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听到刘备在张飞被杀后说的哪4个字,大骂刘备大耳贼?

如题所述

蜀汉建立之后,刘备决定出兵伐吴。在部署兵力的时候,刘备调张飞率领部下参战。可是,不久他就得到了张飞部下的表章。刘备当时就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这四个字,表现出刘备对此事的判断,也表现出刘备对张飞的惋惜。至于说,赵云听说这件事后,骂刘备是大耳贼,这件事在历史上倒是没有记载。也许赵云听到刘备对张飞的死只是说了这四个字,认为刘备薄情寡义,骂刘备也未可知。

刘备认为张飞已经死亡,主要是他对张飞平时行事做出的判断。张飞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飞对自己的手下十分严酷,暴而无恩。刘备曾经对张飞劝诫说,你平时随意杀戮部下,而还喜欢对健儿鞭笞,打完后又安排在身边,这是取祸的道路。可是张飞却对此不以为意,毫不改变。

因此,当刘备得到张飞部下的表章时,才会判断张飞已死。这是因为如果张飞还活着,肯定上奏的表章是以张飞的名义写的。可是现在这封表章是由张飞部下写的,肯定是张飞发生了意外。张飞作为大将,身体又十分强健,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是被身边的人行刺。如果行刺的人一旦行动,就一定要将张飞杀死,否则的话,他就根本无法逃脱张飞的追捕。所以,刘备才断定张飞已死。

那么,张飞的死与刘备是否有关系呢?当然是有关系的。这是因为,刘备既然看出了张飞的缺点,却没有采取切实的措施,让张飞改掉自己致命的缺点。刘备只是劝说了张飞,当张飞屡教不改之后,就不再管张飞,让他放任自流了。可以说,刘备的这种态度,是张飞死亡的最大的原因。

其次,张飞是死于刘备伐吴的时候。如果刘备不决定伐吴,张飞也不会死。行刺张飞的张达、范强肯定对张飞已经早就怀恨在心,只是在寻找刺杀张飞的机会。因为刺杀张飞后,两人还需要寻找脱身的机会。在东吴和蜀汉联盟的时候,是无法行刺的。因为张飞的驻地与曹魏远隔重山,中间加上大片的无人地带,如果刺杀了张飞,向北是无法逃脱的,所以刺客只能等待时机。

当蜀汉与东吴交战的时候,这两个刺客终于等到了机会。他们趁着出兵的混乱之机,刺杀了张飞,拿着张飞的首级,顺流而下,投奔了东吴。这样,他们既可以顺利逃脱,又可以用张飞的首级作为自己的觐见之礼,谋取自己的前程。这样,张飞的命运也就在刘备出兵的时候注定了。

正是因为刘备对张飞疏于管教,才造成了张飞最后的悲剧。虽然刘备与张飞情同手足,甚至说出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话。可是对张飞的纵容却最终害了他。刘备对张飞的感情,印证了那句话,宽是害,严是爱。假如刘备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许就能把张飞从死亡的道路上拉回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4

刘备说的应该是:“噫!飞死矣。 ”

01、刘备:“噫!飞死矣。”

这应该是来自《三国志》,在《三国志》中刘备听闻张飞被自己手下所杀后,就说了这一句:“噫!飞死矣。”但是赵云并没有骂刘备是大耳贼。

说赵云因为这件事骂刘备是大耳贼的,都是网上一些自媒体瞎编的。首先在《三国志》中,陈寿是没有记录赵云说过这句话,再则在网上的一些说法中,哪些自媒体都是这样说的,估计赵云听完在背后都会骂刘备是大耳贼。

赵云为何会骂呢?他们给出的原因是这样的。他们给这句话做了解释,“噫!飞死矣。“被翻译成:”啊,张飞死了。“翻译成这个样子就显得刘备比较无情了。

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应该没有不知道吧,关羽与张飞是最先跟随刘备的,而且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看似“君臣” 关系,实际上是兄弟三人,据说这三人晚上睡觉都在一张床上。

