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证明生女儿才是真正的传宗接代(张满娇 整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遗传学证明生女儿才是真正的传宗接代

(整理:  张满娇)

以下是对“Y染色体是父传子,所以生男孩才算传宗接代”的驳论

      近期看到一种言论:人类的y染色体是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所以从遗传上来讲,男性一定具有来自祖上的y染色体,故而生男孩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传宗接代。

    其实,人类如果没有X染色体或没有其他任何一对常染色体,胚胎都不能发育成活。而Y染色体的缺失对于个体的生存没有任何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Y染色体其实是一条无用的染色体。

众所周知,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决定该个体的性别。人类为XY型性染色体,即由Y染色体的存在决定男性。当男性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精子)时,根据性染色体不同可以把精子分为两类:X型和Y型。

之所以Y染色体会使个体发育为男性(雄性),归功于位于Y染色体短臂上的SRY基因:它与常染色体上的DAX1、WT1、SF1、SOX9等基因共同编码睾丸决定因子(TDF),这是一种与DNA结合的蛋白,它似乎控制着参与睾丸发育和精子产生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的表达。事实上,通过对雄性小鼠进行基因敲除实验,夏威夷大学的Monika Ward和她的研究团队发现,决定雄性性别的Y染色体上,真正起作用的基因只有两个:SRY (使胎儿发育成雄性)和 Eif2s3y(与精子发生相关)

Ward和她的团队通过激活SOX9使其代替SRY、将X染色体上相似基因Eif2s3x增加五倍来代替Eif2s3y的方法,在48只去除Y染色体的实验小鼠中,得到了13只可产生圆形精细胞的小鼠。这些小鼠在实验室中繁衍到子三代,都正常而且健康。(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学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产生后代的问题上,性别决定型为XY型的哺乳动物具有改造成XO型性别决定方式的潜质。Y染色体在“传宗接代”中的必要性受到了质疑。

相比起X染色体,Y染色体非常短小。这是由于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一对特定的常染色体通过4次倒位,其中一条上的大部分位点转移到了另一条上,最终形成了X染色体和Y染色体。通俗地说,就是Y染色体上之所以短,是因为它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把自己的部分接到X染色体上。目前,哺乳动物Y染色体上仅剩约90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哺乳动物和人类的Y染色体是唯一一个对个体生存并非必需的染色体。人类如果没有X染色体或没有其他任何一对常染色体,胚胎都不能发育成活。而Y染色体的缺失对于个体的生存没有任何影响。相反,没有Y染色体的哺乳动物雌性和人类女性反而比雄性和男性更加健康长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以上内容来自资料来源②)从某种意义上说,题目中那一谬论的提出者无比尊崇的Y染色体,其实是一条无用的染色体。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和交叉互换,X和Y虽然形态差别很大,但仍然存在同源区段,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孔子的第72代玄孙一定有来自孔子的Y染色体吗?”当时给出的答案为“是”。现在才知道,既然存在交叉互换,而Y染色体又比X染色体短得多,所以,第72代玄孙的那条Y染色体,有极大的可能所有基因都已经被交叉互换过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条Y染色体还具有“传宗接代”的意义吗?

综上可得出的结论是:Y染色体只能说具有性别决定的意义,而不能说具有传宗接代的意义。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事实就是,女性配子也有其特有的一组遗传信息,是母传女、女传外孙女的,那就是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为一环状DNA分子(mtDNA),长度为16569 bp。每个细胞平均有800个线粒体,每个线粒体含2~10个基因组拷贝。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只负责提供营养物质,胚胎发育的一切养分均由卵细胞和母体环境提供。所以,任何人的所有线粒体基因组,都与其母亲的完全相同。由于mtDNA比细胞核中DNA存活时间长,而且来自母体,所以是理想的鉴定家庭世代关系的原料。

mtDNA有22个tRNA编码区,13个蛋白编码区。而tRNA是翻译中携带氨基酸的重要载体,编码的蛋白质都是重要生理活动所必需酶的亚基(主要有NADH脱氢酶亚基、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ATP合成酶亚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线粒体DNA在遗传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可以说mtDNA比Y染色体更重要。就“传宗接代”的方面来看,我们更可以说生女孩才符合“传宗接代”的意义。

综上所述,“因为Y染色体只能传给男性,所以生男孩才算传宗接代”的说法,完全是谬论、伪科学,是站不住脚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封建糟粕,应当摒弃。当代中国社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很严重,这是一定要摒弃的。

①《遗传学》[美]Susan L Elrod /William Stansfield 著 田清涞 等 译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9月第一次印刷。

②《基因组学(第三版)》 杨金水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1

③《基因论(The Theory of the Gene)》[美]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著 卢惠霖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

④《临床遗传咨询》 [美]陆国辉 徐湘民 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3

⑤《现代遗传学原理(第二版)》 徐晋麟 徐沁 陈淳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5.8

⑥《自私的基因》 [英]理查德·道金斯 著 卢允中 张岱云 陈复加 罗小舟 译 中信出版社 2012.9

⑦《DNA:生命的秘密》 [美]James D Watson/Andrew Berry 著 陈雅云 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