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真正的孝顺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8

作者:夏文芳(富书签约作者)

让父母永远感到自己有用,还能给孩子帮忙,而不是一个让人操心的累赘,这才是让他们晚年快乐的支柱。

01

给妹妹买了点营养品,今早准备带到公司快递出去。

妈妈看见了,说:“你那么忙,我帮你去快递吧。”

“这个忙以后你帮不了,因为快递公司要求必须在公众号里面填写邮寄信息。”我顺嘴说。

“这样啊……”然后,妈妈半天没有再说话。

我回头看了眼妈妈,刚才还笑眯眯的她,脸上的表情有些有些僵硬,写满了失落。

我瞬间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我用一些她听不懂的词语拒绝她,在她听起来就是自己真没用,连这点忙都帮不上孩子。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逐渐年老的父母,开始面对一个扎心的事实:他们越来越没用了。

我们工作上的事情,他们听不懂,自然也给不了建议;

妈妈做的菜,被我们嫌弃热量太高、太油腻……

甚至,他们还常常帮倒忙,给孩子添乱。

前几天深圳降温,我有一件大衣找不到了,翻箱倒柜了好几天都没有结果。

无意中问起妈妈,她说帮我收起来了。

“大衣不能那么放的,直接挂衣柜就可以了。”当我看见大衣被叠的整整齐齐,压在很多衣服下面时,我气坏了。

本来前段时间干洗过了,准备天变冷了直接穿,妈妈居然给我叠起来了,大衣变得皱巴巴的。

“和你说过,我的衣服你不用帮忙收拾……”一气之下,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吧啦吧啦抱怨了一大堆。

起初妈妈还和我解释,但随着我不停的抱怨,她解释的声音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不说话了。

当我以胜利者的心态看她时,我注意到妈妈手足无措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做错事情的我,有些懊悔,更多的是惶恐,我的心紧了一下。

有人说,孩子长大的过程,其实是父母“作用”逐步减弱的过程,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逐渐成长到能自我照顾,再到后来的经济能力独立,我们强大了,父母的作用也衰退了。

以前我们常说,父母是一把伞,为我们遮挡风雨,事实上,成年以后,我们早已在心中与父母调换了位置,我们化身伞,想要为父母遮风挡雨。

但我们却忽略了,无论我们长多大,即使皱纹爬满额头,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永远担心我们吃不好、被坏人骗……

他们时刻准备着,为了保护我们挺身而出。

但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打断他们的劝告、忽视他们的建议、违背他们的意愿,甚至拒绝他们的关心,有意无意的告诉他们,你们已经没用了,我不需要你们了。

听起来是不是很残忍?

但你和我,几乎每天都在做。

02

想想平日里,但凡我们有事情需要爸妈帮忙,无论大小,他们都会很积极,也会格外的负责,很少有推辞,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带孙子的老人,很享受照顾孙子,陪孙子玩,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老人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作用,没有成为孩子的负担和累赘,心里就会很开心。

之前在网络上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公司的老总,经常用轮椅推着腿脚不便的母亲去菜市场买菜,还让老太太替他讲价,买好菜之后,听着老太太的唠叨回家。

而他的资产,其实可以把整个菜市场买下。

可为什么还要为老太太砍下那一两块钱而高兴呢?

因为他想让腿残在家的妈妈觉得自己“有用”,儿子还需要她。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邻居李叔叔,他和当时已经70多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

他有个我很讨厌的习惯,就是每年冬天,他中午都要赶回家,让他妈妈给他煮饺子吃。

更郁闷的是,他还经常带单位的同事一起来家里吃饺子。

新疆的冬天温度都是零下,包好了饺子,直接放在院子里就会冷冻,吃的时候拿进去直接煮,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天然冰箱。

所以每年一入动,李叔叔的母亲就开始包饺子,几乎天天都能看见她把饺子送到院子里的身影。

“太不孝顺了,奶奶那么大年纪了还要给他做饭。”每次看见李叔叔,我都偷偷向妈妈吐槽。

因为这个原因,我和妹妹们都不爱搭理李叔叔。

有天,碰巧听见李叔叔和他同事的一段对话。

同事说,你老妈年纪这么大了,你就别折腾他了,你在单位食堂吃点不就行了?