可以说这三人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兄弟,而且网上的说法中,还指出了关羽死后,张飞来到刘备跟前让刘备给关羽报仇,刘备悲叹必要伐吴,而张飞死了,刘备却呈现这种态度,这区别对待确实有点大,而赵云听到后,难免会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02、正确翻译这句话。

以上就是网上一些自媒体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我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他们在误导人。这句话的翻译不应该是这样的,主要就是这个“噫”字其实是多重意思的。

“噫”在古文中可以用做感叹的意思,而“啊”也确实是感叹词,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这些自媒体所说的好像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噫”字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个字还能表示悲叹悲痛。

如果换成悲叹或悲痛的话,那么这个句话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就是刘备抱着悲痛的心情说完这句话的,我们再来分析下哪种翻译更靠谱。

很多人对于刘备的印象都不好,觉得刘备没啥本事只会哭,以情用人,而有时候却那么无情。但在我个人眼里刘备其实是一个英雄是一个霸主。

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前期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的失败,打仗基本上没有赢过,但是他屡败屡战,从未放弃自己的抱负,这要是换做一般人早就放弃了。

在后来刘备成就了自己的霸业,成为一方霸主,作为一个霸主讲道理是不会在自己最好的手下甚至说兄弟死了,还说:“啊,张飞死了。”这样的话,这样是不利于集团的团结。

而且刘备也不是这样无情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后来东征伐吴,刘备当时东征时,很多人是反对的,诸葛亮赵云等人都反对,但刘备已经失了智,执意伐吴,所以在我看来刘备说的那句话,应该是后者悲痛的意思。

第2个回答  2021-04-07

一、


人生苦短,有一二知己可以对酒当歌,也是一大美事。

三国时期的刘备就很享受这种感觉,而他和两个兄弟的感情,也一度让世人羡煞了双眼,时至今日,桃园三结义依然是一桩美谈。

卖草鞋的刘备、贩枣的关羽、杀猪的张飞这三个低出身平民一结合,愣是在东汉末年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或许便是他们结拜为兄弟时的承诺,如果在和平年代,几人还能安享晚年,一同坐在摇椅上慢慢唠着嗑,可是他们生逢乱世,想要成就一番伟业的这哥仨,又怎能善终?

第一个被杀的人是关羽。

关羽在后世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很高大,江湖人称关二爷,是被现在人供奉颇多的人物之一,毕竟关二爷那可是义气的代名词,再加上武艺超群,一身傲气凌然,连孙权想和他结为亲家,都被他给骂了一通,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可是这样的人,容易自负,更不会轻易听信别人的意见,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的部下所杀。

关羽身死的消息传到了蜀汉,刘备着实伤心了一阵子,甚至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执意伐吴,张飞自然是伐吴的鼎力支持者,谁让他们曾结拜为兄弟呢?

可是张飞却在临出兵前被部下给谋杀了,而刘备听闻张飞被杀后只淡淡地说了四个字,赵云听后想骂刘备大耳贼,诸葛亮听后更是心寒不已,那么刘备究竟说了什么字呢?

我们一起来看。

二、

公元184年,不愿意卖草鞋的刘备揭竿而起,以自己是汉王室后裔的身份,在涿县挑起了扑灭黄巾军的大旗,张飞和关羽都加入其中,三人开始了形影不离,寝则同床的小日子。

刘备在武力值上不行,平日里自然需要关羽和张飞两人来保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关羽和张飞只是刘备的保镖罢了。

刘备一直想着兴复汉室,所以他对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也是极其不满,后来一群想要摆平曹操的人便结合起来,想要利用傀儡皇帝对曹操来个清君侧。

可是事情却败露了,刘备一看势头不对,带着关羽和张飞夺命而逃,结果是关羽被擒,刘备带着张飞投奔了袁绍,后又投奔了刘表。

而在这个过程中,张飞更是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保镖,不然就凭刘备很难在乱世中生存,毕竟手中没有两把刷子,到哪都没有优势。

