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典型真题分析:应变能力与情绪自我控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3
情景型

  如果你被录用了并且被派往基层锻炼一年,可是基层领导不分配实际工作给你,怎么办?

  【答题要点】(1)作为新的公务员,碰到这种情况是难免的。(2)作为新人,可能对基层工作不够熟悉,导致领导不分配工作给我,如果是这样,我会积极地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尽快熟悉工作。(3)也可能是因为我为人处世的方法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会认真反省,努力改正,多与领导、同事们沟通,多参加集体活动。(4)如果是我的工作态度的问题,那么我会积极端正工作态度,重视基层工作,向领导和同事们展现我过硬的工作作风。(5)领导暂时不分配工作给我,我会积极协助同事们做好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相信经过努力,领导会分配实际工作给我。

  编故事型

  请你用“键盘 伊拉克 老虎 待遇 赵本山”编一个与扶贫有关的故事。要求把这五个词全部用上,词的顺序可以打乱,故事要完整,情节要感人,给你2分钟的准备时间。现在开始——

  【参考答案】 “王秘书长,您要多担待啊。”

  小王其实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如果不是为了完成调研任务,他绝不会愿意和这样的村官一起共事。

  “您来这里调研,一定要用您的玉笔,把我们这里的情况多描绘描绘,我们村的扶贫拨款,就靠您的一支笔啦。”村长长得酷似赵本山,但眼神流露出更多几分的狡黠和精明。

  “这里村干部的待遇怎么样?”趁着村长上厕所,小王好奇地问村长的司机老吴。这样一个贫困山村,村长配辆小吉普,还有一专职司机和秘书。

  “伊拉克老百姓啥样,我们就啥样。”老吴不爱说话,一说话,就像手枪吐子弹,有力简洁。

  “那你们怎么看你们的村长呢?”小王单刀直入地问。

  老吴不再说话了,抽起了闷烟。一旁的小赵,大学刚毕业,回村做起了村长助理,倒是坦率:“老虎,您知道不?山里有老虎,百兽都消停,山里没了这山大王,就都乱了套。”

  “你们这村长够厉害的。”小王边记边附和赞叹。

  “王秘书长,怎么样?看了一天,够累了吧。”村长上车,一*坐到小王身边,凑近想看他本里记了什么。

  “不累,您比我更累,到哪都亲自陪同,我能累么?”小王反问着。

  村长尴尬地一笑,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个小东西,凑近说:“您看,您老远来我们村一趟。这是点心意。”

  小王瞥了眼,竟是个最新款的彩屏手机:“你这是什么意思?”

  “您的手机不是旧了嘛,我寻思着给您配了个新的,这个手机的键盘还可以手写呢。”

  “你收着吧,我喜欢用自己的旧手机。”小王冷冷回绝。

  “王秘书长,走好啊。我们村,就靠您啦。”车已经走了很远,身后还传来村长嘶哑而热情的嗓音。一天的观察和接触,小王开始对这个精明而狡黠的村长“刮目相看”,这个村的实际情况,他将如实上报,但对这个村长,他心里也有了分打算,有这样村官,山村能不贫么?

  扶贫项目批下来了。一年后,小王又借调研的机会,回到了这个山村。这次接待他的,是老吴。只不过老吴现在的身份是村长了。

  “谢谢您!大家伙都感激政府,挂念着您!”老吴依然话不多,但有力简洁。

  “村里有了些变化,这是大家伙自己的功劳,勤劳致富,这是发家的真理。来不得半点虚假。”小王欣喜地回应着,“你们那位前任村长大人呢?”

  “他……他走了。”老吴低声说。

  “这样的村官,就该离开这里!”

  “不是,您误会了。他——去世了。王秘书长,其实,他是个好村官。”

  “哦?我怎么没看出来。”

  “您知道么,别看他长得那样,其实他心里可为大家伙着想呢。为了求扶贫款,求项目,他跑细了腿,每天陪各种人喝酒,说尽了好话。为了求上面的一个签字,一个红章,他宁可自己赔上笑脸,委屈着自己。他是活活累倒在这里的呀!”老吴的眼里闪着泪花。

  “那小赵呢?就是那个年轻的大学生,他不是村里的骨干么?”

  “您走后不久,他就辞职,去城里找工作了。”老吴感慨地叹了口气,“现在的娃,吃不起这个苦啊。您知道么,村长生前最遗憾的,就是念叨着没能亲自好好谢谢您。”

  小王感到心里憋得慌,一张熟悉而陌生的脸浮现在脑海中,还有那双狡黠而精明的小眼睛。

  演讲

  请你以《办好让群众“暖心窝”的事》为题,用“法规、政策、权力、权利、奉献”五个词发表一篇简短的演讲。要求把五个词全部用上,词的顺序可以打乱,主题要鲜明,语言要流畅,给你2分钟的时间。现在开始——

  【参考答案】我的演讲题目是“办好让群众‘暖心窝’的事”。

  这句话,很多工作在第一线的公务员可能经常提起。但我们是否真正达到了这项要求呢?我认为,办好让群众“暖心窝”的事,要这样来做:

  首先,要了解群众的心事。最关键的是要下基层,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所感。很多公务员长年坐在办公室里,把工作落在纸面上,没有接触实际,没有和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即使面对群众,也只是打官腔,说官话,根本没有把了解基层和群众的心声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一部分公务员对群众说话只会用“恩”“啊”“嘛”,不会用“为什么”“怎么样”“这么办”。只有了解了群众的需求,政府在制定法规、政策时,才能适应群众的需求,才能使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里去。

  其次,要体谅群众的难处。部分公务员在遇到群众反映的老大难问题时,总是以一种冷漠和抱怨的眼光来对待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就会发现群众问题无小事,因为他们的看似琐碎的问题背后,都反映出社会民生最鲜活的状态。公务员掌握着一些关系百姓生活直接利益的权力,这些权力是老百姓赋予的。而老百姓所需要的,仅仅是自己应享有的那份权利。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效率。为群众办“暖心窝”的事,更需要讲求适合的方式方法,讲求办事效率。不同性质的问题,不同的根源,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我们应采取不同的处理、解决方式。群众期待尽快解决难题,我们应讲求最短的时间,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和处理意见,不能含糊其辞。虽然我们可能在处理一些难题时,会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精力,但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一份高于物质回报的精神鼓励。

  总之,我们为群众办事,要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把温暖送到群众心里,让群众口服心服暖心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