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一语成谶」?

如题所述

为何《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一语成谶」这一词汇?



在探索语言变迁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注意到「一语成谶」这一成语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却未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占有一席之地。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一个颇为令人费解的现象。然而,当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就会发现其中的脉络和原因。



早在1923年,韶子在评论区找到了一个早期的例证,当时简媜老师在其1981年的作品《四月裂帛》中已娴熟运用了「一语成谶」这一表达。在那个清新的篇章中,她细腻地描绘了一段离别场景,其中的话语似乎预示了未来,尽管当时并未成为现实,却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谶」字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中记录了1707条「谶」的使用,「一语成谶」的组合在明代的《警世通言》中也有所提及,象征着命运的预示。然而,「一语成谶」被广泛认知和使用似乎是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如1994年的小川事件和琼瑶的《烟锁重楼》中,它被用来描绘人生的戏剧性转折,尽管如此,词典编纂者可能在考虑收录时,对它的普遍接受程度和语言习惯有所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自1960年第一版至2016年的第七版,其收录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第二版之前的版本由于发行时间较早,可能并未充分考虑到新出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第二版之后,编纂者可能认为「一语成谶」还不够普及,或者认为其特指性较强,不适合作为通用词汇纳入标准词典。



尽管如此,韶子坚信「一语成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潜在的广泛使用可能性。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这个词或许在未来的某个版本中,将会被赋予其应有的地位。毕竟,语言的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一语成谶」能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独特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