后来关羽拒绝了曹操的招降,再次回到了刘备身边,张飞也是满心欢心。

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刘备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关羽和张飞这两员武将还不行,还得有个智力超群的谋士,于是便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而在这之后,刘备愈发器重诸葛亮,张飞很是不满,但刘备根本没有在意,只是说道: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

三、

在我们的印象中,张飞就是大老粗,其实他也是有智谋的,比如在长坂坡一战,张飞的表现就可圈可点。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挥师南下,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只得继续南逃,而曹操派曹纯紧追不舍,行至长坂坡时,刘备被击溃,只带着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人冲出重围。

在这个过程中,赵云又不见了,刘备只好让张飞断后,张飞倒也不慌,带着二十余骑站在当阳桥上,等到曹军来到桥对岸的时候,张飞据水断桥,并在河对岸怒目而视,曹军胆怯,无人敢于上前,刘备算是又捡了一命。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刘备借人,刘备便把张飞给派了过去,张飞围攻南郡一年,逼走了南郡守将曹仁,张飞又显摆了一次。

建安二十年,曹操命令张郃进攻巴西郡,刘备又派张飞去迎战张郃,两大武将相持了近两个月,张飞便想出了条妙计,他率领一万精兵,从其它山道主动进攻张郃。

没有准备的张郃只得仓促迎战,由于山路狭窄,张郃大军被张飞切成两段,进而大败,张郃为了逃命,便弃马攀山而逃跑。

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三国志》

而此时,几乎是张飞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四、

建安二十三年,张飞与马超联手进攻武都,可是却被曹洪、曹休、曹真等人联手打得落花流水,张飞郁闷不已。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份,他的二哥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部下所杀。

刘备称帝后,经过休整,便以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同时让张飞出兵江州,此时的张飞早已经被报仇二字蒙蔽了双眼,对于士卒非打即骂,后来在出兵之前,张飞的部下张达和范强忍无可忍,趁着张飞不备割了他的首级投奔孙权去了。

张飞身死的消息,传到了刘备那里,刘备听到了只简简单单说了四个字:

噫!飞死矣。——《三国志》

这四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唉,张飞死了”。

对于喜欢的哭的刘备来说,这次他根本没有哭,对于张飞的死,刘备也远没有像听闻关羽被杀时那么悲伤,只是很平静地像在说一个旁人似的。

可张飞是跟随了刘备几十年的兄弟,刘备的这种表现,无疑会让周边的人寒心。

五、

关羽和张飞相继去世,赵云和诸葛亮便是刘备的两大支柱,他们听到刘备这样冷淡的语气,自然心中极其不舒服,想必连忠心耿耿的赵云听后都想骂刘备大耳贼,诸葛亮更会心寒不已。

毕竟相比较张飞而言,他们两人和刘备的关系自然要稍微远一点,面对张飞被杀,刘备是这样冷漠的表现,倘若张飞要换成赵云或者诸葛亮,或许刘备更会像一个没事人一样。

不过赵云和诸葛亮都没能见识到刘备的薄情寡义,因为他们都比刘备能活。

说完了张飞的故事,我们再对刘关张的关系进行一下梳理,便会知晓:

刘备对待关羽的情谊远比张飞要深,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关羽有勇有谋,可以独当一面,而张飞在智谋上明显没有关羽高,损失张飞,刘备在心痛程度上自然也不及失去关羽那般悲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或许一开始刘备就没有把这二人当成不可或缺的兄弟,而只是把他们当成了成功路上可以利用的棋子。

而在刘备请出了诸葛亮之后,他们的作用就明显小了,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随之下降了,自然也能解释得通,面对张飞的死,刘备的这种冷淡表现了。

所以,刘备相比较曹操来说,是极其不磊落的,如果不是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被无限美化,想必要朝着刘备扔烂白菜叶的人不会少。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第3个回答  2021-04-09

之前有人在网络上发了一篇标题为赵云听到刘备在张飞被杀后说了四个字,大骂刘备是大耳贼的文章。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一大堆,就根据刘备说:‘’噫,飞死矣‘’这四个字来五段推测出赵云骂刘备是大耳贼,理由是这四个字没有情义,文章认为“噫”有轻视的意思。实际上你们觉得赵云可能骂刘备吗?并且还骂刘备是大耳贼?

