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3章四至八节经文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爱的诗篇”-- 哥林多前书13章四至八节


基督徒的爱是一种品质,最好通过描述它的行为方式来定义。基督徒的爱是无私的代名词,以原则为指导。以原则为指导的爱可能并不总是包括温暖的亲情; 表现出这种爱的人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保罗描述的上帝的爱结合了心灵的深情与运用上帝确立的正义标准的精神决心。


13:1-3 “我就算能说世人和天使的语言,却没有爱,也不过像吵闹的锣、刺耳的钹。我就算能在上帝启示下发言,明白一切神圣的秘密和所有的知识,还有十足的信心能够移山,却没有爱,这也算不了什么。我就算变卖一切财物,让人有食物吃,还舍身捐躯,以此自夸,却没有爱,这对我也毫无益处。”


吵闹的锣和刺耳的钹发出刺耳难听的声音。没有爱心的人就像一件刺耳的乐器,令人厌烦。没有这样的人怎能跟别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呢?没有爱心的人无论做什么,也只是“庸才一个!”(圣经释译本)显然,圣经清楚指出,我们表现爱心是至为重要的。自私、渴望炫耀自己、骄傲都能够将爱心排挤出去,以致我们‘丝毫不能得益’。我们若以爱心为首要的动机,我们便会竭力抗拒这样的倾向。


13:4 “爱,有耐心,又仁慈。爱,不嫉妒,不吹嘘,不自大”。


“爱,有耐心,又仁慈”。上帝对不完美的人长久忍耐,和蔼仁慈,因此我们也要这样对待别人。就算别人做错事,不顾我们的感受,甚至十分无礼,我们也该忍耐,继续仁慈地对待他。仁慈的人会乐于助人,说话体贴。我们有爱心就会找机会以仁慈待人,向急需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爱,不嫉妒,不吹嘘,不自大”。这样的嫉妒是自私的,只会造成憎恨,而恨正是爱的反面。嫉妒可以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对别人的福分或成就感觉妒忌不满。这样的嫉妒对人的身体、感情、灵性都深具破坏力。每逢别人因才干过人或成就斐然而赢得称赞,我们有爱心就不会把这些称赞视作对自己的冒犯。


不吹嘘,不自大我们有爱心就不会卖弄自己的才干,夸耀自己的成就。人自夸很多时都不是刻意的,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成就或所拥有的东西感到踌躇满志、乐不可支的缘故。自吹自擂的话能引起别人作不利的比较,只会叫人感到自卑和气馁。况且,爱是“不自大”的,正如吕振中的译本说,爱“不自吹自大”。我们有爱心就不会自视过高了。


13:5 “不做不规矩的事,不求自己的利益,不轻易动怒,不计较别人造成的伤害”。


在原文里,“不做不规矩的事”的意思是,对人无礼、行事鲁莽、行为不得体。另一方面,基督徒表现爱心,就会体贴和关心别人的感受。


爱不求自己的利益另一部译本说,“爱不固执己见”。有爱心的人不会要人事事都照他的意思去做,仿佛他的见解总是对的。他也不会用滔滔雄辩游说观点不同的人,要他们接受自己的看法。固执己见反映了人的傲气。圣经说:“骄傲自大是失败的开始”。(箴言16:18)我们要是真的爱别人,就会尊重他们的看法;只要做得到,就乐意让步。这种乐于让步的精神跟保罗的劝告一致:“每个人都要时常为别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哥林多前书10:24)


爱不轻易动怒,不计较别人造成的伤害 我们有爱心,就不会因为别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轻易动怒。别人冒犯了我们,生气是自然的反应。就算有充分的理由,有爱心的人也不会持续动怒。(以弗所书4:26,27)我们不会把别人伤害我们的话或冒犯我们的地方,像记账般一一记下,永远不忘。


13:6 “不因不义而欢喜,只因真理而高兴。”


爱不因不义而欢喜另一部圣经译本说:“爱……不因别人的罪而洋洋得意。”莫法特的译本说:“爱永不因别人犯错而高兴。”我们有爱心,就不会以不义的事为乐,也不会把任何不道德的行为看作无伤大雅。要是有同工被诱犯了罪,吃尽苦头,我们有什么反应呢?我们有爱心就不会洋洋得意,仿佛说:“好极了!他活该,自作自受!”(箴言17:5)然而,如果犯过的弟兄毅然改过自新,在灵性上康复过来,我们会为此欢欣鼓舞。


