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公务员备考:如何高效的进行申论复习

2020国家公务员备考:如何高效的进行申论复习

如何高效的进行申论的复习,获取高分呢?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考题;另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方法,也就是说在掌握每种题型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做近几年的考题的基础之上,掌握出题规律,积累处理材料的能力进而实现高效答题。通过考题实战来找出自己的强弱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

申论备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备考期间,每一位考生都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完善自己的积累,但是还有行测科目,有的特殊岗位还要有自己的专业课,比如的警察岗位的就要考公安基础知识,这对于在这么的时间内取得到高分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要自己有系统的复习方法,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根据实践经验来说,申论备考有三大阶段需要考生注意:1.基础知识点学习阶段——申论教材和热点储 2.强化提升阶段——实战较量历年考题3真题练习阶段——优质全真模拟夯实基础。

一、多练笔:

要想答好申论,多写是个硬道理。熟能生巧,最主要的练笔材料就是历年真题,积极利用往年考题进行练习。在练笔过程中,消化方法理论,提高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写作风格。在考试过程中,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出来,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务必需要广大考生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角色转变,站在准公务员的立场在申论考试中阐明观点,因为申论考试的本质决定了作答申论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你提出的观点要有针对性、具体可行。在作答申论试题时,务必要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各级政府的政策保持一致,并且,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用语要规范。

二、多加积累:

积累素材无疑是广大考生答好申论题的前提和基础。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普遍性与非敏感性,这就要求考生务必关注热点,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浏览网页,看看有什么最新的时政消息或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新闻,不需要每天长时间的看,重在坚持,每天10多分钟即可。重点把握两方面:一是了解近一年来国家政治领域和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把握各级政府工作的总体方向;二是熟知热点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当前现状、影响危害以及解决思路等,做好申论考题素材储备。可以去看如《人民日报—社论》、《理论热点面对面》等。

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

得申论者得天下,申论不仅占据了公考的半壁江山,更对考生塑造全面而富有逻辑的思维、适应公务员实际工作大有裨益。所谓申论,即申而论之,是对某对一现象或观点的阐述。作答申论题目,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深刻理解给定材料,进而提炼要点、撰写答案。要在短短180分钟内,阅读长达6000字的材料,写出多达2700字的答案,考生务必熟悉题目类型、掌握作答方法,高效率、高质量作答。

一、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题是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基础题型,也是必考题型。归纳概括的基础在于提取要点和加工要点,只要答案符合作答要求,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精练”“分条归纳”等即可。国考归纳概括题曾出现过概括问题、概括做法、概括原因、概括变化、概括功能、概括过程、拟制标题、语句填充等考查形式,同时,归纳概括题的出题形式也在不断变化,问法不断创新。

【示例】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10分)

要求:

(1)全面、准确;

(2)不超过150字。(2019·国家·省级·第一题)

本题,作答任务为“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题目要求全面、准确,且对答案字数限制比较严格,考生须找全要点,尽量简化语言。

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题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属于常规题型,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对给定材料进行细致周全的分析,作答难度较大。常见的作答要求“条理清晰”“有条理”等,要求考生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总—分”“总—分—总”“宏观—微观”“总体—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点明本质—深入阐述—适当引申”或者时间顺序等结构组织答案,以体现规律性。

【示例】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1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有条理;

(2)不超过250字。(2019·国家·省级·第四题)

这道题考生在根据给定材料分析“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有关内容之后,会发现材料内容主要是围绕精神资源及其对乡村文化的意义、影响等,而根据“有条理”的作答要求,考生要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形成“点明本质—深入阐述”的逻辑结构。

三、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题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科目的常见题型之一,主要测查考生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给定资料的基础上,挖掘给定材料中的问题、原因以及专家对策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考生应依据给定材料中的问题、原因,反推对策,而对于专家提出的建议等直接对策,考生可对其进行归纳概括,直接使用即可。有时,题干还对作答的身份背景做出了限定,这时考生提出的对策切勿越权。

【示例】根据“给定资料3”,针对《G市医疗机构“不满意就退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具体内容及社会上的相关争议,请向G市卫生部门提出你对此方案的意见和建议。(25分)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概括性强,合理可行;不超过400字。