“她好强,这几年身体不行了,唯一可以帮我的就是包饺子了。”李叔叔点了一根烟,眼睛望向了远处。

当时我自然是听不懂李叔叔话里的含义的,但直觉告诉我,李叔叔并不像我理解的那样不孝顺。

后来,老人家瘫痪了,记忆中李叔叔还会将擀好的饺子皮和馅端到妈妈面前,让她给他包饺子。

今天回忆起来,其实李叔叔才是真的孝顺。

正所谓百孝不如一顺,百顺不如一用,让父母永远感到自己有用,还能给孩子帮忙,而不是一个让人操心的累赘,这才是让他们晚年快乐的支柱。

03

老年心理学认为,老年人最大的心理变化是时常会有孤独感和隔离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进而产生深深的失落。

在医学上,针对老人有专业的心理护理,但专家依然认为,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当人逐渐年长,会感到恐慌,如果子女给父母安排一点事情做,会缓解身体的衰老带给他们的恐惧。

记得有个电视剧里有这样的情节,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买了房,娶了媳妇,媳妇生了孩子,老人坐火车给儿子媳妇送来了一大筐土鸡蛋,说可以帮媳妇补身体。

做儿子的,一方面抱怨老人何必这么辛苦,土鸡蛋城里也能买到,一面强调媳妇只吃某某牌子的土鸡蛋,硬是让老人把鸡蛋带回去,说是让他们自己补补身体,老人失落而归。

其实,那一刻,儿子拒绝的不仅仅是一筐土鸡蛋,而是断绝了老人想为儿子做点什么的权力,让老人伤心失望的是,他不再被儿子需要。

有家在农村的父母,大老远给城里的孩子送几十斤腊肠,亦或者是亲手做的煎饼,可大多数儿女都劝诫父母不要再折腾自己,说这些东西超市、菜场都可买得到的。

想想子女也应该如此,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将我们养大,总得过些清闲的日子,不应该再为已长大的我们操心。

而且,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思想也是长大了,就不应该再依赖父母,不应该给老人添麻烦,尤其是不想让他们再帮我们做一些事情,害怕他们受苦受累。

于是,我们将父母“赶”出厨房,自己做饭给他们吃,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觉得自己或许没有用了。

据官方调查,老年人都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而大部分老人,能做的就是带孙子、帮子女分担家务等,这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所帮助。

毕竟我们也为人父母,由己推人,在没有老到完全不能动之前,每个人都希望再为孩子尽一份薄力,而不是成为一个混吃等死的老人。

我妈常说:“现在我还能帮你做饭、带孩子,等老了,最怕自己没啥用,成为你的负担了。”

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心酸,却是一个扎心的事实。

很多老人家之所以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就是觉得自己帮不忙,始终是客人,感觉不自在。

所以,从今天起,尝试着给爸妈一些机会,哪怕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哪怕他们会添乱。

因为真正的孝顺,就是让爸妈觉得他们依然被我们需要,依然有用,他们对你对你的家,很重要。

04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想,为什么我们给了爸妈好的生活,似乎他们并不开心呢?

尤其是我们问他们还需要什么,他们的回答永远都是:什么不缺,而且语气里,还有一丝客气。

为什么我们越是想让父母幸福,越是给予好的物质基础,他们距离我们越来远呢?

其实,我们的做法不是真的孝顺,只是让他们本就无事可干的晚年变得更寂寞。

据调查,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已从20年前的千分之一上升到现在的千分之五,比成年人更为严峻,其中孤独是老年人自杀的首要原因,其次才是疾病和贫困。

而老人的孤独,主要是由于孩子不再需要他们而造成的。

由此看来,给老人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并不能确保他们晚年的幸福,唯有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有用,内心真正的愉悦才是让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

那么,身为儿女,怎么做才能让父母觉得自己还有用呢?

首先,接受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和帮助

每年春节回家,父母最开心的就是做一大桌子菜,然后看着我们吃完,那一刻,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在身边,没有离开,也会为自己还能给孩子做他爱吃的饭而骄傲。

朋友小刘说,每次回家,他都要装的像小时一样大口吃饭,哪怕早就没了从前的胃口,因为他知道那是母亲唯一可以在儿子面前自豪的东西。

小刘有次无意中说老家的红薯好吃,结果,他时不时就会收到父母托人带来的几麻袋红薯。

而为他做这一切,小刘的父母非但不觉得麻烦,还很享受。

所以,接受父母对我们的帮助和照顾,适当的也向父母寻求帮助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其次,教会父母使用流行的科技产品