13:7 “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


爱凡事包容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爱能“遮盖一切”。(王国行间对照译本)彼得前书4:8说:“爱能遮盖许多罪。”许多时,信徒同工的过犯大都是很轻微的,我们显出爱心,就能遮盖一切了。


凡事相信莫法特的译本说,爱“相信别人会尽力而为”。我们不该小题大做,动不动就怀疑信徒同工的动机。我们爱弟兄就会信任他们,总是从最好的一面去看他们。当然,这并不表示人有爱心就会容易受骗或天真幼稚。爱“凡事相信”的意思是:爱是不会吹毛求疵或胡乱猜疑的,也不会贸然认为或断定别人动机不良。


爱“凡事希望”。爱使人寄望于耶和华的一切应许。(罗12:12;来3:6)人有爱心,就会希望其他基督徒凡事顺利,希望信心软弱的人能克服困难。


爱“凡事忍耐”。基督徒必须有爱,才能对耶和华上帝紧守忠义。无论魔鬼用什么方法攻击基督徒,考验他们对上帝的忠诚,爱都使他们有力量忍耐到底,紧守忠义。


13:8“爱是永恒的”。爱是无穷无尽、永远长存的。一旦有了新的知识和理解,人以往深信不疑的事就得修正。盼望的事一旦实现,希望也就改变了,新的取代了旧的。然而,爱却是永恒的,有增无减,永不消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林前十三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原文直译〕「爱有忍耐,又是慈仁;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虚荣,不夸张;」
〔文意注解〕「爱是恒久忍耐,」『爱』原文是神圣的、完全的爱,这爱就是神自己(参约壹四16);爱乃是神的生命在信徒里面,带着爱彰显在人身上。『恒久忍耐』原文意指长久忍受痛苦。
「又有恩慈,」『恩慈』原文意慷慨施出,这是神生命的表现。
「爱是不嫉妒,」『嫉妒』对别人高于自己的成就觉得不是味道。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自夸』原文用来形容吹气袋,故指骄矜狂妄地自我吹嘘,以贬低别人;『张狂』指自高自大。
〔话中之光〕(一)『爱是恒久忍耐,』神的爱与人的爱断然不同。人的爱是短暂的,有条件的,就是最高的父母之爱,仍然会因某种情形而改变;但神的爱却是恒久忍耐,他爱我们到底,永不改变。
(二)爱能一面忍受别人无理的对待,一面却又慷慨的给予别人;这正是主耶稣待人之心,是圣灵九果之二(加五22),也是使徒保罗的生活表现(参林后六6)
(三)在教会生活中配搭事奉时,最需要的是爱心的恒久忍耐和恩慈相待;缺少了这个,就无法和谐配搭事奉。
(四)在配搭事奉中,各人恩赐种类不同,大小不同,因此极易产生嫉妒,然而『爱是不嫉妒』,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缺少爱。
(五)爱是不因别人属灵生命比自己长进,别人的恩赐比自己大而有嫉妒心,反而能为别人喜乐。
(六)自夸和自高自大乃是肉体的行为,只能激动更多的肉体,使肉体膨胀,伤害属灵的生命,毁坏神的教会。

【林前十三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原文直译〕「不作暗昧的事,不求自己的事物,不轻易发怒,不计算邪恶,」
〔文意注解〕「不作害羞的事,」『害羞的事』指不合宜或鲁莽的事;全句意即不作不合基督徒体统的事,亦即行事端庄、正经、不失礼。
「不求自己的益处,」原文是不求自己的东西,故指不坚持己意,或不求自己的权益;爱叫人行事不以自己为中心,只求使教会全体和别人得益。
「不轻易发怒,」『发怒』指爆发性脾气;指被人激怒的时候,能管住自己,又能顾到别人的感觉。
「不计算人的恶,」『记算』意指记在心上;人喜欢把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铭记在心,历久不忘。
〔话中之光〕(一)『不求自己的益处,』这正是爱的核心(参林前十24,33);信徒应当不自私,不求取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反之,却宁愿牺牲自己,以成全他人。
(二)爱是一种超越自私的行为:不要求优先,不求认可与赞赏,也不求别人的报偿,这便是爱在人身上的记号。
(三)『不轻易发怒,』人在盛怒中,往往不能客观地观察并处理事物;摩西在盛怒之下第二次击打盘石,以致被神责备,不能进到迦南地(民廿2~12),便是一大鉴戒。
(四)有一个最妙的道可以作为防患的,它对治疗易怒的脾气也是万无一失的,那就是保守自己常在不自私的爱中。
(五)『不计算人的恶,』如同主在十字架时为人祷告。在教会生中,难免有被人得罪的情形,但不可记别人的账,否则容易跌倒。『饶恕』(参太十八21~35)别人,要作到忘记别人所得罪的事。