赵云会不会骂刘备是大耳贼

我们很多人对三国那段历史的了解都来自于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甚至说更多人对三国的了解直接是通过央视90年代拍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以及与三国有关的游戏,以及风靡一时的小浣熊干脆面里面的三国人物卡。

为什么三国故事一直被大家喜欢?因为那段历史包含了兵法、谋略、忠义、侠义、英雄,简而言之三国就是男人的浪漫情怀得到充分展示的一个年代。以前我们觉得刘备这个人总是喜欢哭,觉得刘备滑头,长大后却发现刘备是三国时代最忠厚的主公。赵云对刘备是肝脑涂地赤胆忠心,刘备到处流窜还没有自己地盘的时候赵云就加入了刘备的队伍,到夷陵之战后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备和赵云有着几十年的交情。

从情感角度来说赵云不会骂刘备是大耳贼,赵云与刘备肝胆相照几十年,他们之间情义远超一般君臣关系,刘备是赵云的主公,也是赵云的兄长,赵云不会觉得刘备对张飞虚情假意,更不会骂刘备。

从君臣身份角度来说赵云也不会骂刘备是大耳贼,刘备为人再忠厚也是君主,赵云跟刘备时间再长关系再好也是刘备的臣。赵云要是破口大骂说刘备是大耳贼是不是不想活了?三国时期大家说话都很客气,曹操都不会随口骂刘备是大耳贼,何况赵云事刘备的手下呢。

“噫”在古文中的意思

我们现在人在日常交流中用到的“噫”一般是嫌弃的意思,也可以表达嘲讽、惊讶的意思。那么在古文中的“噫”也是我们现代人日常交流表达的意思吗?

“噫”在古汉语里是表达悲痛和失望的意思,是叹息的意思。刘备得知张飞被杀后说的四个字:噫,飞死矣。这句话非常短也很口语化,这并不是说刘备对张飞很轻视不够尊重。噫就是悲叹的发声词。我们在其他古文里面也能看到噫的用法。

《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孔子得知自己的得意门生颜渊去世后,也是发出了“噫”的悲呼,可见在古汉语中噫的意思绝对跟现代用法截然不同。我们不能把现代表示嫌弃的“噫”代入到古文中去理解。

东汉的梁鸿作“五噫之歌”: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这里的梁鸿就是和孟光留下举案齐眉的千古佳话的那位人物,他在路过洛阳的时候看到宫殿建造得巍峨耸立富丽堂皇,他感叹帝王的奢靡和百姓的劳苦,每一个“噫”都表达了他对百姓的同情。可见“噫”这个字是一个情绪感叹词,而且表达的是同情和伤心的意思。

李白的诗歌《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写的名篇《蜀道难》的开篇第一个字就是“噫”,这里的噫是表达了作者李白对蜀道的艰险感到惊叹,感到不可思议。

刘备对张飞的死很冷漠吗

张飞原本生活也算富足,但是他被刘备的个人魅力和英雄豪气所折服,毅然决定跟着刘备出去闯荡天下。从桃园三结义的那一刻起,刘、关、张三人就捆绑在一起了。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感情与别人不同,所以刘备没必要说出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去感叹张飞的死亡,自己人没必要这么客套。再加上之前的关羽败走麦城被擒杀,刘备的内心已经够悲痛了,俗话说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刘备已经为关羽的死亡而过度伤心了,这时候再得知张飞也被杀,他心中的悲痛值满了心也麻了。刘备对张飞的死并不是冷漠,而是哀莫大于心死。