这道题目没有点明作答身份,考生以一般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作答即可。

四、贯彻执行

申论中考查讲话稿、宣传稿、报告、编者按、短评、材料、讲解稿等文书的题型,被我们统称为贯彻执行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出题方式灵活多样,作答难度较大。但万变不离其宗,文书的写作风格和内容特点是具有共同点的,因此各类公文的写作结构总结为主要包括背景观点、分析阐释、措施建议、总结提升四个方面。

【示例】某省政府举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准确;

(2)层次清楚,分条作答;

(3)不超过600字。(2019·国家·省级·第三题)

导学材料并非常规公文范畴,但仔细阅读给定材料可知,材料内容含盖了研习班的产生背景、建设理念、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据此,可按照“背景观点—分析阐释—总结提升”的结构作答。

五、文章论述

文章论述题分值高、作答字数多,综合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作答难度较大。作答文章论述题,需要考生把握好立意、布局、标题、开头、论证、结尾六要素,形成精美的“凤头、猪肚、豹尾”。

【示例】“给定资料5”结尾写道:“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2019·国家·省级·第五题)

题干中的话要求论述两部分内容:第一,论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关系;第二,论述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以从论辩对立面入手,即批驳城镇化就是农村的城市化这种误区,这种误区的实质就是用人造文明取代乡村原有的自然文明,剥离乡村的原色,使其面貌与城市雷同,让城市居民没有了“游走”的“去”的目标,农村外出者没有了“游走”的“回”的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9
一、摸清自己的不足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在复习中也要摸清自己的不足,以明确时间应该花在何种地方。
申论考试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两个板块,即作文和非作文题目。非作文题目强调刷题与总结。作文题目强调积累和练笔。在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利用备考资料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最需要补充些什么。
二、对备考资料拆分利用
梳理考生手中已有的申论备考资料,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模拟试卷。第二,专项训练题。第三,范文参考。第四,理论热点书籍类。接下来我们就从时间维度和方法维度上,谈谈如何利用这些资料。
(一)模拟试卷要模拟用
练习模拟试卷的目的是为了让考生合理把握考试时间,通过模拟让考生对各个题型的做题时间有所把握。所以对于模拟试卷,建议考生能够保障每周对自己进行模拟一次,找到考试状态,摸清自身问题,在考场上合理分配做题时间。
(二)专项训练要多利用
专项练习册是按题型进行分类训练,通过对每个题型的集中训练达到巩固和强化的
目的。所以,专项训练册可以作为考生弥补短板的练习。同时,因为专项训练题设计的材料内容也较有针对性,如果考生在后期,没有时间完成其余的习题,可以通过阅读专项训练册中的给定资料,作为热点知识的补充来提高素材的积累度。
(三)范文参考要多阅读
在学习申论中,大作文成了考生备考的“拦路虎”,这主要与考生缺乏素材积累、语言
无深度有关。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只有重视多阅读、多积累才能得到提高。对于范文,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背诵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因为近年文章评分中去模式化趋势明显,同时因为背诵会占据很多时间,所以时效性并不是很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手中的范文参考呢,建议考生每天阅读1-2篇范文,主要关注文章的结构、标题、开头、分论点、结尾等部分的优化方法,将文章细化为部分,一一理解和学习。
(四)理论热点要碎片看
看理论热点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文章写作,对非作文题型影响并非很大,并且有些书
籍相对晦涩、距离申论主题较远,所以考生在利用这一类书籍时,可以在零碎的时间中阅读,作为一种知识补充和语言积累即可。
第2个回答  2019-08-20
(一)了解考情和题型
行测考试共有五大题型,分别是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申论考试分副省和地市两套试卷,大家可以初步对各题型有个直观了解,方便大家备考。
(二)系统学习,夯实基础
首先针对行测考试的常识部分,由于其考察点过多,过广。因此每天早上和晚上可以准备出一些时间对常识进行学习,需要大家每天循序渐进的进行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其次行测文和行测理的基础知识方面,在这里建议考生把半个月作为一个周期来夯实基础。在这里建议大家可以上午和下午学习不同的学科。在这段时间里把省考汇总常考查知识点和一些基本方法尽量全部掌握,这才是真正踏上了国考征程的第一步。
(三)专项提升,查漏补缺
在大致掌握知识点后,通过真题的学习,对常考的题型进行系统归纳,查漏补缺自己的知识库。
