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李商隐《锦瑟》的【终极】注解

请别复制别人的答案
那些答案我已经看过了!!!!!!!!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
��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7、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韵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评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
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
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
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
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
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
难以排遣的情绪。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器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亦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器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豁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周汝昌)

[注]①一般说法,古瑟是五十条弦,后来的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②柱,是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它把弦“架”住,却是可以移动的“活”柱,把它都用胶粘住了,瑟也就“死”了。有人把“柱”注成“系弦”的柱,误。“思”字应变读去声。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锦瑟--赏析- -

摘自汪龙麟《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迷离,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中心意义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准,故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对这首诗的解释,历来各家无定论。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对令狐家的侍儿锦瑟的思念之情,但以为悼亡诗者为最多。

这首诗的每一联都是朦胧的。自联两句,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庄周在虚缈的梦境中,忽而梦为蝴蝶,栩栩然自己就是一只蝴蝶。忽而又醒来,发现又是自己又是庄周了。于是他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了?这是朦胧的意境。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这里写的是空灵虚幻的人魂化鸟。诗人写梦迷,写冤禽,所要表达的,仍然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

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溶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胧景象。纵观全联,写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异,而怅恨则一。朦胧的自然 景象 所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感情世界。

尾联两句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怀,今朝已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当初是何等的使人怅惘迷恋呵!

通读全诗,我们便会发现:诗人托物传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对象,究竟是一位情人呢,还是某种令其神往、促其献身的政治目标?诗中没有明说,也未曾暗示。诗人反这最大的“一团模糊不清”交给了读者。总起来看,《锦瑟》不可能不是一首“自道平生之诗也”。

据胡仔的《苕溪渔隐从话》转述,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大抵李商隐拟想着自己手抚素女所鼓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听到了瑟的曲调 。音乐语言与往事的回忆相融合,遂形成了颔腹二联的种种意象。如“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

不过,作为表现一般的“适、怨、清、和”情致的四句诗,对于李商隐来说,又当有它特定的含义。所谓“庄生晓梦迷蝴蝶”,在“适”中又蕴含了“迷惘”的成分,这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所特限了的;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在“和”中又孕育着“可望 而不可及”和短暂希望和最终破灭,这同样是被“当时已惘然”所限制了的。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李商隐这首《锦瑟》诗的中间两联四句中,似乎还存在偶然随机 的痕迹 。唐宋人作诗每有先得佳句而后成篇的。这自然就增加了索解的困难。金代元好问对《锦瑟》早有论定:“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他的见解,应当是颇有见地的。总起来说,《锦与》的主旨是“怅触 人生,情怀历乱”,有着高远深沉的意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 “自伤”。而对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的。正因如此,《锦瑟》才会历久常新,具有永恒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13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
��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7、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韵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评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
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
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
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
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
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
难以排遣的情绪。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器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亦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器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豁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周汝昌)

