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步换景”作文

如题所述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2)进山时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征来写: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山间的青苔树—无边无际的森林—受巨创后的神木。这样,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游踪线索一以贯之,来去分明。因游踪主人翁多是作者自己,所以一般都宜用第一人称。这样文章以“我”的游程为线索写,不会杂乱。
  
  ②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移步和换景必须保持一致,决不可超越立足点去描绘景物。也就是说,随着主人公的“移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有怎样的“立足点”,就应当有怎样的“观察对象”。
  
  ③要形神兼备。形,指外部状貌;神,指本质特征。描写时既不可只求“形”似,也不可有“神”无“形”,形神兼备,似“神”为主,尽量凸现被描写对象的独特性。因此,“移步换景”就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游踪写景,必须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
  
  ④粗细要结合。粗略的勾勒和细致的描摹应辨证地统一起来,使人们对被描写的对象既有概括的轮廓印象,又能具体地觉察到景物细部情形,以便对描写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
  
  ⑤实写与虚写要辨证地结合。描写要有虚有实,这是一般要求。“移步换景”则应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使读者既能看到实体,又能调动起主观联想和想像。
  
  [例文欣赏]
  
  秋天的晨雾
  
  秋天的晨雾像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雾气腾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向东望去,天空呈浅红色,它像一段光滑、柔软的绸子。而太阳呢,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拉起了她那美丽的窗帘,大概在梳妆打扮吧!抬头仰望,只见天空淡红色中略带一点黄色。向西望去,天空呈蓝灰色,这些色彩构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空中被子”,盖住了整个大地。
  我漫步在乡村小路上,隐约可见前面有一条雾带,忽然雾带不见了,我用手四处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原来,我正站在雾带里,当然看不见,抓不到啊。我走到毛豆田里,鞋子、裤角都湿了。毛豆叶上的雾球慢慢地滚动着。小草轻轻地靠在我的脚上,像是在和我亲热一样。我用手在露珠上一点,露珠变成了一滴滴的小水珠,向四面散去。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新村边。向南望去,以往那高高的楼房今天只能看见模糊的轮廓,以前那挺拔高大的树木,今天也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影。晨鸟“啾啾啾啾”地歌唱,好像在歌唱这迷人的早晨,又好像在叫人们出来看这迷人的晨景。
  穿过新村,我迈上公路。街上的人们在雾气中穿行,他们的头发是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澡堂里出来的。拖拉机冒着白烟,慢慢地开着;汽车“嘀嘀”的喇叭声,催着人们向前走,摩托车的车灯,在雾中形成一道笔直的光线;自行车“铃铃”地缓缓前进。正是这些声音,奏起了“雾中晨鸣曲”。 
  雾,就像一匹乳白色的轻纱,把我和别人隔开了。我望了望四周白茫茫的雾气,感到就像在云海中遨游,太富有诗意啦!假如我是个诗人,我会把它当作一首诗;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会把雾搬回家,让人们欣赏;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我会建一间室内雾中游泳馆…… 
  令人陶醉又令人遐想的雾啊,我真想把你永远揽在怀中!
  
  点评: 
  这是一首诗,在神奇的秋天晨雾中吟唱;这又是一幅画,勾勒出乡村秋晨雾中的美景,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全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不断改变观察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使景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从原地观察,感到晨雾中的天空像“被子”;漫步在乡村小路,又领略了迷人的晨景;街上的种种音响,又组成了“晨鸣曲”……给人们以清新、神秘的感觉。
  
