备的决心和诚意,毕竟诸葛亮是一个有才的人,并且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作者诸葛亮本人,十分有信心可以帮助自己的主公获得胜利。

一方面想要看刘备刘皇叔的诚意和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被对方重视,有这样的自信,所以才会让汉室后代的刘备一次又一次的光顾自己的茅庐。

其实诸葛亮这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再一再二不再三,不会让刘备再多几次来找自己的,只是他一旦出山就不会背叛,所以要看好了才能做出选择,不然的话自己就不会轻易承诺,对于有些来拜访的人第一次就会拒绝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3

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欢听故事,那么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三国的小故事。

故事分为很多种有少儿故事,有童话故事,有历史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故事的载体也有不同,比如有图书,有音频和有现在很流行的影视,但是古人就没那么好运气的,因为古代没有那么多高科技,所以故事基本上只能靠嘴巴讲出来。

不过电视上说的故事和我们通常说的故事还是有差别的,因为一个故事有可能被分成好几个版本讲。就比如小编这次要讲的这个故事:为何刘备请了三次诸葛亮才下山?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当初刘备请诸葛亮下山的时候请了三次才下山,诸葛亮是在耍大牌吗?还是怎么样,接下来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在当时论才能,诸葛亮天下无人出其右,号称与其并列的“凤雏”庞统,才能尤其是气度方面与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所以怎么能让一个落魄的刘先主一请就走,“这也太伤自尊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很讲究面子,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受嗟来之食,到近年来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人的面,都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或者尊严。所以诸葛亮绝不能第一次就跟他走,而是要三次,而且要看其诚意,所以在第三次刘备顾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大梦谁先觉”的午睡。

说实在话,诸葛亮其实当时很清楚,要辅佐刘备,其才能能否得以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刘备对其信任和依赖,所以他要摆出高姿态,让刘备深深地低下他高贵的头。

第一印象很重要,这是诸葛亮给刘备的第一印象,再加上,太容易得到不会被珍惜,所以诸葛亮还是在考验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呢,俗话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所以诸葛亮在第三次的时候才答应了刘备,跟他下山,最后也不出他所料,诸葛亮还是非常被珍重!

第2个回答  2017-12-31

主要是测试刘备的诚意跟度量吧。

诸葛亮虽身在茅庐,却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运筹帷幄,这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当然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了,也想一展抱负,干出一番大事来。

诸葛亮是个很精明的人,既然要一展抱负,绝对要选个靠谱的主人,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绝对不能走错。

在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就事先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也确有出山的打算,所以刘备的每一次拜访,他都是知道的,故意试探刘备的诚意,看他是否真的想招贤,再就是看看刘备的心胸跟意志力,如果来两次没请到就不来了,那这个主公的意志就值得怀疑了。

还有就是,古代凡是有才能的人,都多多少少有点小傲娇,那么轻而易举就被请走了,他们会感觉是不是有点掉价,对方会不会不珍惜。

第3个回答  2019-05-20
登门自荐的,文章是文人写自抬身价都不会还能混下去吗?
第4个回答  2019-03-31
摆谱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