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如题所述

1、古代女子一岁,别称“牙牙”。象声词,状婴儿学语之声音。如牙牙学语,后亦指小孩开始学话的阶段。袁枚(清)——《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_耳。”释义: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
2、古代女子二岁,别称“孩提”。指刚懂得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指二至三岁的儿童。韩愈(唐)——《符读书城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释义:两家生的孩子是如此的聪明伶俐。
3、古代女子七岁,别称“童龀”。“龀”,指儿童换牙,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称“髫龀”。许慎(东汉)——《说文》:“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释义:女孩子出生七个月长乳牙,到了七岁长出恒牙。
4、古代女子十岁,别称“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此,古时人们便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的代称。孔子(春秋)——《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释义: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
5、古代女子十二岁,别称“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梁武帝·萧衍(南北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释义: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6、古代女子十三岁,别称“豆蔻年华”。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7、古代女子十五岁,别称“及笄之年”。及笄原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十五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十五岁的女子。孔子(春秋)——《礼记·内则》:女子十五岁而笄。释义:女子到了十五岁,用簪子结发,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8、古代女子十六岁,别称“碧玉年华”。碧玉年华指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翟灏(清)——《通俗编》:破瓜年纪小腰身。释义:瓜字破为二和八字,取二八十六岁的寓意。
9、古代女子二十岁,别称“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指二十岁女子的代称。陆游(宋)——《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释义:梨花粉淡如雪,清香宜人,在春花中独树标帜,自成一家,不容妖艳的桃李,独占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10、古代女子二十四岁,别称“花信年华”。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范成大(宋)——《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