[注]①一般说法,古瑟是五十条弦,后来的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②柱,是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它把弦“架”住,却是可以移动的“活”柱,把它都用胶粘住了,瑟也就“死”了。有人把“柱”注成“系弦”的柱,误。“思”字应变读去声。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第2个回答  2006-11-09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
《锦瑟》为李商隐诗歌中最为人们所喜爱、也是最难理解的代表作,因而,也就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过去有人以为是悼亡词,是诗人追怀死去的妻子的。还有人以为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则认为是诗人聆听锦瑟之繁弦,追思年华之往事,为自伤身世之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是因瑟上的花纹如锦而得名。这一句话其实是在故意埋怨:锦瑟,你为何平白无故地有这么多(五十)根弦呢?本来,锦瑟就是那么多弦,无所谓“无端”不“无端”的(无端,即平白无故地),但诗人却要故意发问,这中间已经包含了一种情绪。
“一弦一柱思华年”,重点在“华年”,只要不把“五十”理解得太死,好象诗人已经“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便以五十弦的瑟自喻,以追忆五十岁以前的“华年”,那么,“思华年”的意思也就不难领会:聆听锦瑟那丰富繁多的弦音,不由得追思起逝去的往事。可是,繁多的音节让人情绪烦乱。心中的怅惘也实在难以说出。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两个典故,《庄子·齐物论》中的“庄生梦蝶”(是说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蝶,飘然而飞,竟然忘了自己是“庄周”了,猛醒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不知何往)。诗人的意思是说:锦瑟一曲,惊醒了我的梦境,梦中的美好也成了虚无缥缈。“迷”有迷失、离去等意思。是诗人借喻世事的变幻及自己“华年”期理想的破灭。“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每每在暮春啼哭,以至口中流血,啼声哀怨悲戚,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诗人在此借望帝化为杜鹃哀春的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华年已逝,理想未得到实现的悲戚感。一个“托”字,既写了典故中的杜宇托春心于杜鹃鸟,也写出了鼓瑟之人托春心于锦瑟,更寄托了诗人的无限怨恨。
接下来的第三联,诗人依然用了两个典故。“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在化用“沧海遗珠”的同时,还糅进了珠月交辉和鲛人泣泪成珠的说法。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在月明海静之时,蚌就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之光华,才显得分外晶莹。《博物志》记载:“南海外有鲛人……其眼能泣珠”,而以珠喻泪,古来有之。由于月夜宜鼓瑟,所以,诗人听瑟不免想到月明之境,一种不可名状的清怨也就油然而生,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更溢于言表。
“蓝田”,为陕西蓝田县东南的蓝田山,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山在日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美玉的精气远看如在,近看却无,可望而不可及。这在客观上正好代表了一种十分美好的理想景色,但它又是难以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人在此是指自己的追求以及各种美好的愿望正如蓝田山上的玉气,可望却始终渺茫难及。透出了诗人那种凄凉落寞之感,饱含着一种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迷离,凄凉,有哀怨,惋惜,也有向往,之所以明白提出的“此情”,与开头的“华年”相照应。生活道路上迷离,凄凉,惋惜,并非今天回首往事时才感觉到,当初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就已经令人不胜怅惘了,哪里用今天来回忆(可今天毕竟又作了回忆)?诗人的怅惘、失望、沉郁的心情,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诗人的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有很多难言之痛,至苦之情。他的这些难以言传、更难以说尽的感受只能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比兴象征的方法委婉地表达,尤其是诗中所借助的典故,更使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虽然说,这首诗中的比兴象征与典故给诗篇带来隐约朦胧,也给人们的理解和把握带来困难,使得历来聚讼纷纭,说法各异。可是,人们又都深为诗歌塑造的艺术境界及情调氛围所吸引,深为诗人那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所赞叹。而这也说明了李商隐诗歌的别具一格的特殊感染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1-09
你好: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堪称中国诗史上最难有确切解读,最晦涩的一首(至于为何如此,结篇处讲),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悼亡之作。

(2):怀旧情之作。

(3):艳词。

(4):苦人生短之作。

(5):忧国之作。

其中,数赞同悼亡之作的人最多。因有文献有与之相符的记载,更有作者的自解诗。我不排除有多种情感共同作用的可能,下面分析中,以悼亡解释为主。



以“锦瑟” 为诗题,实则无题,锦瑟为题,乃截取首句首词,此习惯自《诗经》始,此说法一;“锦瑟”一题,为李商隐妻子名,此说法二。如果按悼亡说,自然是说法二更符,但不能排除说法一的可能,因为二者不矛盾。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义山此诗,自无校笺。后人校笺,多将“无端”约定俗成地解释为“凭什么?”、“没有理由”、“自然而成”。此说确实可靠。但更确切的解释,却少人知道了。“无端”应该与之后的“一弦一柱”一起分析解释:

说法一:

传说古琴(瑟)有五十弦,但实无稽可考。通常所知是二十五弦。下句又言:“一弦一柱思华年”,如如此看,便不尽然了。按标准说,古琴与古瑟一样,是一弦两柱!这样按“一弦一柱”算,二十五弦才和五十柱。钱良择在《唐音审体》中也如是说。其实,“无端”五十弦,正可译为“没有道理,没有办法五十弦,使一弦配一柱,来回忆华年。”李商隐在这里的意思,仿佛是弦不够用。其实“二十五弦”正和记载,其妻子卒年二十五岁,而李写此诗时年将五十!正如二十五弦不能配五十柱,以达成圆满的一弦一柱。而不是“弦不够用”。

说法二:(回避了一弦到底几柱)

诗人凭空对分弦为五十。而柱依然二十五。言其妻二十五而终,不能陪之。“无端”,正是暗言此五十弦的没有道理,意为天不应该让其延活妻死后的另二十五年。其实只是说法一的倒说。意小异大同。