【林前十三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原文直译〕「不在不义中喜乐,只在真实中喜乐;」
〔文意注解〕「不喜欢不义,」意指当别人作错事或走错路时,心中不会因而有任何的喜悦。
「只喜欢真理,」『喜欢』
原文为一复合字,意指一起喜欢,与人同乐;『真理』指有关神的事。对于一切因真理而生的善行、美德、美名和成就,都极为雀跃(参腓四8),绝不感到妒忌或因而自卑。
『不义』与『真理』是对立的;不义是出于撒但,真理是出于神。
〔话中之光〕(一)真正活出爱的人,必定弃绝一切不义的事,也为别人所行的不义感到难过。
(二)在争斗中的人,很喜欢见到对方的错处,揭发别人的私隐,然后加以排斥和攻击,这实在是有违爱心的表现。爱绝不会因别人的过错而沾沾自喜,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三)『爱』喜欢真理,不仅喜欢自己行真理,并且也为别人所行的真理感到高兴。
(四)『不义』的总和乃是撒但,『真理』的总和乃是神。爱乃是神生命的彰显,故不会因撒但的不义而觉得喜乐,却因神的真理而喜乐。

【林前十三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原文直译〕「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受;」
〔文意注解〕「凡事包容,」有三方面的意思:(1)如容器般广大的心,能将别人的侵犯包容、容纳起来;(2)如房顶般的将别人的过错遮掩起来;(3)又如房顶般的成为别人的遮蔽与保护。
「凡事相信,」『相信』指不怀疑,不猜忌;不但对神信靠,并且对人信任与接纳。
「凡事盼望,」指常存积极而正面的盼望,不以消极的看法和态度来对待任何人事物,不轻易放弃希望。
「凡事忍耐,」『忍耐』是军事词汇,指严守阵地。
〔话中之光〕(一)『凡事包容』。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四8);看见弟兄的弱点,不是把他暴露,乃是将他遮盖。我们常会在无意中把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但若活在爱中,就必会谨慎言行。
(二)『凡事相信』。信徒由于对神有深切的认识,知道他的信实和大能,相信他在任何人事物上都有美好的旨意,因而默然地等候神的工作。
(三)『凡事盼望』。不把盼望放在别人和自己身上;我们的盼望乃在于神。
(四)『凡事忍耐』。为着软弱、失败的肢体需长久祷告、等候和忍耐,直到神拯救他们。
(五)爱是舍己的,爱是为人的,就必脱不开忍耐,所以开头是『恒久忍耐』(4节),末后是『凡事忍耐』。

【林前十三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文意注解〕「爱是永不止息,」『永不止息』原文指永远不贬值或跌倒;全句意指爱比一切存留得更长久,并且永远保有其地位。爱永不败落,永不衰残、永不消失、永不终止,就像神永远的生命一样,因为爱乃是神生命的彰显。
「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归于无有』意指废弃。
〔话中之光〕(一)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和知识,都是神作工、运行的凭借,并不是神生命的彰显,因此这些都是有时间性的,终必停止,终必归于无有。惟独爱是神生命的彰显,而神的生命既是永远长存,爱也必永远长存。
(二)『爱是永不止息』。命令的总归就是爱,将来恩赐与一切的总汇也就是爱;到将来完全的世代,只有这总汇的爱,要永远长流。
(三)没有甚么东西比爱长,因为先知讲道之能和说方言都停止了,爱还不止息,而且永不止息;没有甚么东西比爱阔,因为爱里有包容,凡事包容(7节),能遮掩许多的罪;没有甚么东西比爱高,因为爱上只能再加爱(参彼后一7),神的爱是上及诸天,在地上爱,在天上也爱;没有甚么东西比爱深,只有爱心能造就人,能深入人心。
(四)一切恩赐都是『有限』(9节),『终必停止…终必归于无有』;惟有爱的基督永远『常存』(13节)。『永不止息』。这说出基督乃是一切恩赐的终极目标。神是以基督为目标,而赐下众恩赐;当基督的丰满完全实现时,众恩赐的任务就达成了;最终存留的,不再是恩赐,惟独是丰满的基督了!
(五)爱既是基督自己,所以4~7节就是爱的基督丰满的彰显。
(来源:网上资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