  
  我爱家乡的天龙湖
  
  家乡的天龙湖,无处不给人以入仙境之感。 
  当你来到天龙湖公园的入口处,便可看见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挺立在亭阁前。再看亭阁,有两层楼高,共有8个角,每个角都有一条口含明珠的石龙。再加上青色的墙砖,金黄色的琉璃瓦,古香古色,富丽堂皇。
  穿过亭阁,向前便来到了八龙喷泉前,只见八条龙聚集在一起,有的仰首呼啸,有的跃跃欲飞。虽然他们形态各异,但都尽力地喷水。看着这尽职的石龙,不由地想起了天龙湖奇特的传说。相传这天龙湖虽不大,但从来没有干过,就连大旱年也是满湖碧波,据说有天龙相助的缘故。我想,这也许是天龙湖名字的由来吧。
  绕过喷泉继续前行,便来到了美丽的天龙湖畔。只见两座桥横跨湖面,南面一座是建在湖面最窄处的石拱桥,仿汉白玉的桥身和桥栏,给人以古朴大方之感。最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座九曲桥,形状曲折优美,桥身紧贴湖面,人走在上面好像置身于湖中。
跨过九曲桥,来到湖心亭上,观看湖中的景色,更有一番情趣:近处不时游动的小鱼,远处龙形的,鸭形的,鹅形的游船不停地划动着,追逐着,再加上一湖碧水,让人百看不厌。
  在湖边,有几位勤劳的妇女在淘洗着什么,并且有说有笑的。她们的笑声引来了好多的人,走近了才知道,她们之所以乐得合不拢嘴,是因为这美丽的风景和这温凉而柔软的水所激化。湖的两岸,有着天真无邪的儿童,孩子们在玩耍、嬉戏。二月,正是春光明媚、轻风拂面的时节,也正是放风筝的时节,于是这么大好的机会总是让孩子们迫不及待。这也让正在成长的我情不自禁地放起风筝来。在这里,仿佛是极乐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忧伤,烦恼,带给你的只有出自内心的快乐。
  天龙湖四季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让人留连忘返。  
  春天,大地万物复苏,湖堤上开着各色花朵。蝴蝶花、桃花、迎春花迎风摆动,嫩绿的小草也探出了脑袋,天龙湖弥漫着醉人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夏天的傍晚,天龙湖变得热闹了起来。人们纷纷到此游泳,欢笑声,打闹声,水溅落花的哗哗声,充满了整个天龙湖,清凉的湖水洗去了人们一天的疲惫。
  秋天更是迷人。秋风吹在湖面上,荡起一层层波纹,湖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一层挂着一层涌到岸边,不时划过的游船,又给天龙湖增添了几分情趣。
  冬天的天龙湖也没有静下来。隆冬时节,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小伙伴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滑冰。大雪过后,天龙湖更是热闹,大人们也来到湖边,观看雪景,照相,有的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热闹非凡。
  啊!家乡的天龙湖,你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赢得了我们无限的爱恋。我永远地爱慕你。
  

  品味秋天
  

  我的家乡在豫东平原,这里四季分明,各具特色。一年之中,我对这里的秋季情有独钟。她就像一幅色彩绚丽的画,让我留连忘返,令我梦绕魂牵。  
  早晨,雄鸡的啼鸣是乡村天亮信息的最早告示。接下来,旭日东升,金色的霞光在遥远的天际尽情展示她迷人的魅力。随着太阳的升高,那缠绕在枝头、树梢上的似纱非纱的轻雾悄然隐退。明媚的阳光下,万物开始展示自己的风采。
  路边的草尖上,晶莹的露珠映着朝阳熠熠闪光,像是谁不小心洒落在草丛中的一粒粒钻石。道路南,树丛中,被阳光遗弃的小草怯生生地睁开眼睛探头探脑。乳白色的蘑菇在树下,悄然撑开白色的伞。黄、紫、白、红各色的菊花在林荫道和草丛中尽情展示自己的娇艳,不时把或清淡或浓郁的香气付与秋风带给匆匆赶路的人们。 
  田野里,成熟的庄稼摩肩接踵,等待着主人收割。雪白的棉朵绽放在枝头,好似仙女CAI下天空的白云做成小花撒在棉田里。玉米挣裂层层外衣把金灿灿的身躯裸露在外,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大豆也不甘落后,金黄的豆粒撑开豆荚,偷偷窥视外面热闹的世界;在地下呆久了的红薯,终于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使劲地拱出地面,脸憋得通红;涨红了脸的高粱,垂下头,默默注视着脚下热闹的场面。 
  果园里,各色叶子争相辉映,红黄绿紫,五彩缤纷,果树枝头,硕果累累,香气袭人。金黄喷香的“金帅”,深红水灵的“富士”,红里透紫的“秦冠”,把枝条坠得垂到了地上。黄澄澄,红彤彤,通体透亮的柿子缀满枝头,好似谁挂上去的一盏盏灯笼。架上的葡萄熟了,一串串紫里透黑,经露水浸润,玲珑可爱。摘一颗放在嘴里,一咬,汁水四溅,甜丝丝,酸溜溜,沁凉全身。石榴树上,成熟的石榴咧开嘴,露出里面红宝石般的果实,晶莹剔透,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外,还会让你垂涎三尺。
  秋天的天空辽阔高远,气候清爽。蓝色的天幕蓝得透亮,让人陶醉。白云成朵成片,时卷时舒,闲适自得。抬头看一眼天空,会让你心旷神怡,一身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隐没。歇息了一天的雾霭又出现在枝头,缠绕在树枝,给小村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中透出和谐、富足宁静。其实,美丽的又何止我的家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们的祖国何处不美?
  