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几乎每天都有新鲜事物出现,尤其是科技类的产品。

而如果能及时教会父母使用流行的科技产品,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并没有被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淘汰。

很多人都担心父母学不会,其实大多数父母,虽然年纪大了却并不算老,他们有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有不脱节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渴望,所以,我们不要低估父母的学习能力。

以我父母为例,他们之前用传统的老人手机,只会接电话,后来我们给他们买了智能手机,起初我还担心父母学不会,结果,我们演示了几遍,他们就学会了。我们建立了家庭微信群,大家有照片就会发到群里,父母也能在第一时间看见。

其实,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多一点点的耐心,就能很大程度上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孝心。

最后,让父母有尊严的老去

尊严这个词我们经常提,但我们都是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其实,父母的尊严更需要维护,尤其是在我们面前。

你留心就会发现,现在很多老人和孩子说话都很小心,其实,当父母小心和你说话时,就已经没了尊严。

任何时候,父母都是长者,我们要尊重他们,不要对他们出言不逊、指手画脚,更不能给脸色。

让父母有尊严的老去,除了平日里尊重老人,更重要的就是让父母老人所依。

11月24日,浙江一位六旬老人,被发现死于家中。然而关于他是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无人知晓……

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些老人就这样悄无声息毫无尊严的离开了人世。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当父母年长,我们应该尽力照顾好父母而不要让他们独居,即便不能一起住也要经常前去照看、打电话报平安。

爱父母,让他们尊严的享受快乐的老年时光,不是我们所想给予的,是他们想要的,那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

希望我们的父母都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夏文芳,富书签约作者,上市公司女高管,江湖人称“鸡血姐”,坚持用文字输送“鸡血”和“方法”,陪你过不将就的人生,微博@夏文芳。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4

对父母真正的孝顺包含着责任感、对父母的理解以及陪伴。

要孝顺父母,首先,自己应该做到经济独立,不啃老,让父母不必因为钱而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操心。我们还应该努力工作,为父母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和保障。

第二、要孝顺父母就应该多理解父母,有时候也许父母对我们管得太严格,总是喜欢唠叨,其实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不要总是冲撞父母。

第三、要孝顺父母应该多陪伴父母,就像小时候父母陪伴我们长大一样,对父母多点儿耐心,多跟他们沟通,多抽点儿时间陪父母去做一些他们想去做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20-05-27
真正的孝顺是什么?有人说是物质的供给,也有人说是床前的陪伴,但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表达孝顺的一种方式,并不代表就是发自内心的孝顺,我认为真正的孝顺应该是“不嫌弃”。有很多人可能不会承认自己有嫌弃父母的心态,对,肯定不是所有人,但我还是看到有很多嫌弃自己父母的报道,比如不让自己的父母去学校看自己,不让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农村等等,其实这都是对父母的一种嫌弃。在释梵琮的偈颂九十三首中就有这么一句话:“犬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无论我们的父母什么样子,她们始终是我们的父母,孝顺其实就是从不嫌弃开始的。我们只有在不嫌弃的前提下,再去给予她们物质上的需求才是真的孝顺,如果只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需求,但内心还是对她们有所嫌弃,那其实只是一种伪孝顺。同理,陪伴其实和给予她们物质上的需求是一个道理,是否真的孝顺,还是要看自己内心是否真的没有嫌弃他们。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不嫌弃他们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去改变这一心态。这个改变就要从说服自己开始,从内心深处认为父母是值得自己去尊敬的人,而并不是将赡养当成一种责任,如果你能发自内心的尊敬自己的父母,自然就不会再去嫌弃他们。说服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回忆他们为你付出的种种,想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你会认为所有的嫌弃都是那么的可笑。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孝顺是以不嫌弃为基础,陪伴与物质只是锦上添花,多带他们去了解自己的圈子,当你做到这一切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是一个孝顺的人了。
第4个回答  2021-03-24

每一个人每个家庭对孝顺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现在没有结婚,我觉得你最大的孝顺就是赶快找个老婆,娶妻生子!父母没有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心愿。这是最大的孝顺。

有些时候孝顺还可以是陪伴,可以是关心。父母一个人的时候,你如果能够陪在她身边,陪她说说话,关心他,我觉得父母肯定会感到非常的温暖。

照顾好自己,不在外面惹事生非,不要让父母为你担心,我觉得这也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