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一、所处时期不同

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2、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

二、人不同

1、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三、原因不同

1、建安七子: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2、竹林七贤: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竹林七贤

百度百科-建安七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4
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嵇康(224—263)】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侄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建安七子:孔融(一说曹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4
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是两个不同的文学团体,它们在时代背景、文学风格、个人理念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1. 时代背景:建安七子活动于东汉末年,而竹林七贤则活跃于曹魏末年的三国时期。建安七子的作品以社会和他人为观照对象,他们的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为社会的文学。而竹林七贤的作品则以个体和自我为观照对象,以喝酒清谈为乐,以逃避现实为趣,呈现出个人的文学风格。
2. 文学风格:建安七子的作品以五言诗为主,同时也创作了四言诗和杂言诗。他们的诗歌风格大多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带有一种豪迈奔放的特点。而竹林七贤的诗歌以五言诗和四言诗为主,他们的诗歌风格则更加注重文学的形式和技巧,追求含蓄、意境深远的表现方式。
3. 个人理念:建安七子是为了共同的政治目标而聚到一起的,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而竹林七贤则是为了避开政治旋涡,消极抵抗司马氏的“名教之治”才选择携手入竹林,以喝酒清谈为乐,以逃避现实为趣。他们在面对时政的态度上与建安七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总的来说,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在时代、文学风格和个人理念上存在显著的区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