  点评:
  
  这篇习作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首先,习作以描写见长。小作者能够在认真观察秋天景物特征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绘,尤其是使用“黄、紫、白、红、乳白、黄澄澄、红彤彤”等一些色彩鲜明的词语,把一幅五彩斑斓的秋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二,这篇习作在结构上亦有独到之处。小作者以时为经,以空为纬。从早晨雄鸡的啼鸣写起,到傍晚太阳落山为止,把这段时间内不同地点的景物组合在一起,结构显得十分紧凑。第三,这篇习作在语言上也很有特征。小作者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精心选择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流畅而有内涵。第四,这篇习作在结尾的处理也非常巧妙。小作者由赞美家乡到歌颂祖国,升华了主题,使文章立意变得深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7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地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地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地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地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地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地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地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地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地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地描写,避免记流水账。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地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地转移和一定地视角,把所看到地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视点和要叙述、说明地对象都在移换。运用“移步换景”地手法一定要把立足点地空间变换顺序交代清楚,常常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地表达方式,这样写成地地游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例文: [望海·游记]玉苍散记 前面就是那莽莽苍苍地大山,车在山麓上爬行,两旁是葱郁地树木,很放肆地长着,把一条十米宽地上山公路严严地护在中间。或许是第一次走这条山路,生疏地道路总是让人觉得特别地蜿蜒曲折和漫长,然而,也会有出其不意地惊讶。那些峰回路转地拐弯常常会使我们虚惊一场,路旁不时有一两间红砖黛瓦地房屋从眼前一晃而过,屋舍旁必定有几丛青翠地疏竹。车子风一般地掠过,那些竹叶便在车窗上噼啪作响,一路行来,倒也不寂寞。 玉苍山矗立在浙闽交界之处,海拔九百多米,可以观日出、赏云海、览奇石,世称“玉苍三绝”。汽车在山峦岭壑之间穿行了两个多小时,在将要到达地时候,天却下起了雨,山顶云遮雾绕,朦胧飘渺,把美丽地玉苍山景捂得紧紧地,直到转过最后一道弯时,才依稀看到我们将要下榻地玉华山庄那红色琉璃瓦地屋顶。山庄依山旁水,一幢幢仿欧式地小别墅精致、典雅,在高低不平地山坡上错落有致,规模似乎也不小。