以上大概都是悼亡的说法。至于不如此想,像周汝昌先生,就将此解释的很简单。同时,“一弦一柱”又被赋予了另外的意义:

古瑟五十弦,是无可争议的。或者说,周汝昌先生认为,没有必要争论李商隐时期的锦瑟是多少根弦,是不是一柱一弦。或者说,他暗地里接受了五十弦的现实。而对于一弦一柱,则不应理解为一弦对应一柱的关系,也许李商隐的意思只是“每一弦,每一柱。”这样就变成了纯正的叹人生苦短的诗(当然还是不排除借此感叹其他情感的可能),解释也非常简单了。

但,李商隐有另一诗,似乎说明此诗其实悼亡所作。李有一诗《房中曲》,内中一句“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若说此诗是作者的自解诗,岂不是《锦瑟》为悼亡诗的最好例证?

总之,作者在首联,将感情通过比兴调出。通过“思华年”,真正展开了内心之旅。全诗的感情开始上扬。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善用典。这颔联和之后的颈联就是很好的例证。这里需要说的,是李义山用典与他人的不同。其他的诗人用典,叫“明用”,即用典除了说明意义,只是为了深化意义,产生思维的厚度和时空的共鸣感。是知其实而明其义的。然而李商隐的用典方法叫“用典为喻”法。所谓“用典为喻”,实际是他用典只是为了比喻一下当时的事、一种相同的感情,一种相同的悲喜情韵。而忽视了典故本身的内容和本体内容的相似。所以,即使弄懂几个典故,也不大知道他要说什么。

颔联两句用典,可以将两句扩充为:

(我如)庄生晓梦迷蝴蝶,(只得像)望帝春心托杜鹃。

可见,典故本身和作者扑朔迷离的感情背后的事件,似乎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两个独立的典故本身就没有事因上的联系。

这两句,出句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实则想说自己曾经如庄周的“迷”的心境一样,在梦幻中(解释成悼亡则是与妻共度的时日)迷失,以为真实而亘古也不会变。但是,幻想最终是破灭了的,于是典故的使用也转化到了望帝那里。他只好使用望帝当年的办法,把自己的余恨托付在妻死后大变的心境中的麻木生活中了。

这联其实可以说是很好的运用了,典故与其欲写现实间的故事结构和情感波澜起伏的类比。都写从做梦到梦醒,使自己大为转变的过程。

综上述,首联是比兴而起。感情从隐没到被激发起来。到了颔联,感情从起到承,进入了平行的回味境地。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连用“海中鲛人”和“蓝田烟玉”两个典故。也可以补充为:

(当)沧海月明(时)我的(感情终于被激发),(往事已经如)蓝田日暖(时)生的烟雾(不能看清)了。

此联可以看作是在起、承之后的,对于承的内容的所感。对于往事的议论。诗人的感情实际已经从刚才的回味怅然中慢慢脱出,试着做一个感想。然后急转到了尾联,回忆完了,感想完了,之后就是全诗的总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尾联的“此情”,若按悼亡主事,应该模模糊糊的是“对妻子有情——妻亡而心肝断碎”。

更关系到全联的解释的,是对于“当时”的解释。一般的注笺,只是将“当时”泛泛地理解称为“当有妻时”。可是,应注意“当时”的另一种解释,就是“当此回忆时”。若按第一种说法,意即:这段感情的担忧和惘然,而今想来,在当时就已经暗暗预料到了,而因此忐忑不安,迷茫了。好梦易醒,佳事不牢,是千古的定律。因患得患失的忐忑便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如今妻子真的去了。可以说,李商隐的感情,从开始就夹杂着淡淡的不知所措的悲情。这悲情有恰是由于当时的过分珍惜而引起的类似神经质的效应,似乎也有现实上的种宗暗示。而对于某些书本中,将“惘然”释为“漫不经心”,实则是不然的。

若将“此时”理解为“当此回忆时”,则可意为痛之深不能回忆了。诗的结尾意思就不大一样了。

还有一种,就是不把此当悼亡诗看,而把当时译为“当事情发生时”。至于什么事情,大概就在五种的范围中。解释都不细言了。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8cecf40010006dh

第4个回答  2006-11-12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