总结:刘备若是对张飞冷淡,也就不会让张飞做巴西太守驻军阆中,如此重要的职位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都交给张飞,可见刘备对张飞有多么信任。阆中是蜀汉往北边进退的关键地方,是成都最后一层防线,如果阆中崩了,蜀汉也就危险了。刘备用兵从来都比较紧巴,越是外围防线越长,刘备没有太多的兵把每一层防线都布置扎实,所以大体上是外紧内松,从外到内剑门关、葭萌关、阆中三条防线,另外阆中还在嘉陵江上游,可以对益州北面和东面起到重要防护作用。

如果我们把刘备的蜀汉防线比喻成足球场,我们知道足球场上有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张飞就是刘备的守门员兼后卫,所以你觉得刘备会对张飞冷漠吗?

第4个回答  2021-04-06

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之中,赵云都是对刘备忠心耿耿的,他是决计不会说出“大耳贼”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的,尤其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赵云的形象就是忠肝义胆、一生无败绩、老年仍巅峰、完美无瑕,他自始至终都是对刘备恭敬有加,不会如此抱怨。

01、吕布被刘备坑害性命,才说了一句“大耳儿刘备”,赵云更不敢骂“大耳贼”

无论刘备的真实身份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他都是赵云的主公,身为臣子应当“忠”字当头,赵云能够被选定为刘备的亲卫队队长,其忠诚度更是毋容置疑,就算是演义里的张飞敢鲁莽的骂上一句大哥,赵云这种忠臣也会站出来指责他的不是,他本人连这种想法都不会有,更不用说大骂出口了。

而我们看“大耳贼”这个称号,它最初是吕布喊出来的。当吕布被曹操生擒之后,吕布是想要投诚,靠自己出色的武力和骑兵统御能力,帮助曹操快速稳定乱世的局面。

曹操尽管生性多疑,但是他是尤为爱惜人才的,就算是关羽这种不肯归降的人,他都愿意百般示好,更别说吕布这种“三国第一猛将”的厉害角色了,可以说曹操在面对吕布的主动归降时,他是犹豫了。

而这时一旁的刘备劝导曹操,让他想想丁原和董卓这两位“义父”的悲惨下场,曹操想及此处就打定主意让吕布领盒饭。

吕布为了挣扎,也是为了泄愤,才说出了“大耳儿刘备不能相信”,这句话在演义里也成了吕布的遗言。

至于“大耳贼”这个称号,多是后世之人对刘备的戏称,就算是东吴和曹魏的人敢这样说,那蜀汉的人势必不敢说出这句话,对刘备忠诚度满满的赵云更不会如此作态。

在正史之中,刘备在进攻东吴失败之后,是一个人仓皇败逃到白帝城之中,赵云随后赶来支援,阻退追兵。在演义之中,是赵云身着白袍,帅气登场救下刘备,如果他真的骂了刘备是个“大耳贼”,在路上随便耽搁一会儿,刘备也就没命了。

因此,赵云大骂刘备,绝对不成立。

02、刘备在听到张飞的死讯之后,说的是“噫!飞死矣”

在正史《三国志》的记载之中,当刘备准备进攻东吴之时,他突然收到张飞的死讯,是说了“噫!飞死矣”这4个字,然后就继续去讨伐东吴了。这个反应对于刘备来讲,可能有些过于平淡。

要知道“噫”至少有两重含义:1.悲痛;2.惊异。具体放到刘备身上,可能是悲叹,原本自己二弟关羽已经离去,没想到三弟张飞这么快也走了,曾经结义的三兄弟,说好了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如今却也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个了。

就算正史之中的刘备在称帝之后,慢慢的变了初心,以大业为重,那他曾经的兄弟在他心里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至于演义之中的刘备就不必提了,刘备的表现是“放声大哭,昏绝于地”,妥妥的重情重义之典范。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情况,赵云都不可能大骂刘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