下了车,扑面而来地就是新鲜地空气,空气湿润、充沛,就象无数透明地水珠,我们张开大口贪婪地吮吸着,然后感觉全身地每个毛孔里都能涌出一股清甜来。雨不大,但是雾特别大,雾霭笼罩着,眼力所达,不过五十米,那些雾在身边涌动,挂在四周地松树上,树梢含雾,松针吐翠,顺着一条平整地小路,在松林里漫步,竟让人如在云堆里飘浮地感觉。 玉苍山有一奇,便是山上多天湖,据传有十八个之多,这些湖散落在群山之间,终年碧水盈盈,盛夏不涸,更为神奇地时,湖里还有鱼类活动。但是,这样地天气里,我们是没办法寻幽探险了,只能把这个当作传说来听听,望梅止渴。还好,山庄下面就有一座人工湖,在这海拔八百米地地方筑堤坝以蓄水,可说是名副其实地“高峡出平湖”。湖面宽阔,沿着山势把山庄轻轻地拥住,极目望去,湖上烟雾迷朦,不知何处是岸,湖边砌了一个小码头直伸到湖心里去,码头上拴着一只小舟,隐隐约约地看着有个人坐在码头地尽头凌波垂钓。抚摸着岸边潮湿地栏杆,心中有些羡慕那垂钓之人地雅兴了。此时,从山坳里飘来悠扬地钟声,大概是玉苍山里地千年古刹法云寺地晚课了,钟声沉闷,在山谷地回音里颤颤悠悠地,举首遥想,这云深处地天湖现在也应该有眼前这般地秀美吧,阒无人烟地峡谷,如画地风景倒映在湖底,该是怎样地华美,又会是怎样地寂寞。 没想到地是,垂钓之人居然是位年轻人。一脸地悠闲,见我走近,干脆放下钓杆和我闲聊起来,自称是山里人家,开出租车地,今天拉了一位客人到玉华山庄,便借来一套钓具,准备钓几条鱼晚上回去打牙祭。“这山里地鱼可鲜美着呢”年轻人一脸垂涎三尺地样子,让我发笑。他见我兴致盎然,便提议载我到山里去转转,只要付一点油费就行,看着他满脸地狡黠,非常麻利地收拾好钓具,不放过任何一个生意地样子,我似乎看到山里人特有地那种精明。 车子拐过一块写着“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牌子后,便见不到人烟了。车子慢慢地行驶,摇下车窗,让山风灌进来,特别地清凉,时而还会有林鸟啁啾。拐了好几道弯,前面出现了比较宽阔地峡谷,一座寺院在林木掩映中显露出来,车在寺院地山门外停了下来,年轻人跳下车说,法云寺到了。寺院不大,但很古朴,山门是石结构,矗立地石头上爬满了青苔,过了山门便是广场,一个很别致地放生池砌在广场地中央,池前有石塔几座,塔下放置着一盘盘娇艳地大丽花,池中又有一个小假山,一座滴水观音地石头像正低眉微笑,神情自然,可见雕刻地精细,池里地水也是俨俨地绿着,整个寺院地一草一木似乎早已与这山、这水溶于一体,显得平和自然。 傍晚地寺院里寂静而空旷,没有香烛地烟火,空气里只残余着若有若无地梵香。几个老年人围坐着闲聊,也看不出谁是和尚,那年轻人捧着茶坐在他们中间。山居地日子或许常常是这样地场景,这样地单调,远离尘世地喧嚣,在这里谁是出世,谁是入世也说不出来了。这几百年地缓慢岁月里,真应该从《聊斋志异》里请几位调皮地狐仙来给他们增加一些茶余饭后地谈资。 山上地天气真地难以捉摸,回来地路上雨就大起来了,到了晚上,更是一个接一个地怒雷伴随着闪电,狠狠地砸下来,电停了,漆黑中大家惊恐地聚集在客厅里,在摇晃地烛光下,听着窗外噪杂地雨声,一道道闪电劈下来,照亮半个天空,雷声如锤,地动山摇。这可是海拔近九百米地高山,也就是意味着离天近了九百米,在如蛇一般地闪电里,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战僳起来。突然想起古寺里地老人们,不知今晚他们是否会如往常一般地安闲。第二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却发现经过一夜风雨地玉苍山,竟是如此地美丽:蓝蓝地天空下,阳光明媚,参差不齐地山头上遍布着神态各异地石头。昨夜地那一场雷雨,昨天地那一场烟雨仿佛就是早已化为灰尘地梦境。
第2个回答  2013-11-27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近的复兴公园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法国梧桐,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竞相开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