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推理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归纳类比,是一种非常常见,也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归纳类比指的是探寻各种事例之间内在相似性的学习方法。运用类比不仅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律原理,还能提升在新情境中运用这些规律的灵活性。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

洪水之于水滴,好比:

(a)沙滩之于海浪

(b)沙漠之于绿洲

(c)暴雪之于冰柱

(d)泥石流之于砾石

(e)倾盆大雨之于水洼

首先,(a)和(e)选项看上去都很像正确答案。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是它们与原词组有着共同的“表面特征”,即“水”。所谓表面特征,指的是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特征。不过实际上,这道题中与原词组的逻辑类比更为接近的是(d)选项,这是因为它们有着共通的“深层结构”,即“本身无害的事物,随着数量的积累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引发大灾难”。这里所说的深层结构是指元素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因此即便原词组说的是水,(d)选项虽然说的是石头,两组事物的本质关系依然是相似的。由此可见,利用类比来学习的关键在于,要从外表看似迥异的事物中找到它们的内在共通原理。

归纳类比常被演绎成各种形式,广泛用于测量学习者的各项能力,尤其是词汇逻辑、知识面、创造力等方面。除了用作测试之外,归纳类比本身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可以加深学习者对事物之间蕴含的共通原理的理解。(深度理解)

在学习之后碰到类似情况时,更有可能主动运用之前学到的原理。(举一反三)

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类比推理来引导自己思考学习。(自主学习)

类比如此重要,那如何在学习中应用呢?或者这样问:我们该如何判断通过类比的学习是有效的呢?

在学习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在解释新的事物或观点时,把它类比成一个人们熟悉的例子;

(2)提供两个或更多的类比事例,让学习者探索其中共存的深层结构。

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在教学当中尽可能展示出某一原理应用场景在表面特征上的多样性,来帮助学习者打开思路,提升应用的灵活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自主使用之前从类比例子中体会到的知识点(深层结构),借助依靠自己的力量判断问题的本质,从而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

通俗点说,既在教学中针对同一知识点举两到三个例子要优于只举一个例子;让学生自己找到不同例子中的共通原理要优于“举例----讲解”这一方法。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重点是在共通之处,只有深刻体会到在深层结构中的共通之处,才能做到真正的举一反三!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肿瘤病人需要进行放射治疗。如果医生要想消灭深藏在体内的肿瘤细胞,就需要使用高强度射线,但是被射线穿透的健康细胞也会被一同杀死。而如果为了保护健康细胞而减弱射线强度,却又杀不死肿瘤细胞。请问医生该怎么办呢?

我们为该问题设计了几个不同的类比案例作为参考,其中一个类比例子是:

一位将军要率领军队攻下一座城池,他必须兵分几路从不同方向进攻,因为如果让全部兵力从一个方向进攻,就会压垮护城河上的大桥。

另一个用来类比的例子则与救火有关:

消防员们想要扑灭一场大火,如果让所有水枪都从同一个方向喷射,那么水枪巨大的反作用力会使消防员难以控制;因此消防队员们用好几把水枪从不同方向喷水,保证灭火水量的同时又把反作用力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之内。

看到这里,想必你一定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医生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同时用几束强度较弱的射线集中照射肿瘤细胞。这几个例子中有一条共通的道理:先分散力量,再集中解决目标。

请你再多举几个例子来帮助这位医生,好吗?

谈及举例,就会涉及到下一次讲解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比组合学习法。类比和对比有一点相像,但其中还是有许多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