具体来说,首先针对文科方面:
1)在言语理解部分若想取得好的成绩,一定要将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同时要对重点词汇敏感,这都需要考生补充和积累常出现的高频词汇,提高阅读速度和。
2)在判断推理部分,要对逻辑关系的分析思路清晰,针对图形判断通过大量积累。
其次针对行测理科方面:
1)数量关系部分,由于数量关系考察的内容多,一些题目难度较大,解题时较费时的情况。我们更应在复习时,多学习一些典型题型诸如行程问题,容斥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工程问题的解题技巧,提升解题速度。
2)资料分析方面。考生给自己定的资料分析的目标应至少答对16道题目以上。这就要求对于资料分析高频的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等考点熟练掌握。同时对计算的方法应该学会速算的技巧,才能在资料分析中给自己赢得胜算。
(四)题海,模考阶段
经过前三个阶段后,通过再次做历年真题,检验自己的速度和准确率。其次多参加模考,对自己的状态进行提升。同时通过模考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同时通过题海模考也会发现在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查缺补漏。
第3个回答  2019-08-20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为自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备考书籍、材料,题海战术的确是通向考试的一条必由之路,但是准备过多的题目,如果不能合理利用,不仅会占据考生大量的备考时间、降低学习效率,也会使很多考生面对众多没有做完的题目落得灰心丧气、没底气。那么如何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更好的备考申论考试呢,中公教育专家为您支招。
一、摸清自己的不足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在复习中也要摸清自己的不足,以明确时间应该花在何种地方。
申论考试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两个板块,即作文和非作文题目。非作文题目强调刷题与总结。作文题目强调积累和练笔。在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利用备考资料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最需要补充些什么。
二、对备考资料拆分利用
梳理考生手中已有的申论备考资料,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模拟试卷。第二,专项训练题。第三,范文参考。第四,理论热点书籍类。接下来我们就从时间维度和方法维度上,谈谈如何利用这些资料。
(一)模拟试卷要模拟用
练习模拟试卷的目的是为了让考生合理把握考试时间,通过模拟让考生对各个题型的做题时间有所把握。所以对于模拟试卷,建议考生能够保障每周对自己进行模拟一次,找到考试状态,摸清自身问题,在考场上合理分配做题时间。
(二)专项训练要多利用
专项练习册是按题型进行分类训练,通过对每个题型的集中训练达到巩固和强化的
目的。所以,专项训练册可以作为考生弥补短板的练习。同时,因为专项训练题设计的材料内容也较有针对性,如果考生在后期,没有时间完成其余的习题,可以通过阅读专项训练册中的给定资料,作为热点知识的补充来提高素材的积累度。
(三)范文参考要多阅读
在学习申论中,大作文成了考生备考的“拦路虎”,这主要与考生缺乏素材积累、语言
无深度有关。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只有重视多阅读、多积累才能得到提高。对于范文,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背诵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因为近年文章评分中去模式化趋势明显,同时因为背诵会占据很多时间,所以时效性并不是很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手中的范文参考呢,建议考生每天阅读1-2篇范文,主要关注文章的结构、标题、开头、分论点、结尾等部分的优化方法,将文章细化为部分,一一理解和学习。
(四)理论热点要碎片看
看理论热点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文章写作,对非作文题型影响并非很大,并且有些书
籍相对晦涩、距离申论主题较远,所以考生在利用这一类书籍时,可以在零碎的时间中阅读,作为一种知识补充和语言积累即可。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时间技巧和方法技巧对于考生备考至关重要,我们只有对自己的短板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合理利用备考资料来高效利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申论考试能力,在考试中一举成功!
第4个回答  2019-08-20
摸清自己的不足,对备考资料拆分利用。
申论考试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两个板块,即作文和非作文题目。非作文题目强调刷题与总结。作文题目强调积累和练笔。在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利用备考资料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最需要补充些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