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起源,发展与灭绝 急

如题所述

恐龙的起源、发展与灭绝
恐龙时代离我们如此遥远,如果不是借助于化石,我们对这一神秘物种就会一无所知。因此,对恐龙的研究实质上是对其化石的研究。恐龙化石主要分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它们保存在中生代形成的沉积岩中。化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涉及恐龙的死亡和灭绝,同时也与地球亿万年的变迁密切相关。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寻找恐龙化石的线索,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复原和研究。通过他们的工作,我们对恐龙的外观和生活习性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随着世界各地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恐龙的认识不断修正,使其形象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恐龙最早出现于约2.3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最终在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中灭绝。
1.1 名称由来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悠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着许多形状奇特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已灭绝的爬行动物。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源自希腊文的“deinos”(恐怖的)和“sauros”(蜥蜴或爬行动物)。对当时的达尔文来说,“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指的是那些巨大的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实际上并非如此)。实际上,当时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将其译为“恐龙”,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被称为“小龙”。
1.2 生物习性
最古老的爬行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的“宾夕法尼亚纪”(约3.2亿年前─2.8亿年前)。这一类群是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要在水中开始发育。爬行类演化出卵壳,可以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这一重大变革使得爬行类能够离开水生活。从2.4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成为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类时代。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易碎双腔龙是体形和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而棘龙是迄今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此外,还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以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共同构成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生态体系(海生爬行动物与翼龙并不属于恐龙)。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8亿年。在这个时代,最为人所知的动物就是恐龙。人们通常会联想到一只巨大而凶猛的动物,然而恐龙中也有小巧而温顺的种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